近年来,越南这个地处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邻国,以中国“改革开放”经验为蓝本,掀起了以“社会主义定向”为底色的“革新开放”,完成了从“世界工厂替补席”到“全球产业链关键枢纽”的华丽转型。
2024年,苏林当选越南最高领导人之后,大幅加速革新开放步伐,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将越南新一轮改革推向高潮,使越南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中越两党两国作为社会主义邦邻,始终保持着“同志加兄弟”的特殊情谊。在高层互访频繁、战略共识深化的背景下,越南在机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领域积极借鉴中国经验,推动双边合作迈入新阶段,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
![]() 2024年8月3日,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当选越南最高领导人。 越南改革走向深入。 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上台后,曾多次公开表示,越南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相似,改革开放时间相近,但中国的发展成就让越望其项背,进一步表明越南要借鉴中国改革经验,不断提高越南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越南自1986年仿效中国进行革新开放以来,虽然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越南发展,新一届越南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越南迫切需要进行一场体制机制大变革。 强化对改革的有力领导。 越南政治体系由党组织、国家机构、群众团体三大子体系构成,形成“党领导—政府执行—群众参与”的链条,但这三大体系在地方层面存在职能重叠、推诿扯皮现象。 此次改革中,越南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改革方向和路径进行更有力的把控,适应越南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需求。 越南成立了4个中央直属党委,包括:成立中央党机关党委、政府党委、国会党委、祖国阵线和中央团体党委。 越南强调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确保党组织真正成为智慧核心、总参谋部和先锋队,切实发挥党组织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作用,绝不能出现放松党的领导的现象。 由此可见,越南也充分意识到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来推动改革。 缩减行政层级,精简机构和开支。 今年2月18日,越南国会正式批准政府机构精简改革。 ![]() 越南国会。 通过精简合并,新的越南政府机构共有22个部委和机构,包括17个部和部级机构(减少5个)以及5个政府直属机构(减少3个),这是越南1980年代实行亲市场化改革以来最大力度的调整。 同时,越南多个职能重叠的部门被合并,如计划与投资部将并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建设部合并,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同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合并。 除了越共中央、越南政府和国会精简机构外,越南各省市的政府部门也在同步精简。 越南计划将现有的63个省、直辖市合并为34个省、直辖市,并取消县级行政机构、合并部分乡级行政机构,合并方案将会提交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十一中全会审议,标志着越南第二阶段的机构改革进入攻坚决胜阶段。 此举旨在打破越南地方豪强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立王国”,打通行政壁垒,破除臃肿官僚机构的掣肘,便于中央的政策要求直达基层。 据统计,越南庞大的公务员体系长期以来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资源,政府每年70%的财政预算用于公务员薪资和行政开支,仅有30%投入到基建、教育等关键领域。 这种畸形的财政结构严重制约了越南的发展,导致诸如南北高铁等战略工程因资金短缺而严重滞后。通过精简机构,裁撤大量冗杂公务员,越南预计每年可节省大量资金。 改革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活力。 国有企业是越南的经济保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僵化、权责不明,国企大面积亏损,对越南经济发展助力有限。 为此,越南将本轮改革的重点之一放在国企,最主要的举措就是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推动全面对接国际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改革中,原属国资委管理的19家大型国企被移交财政部或行业部委,明确“管理与经营职能分离”,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重组(如越南航空、越南石油等部分股权出售),逐步将资源配置权交还市场。 此外,越南副总理阮志勇还提出要以深圳为样板,推动私营经济占比提升。 革新开放激发活力。 越南的“革新”之路,既有“参照中国经验”的智慧,也有基于越南国情的本土创新,既折射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韧性,也暗藏发展中国家的破局之路,通过优化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吸引全球资源,为越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轮改革有利于改善越南的投资和营商环境,行政精简与引入市场化能够提升行政效率,例如企业注册时间从20天缩短至3天,营商环境排名大幅上升,为外国企业投资越南扫除了部分障碍。 多家国际企业如谷歌、苹果和惠普已加速将供应链转移至越南,2023年越南吸引外资超360亿美元,其中70%集中于制造业。同时,越南放宽外资持股限制(如银行业外资持股上限提至49%),并建立国际化的争端解决机制,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 河内夜景。 在法律体系与市场规则接轨方面,为加入CPTPP和EVFTA,越南修订了《投资法》《劳动法》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标准,逐步向国际靠拢。 总的看,越南本轮改革实质上是通过“制度松绑”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为“革新开放”提供持续动能,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在效率与公平、开放与自主、创新与稳定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站在2025年的历史坐标回望,越南革新开放已超越单纯的经济改革,演变为一场文明形态的自我更新。 当这个曾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以“民富国强、民主文明”为愿景,在数字经济与绿色革命的浪潮中锚定2045年现代化目标时,世界或许正在见证:社会主义制度正在热带季风中悄然生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