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ll
发表于 2015-6-13 10:33:06
坊间传言这本书是假洋鬼子用中文写的,我不太确定但大略的读了之后感觉对于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这本书非常投其所好
87232188
发表于 2015-6-13 19:25:47
我觉得很多思想没问题,但是需要实现的前提是,家里要有几个保姆!!!
苏摩
发表于 2015-6-14 04:39:12
对于中国父母的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说法我不评论,但本书的老卡尔根本不是这种想法。
当卡尔学有所成时,人们开始议论我了,他们七嘴八舌地猜测我培养孩子的动机。有人认为我教育儿子的目标就是造
就一个非凡的学者,更有人说我对儿子的教育就是想把他培养成一个一鸣惊人的神童。他们或许还会认为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为
了满足我个人的虚荣心吧。
听到那些无聊的议论后,我感到难过。他们误解了我,误解了我教育的目的。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
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都全成发展的人。每当我看到儿子只热衷于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这
种倾向。
有人认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我特别下力气的与共说是智育莫如说是德
育。我不想把儿子变成个聪明却不近情理的人。他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面、完善,起码要让他接受完美,这才是
我所希望的。
我深深感觉到,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言
谈举止,行为作风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
无论是我的朋友还是邻居,绝对看不到我对儿子没有理由的娇宠,儿子犯了错误一定会受到纠正。我是在尊重儿子独
立人格的前提下,对他进行应有的管束,让他明白,他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为所欲为。
无论对什么人,我都教他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也不例外。让他知道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夸奖。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我让儿
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对我个人来说,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也应该为儿子日后的独
立生活负责
这才是他提倡的教育方法,父母的亲子教育,品德的教育越,丰富的知识积累。
oo0o0oo
发表于 2015-6-14 09:44:47
这本书有可取之处也有其局限性。个人认为态度可取,具体操作有的却要慎用。
xwll
发表于 2015-6-14 14:09:40
第三章的有些观点我值保留意见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为了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呢?很简单,如果婴儿已感到了你的关心和爱抚,这就说明你已经在教育他了。这种教育训练是细小而繁琐的。孩子渴了要给他喝水,孩子饿了要给他喂奶,孩子尿布湿了要马上更换……父母要随时随地解除孩子的不愉快,以最敏锐的感觉去感知孩子的需要。能够成功地感知孩子的需要,便是父母成功的开始。这是父母和
孩子建立起来的第一条成功的纽带,它会为今后的教育和训练提供良好的感情基础。
我从儿子四个月时起,在吃母乳前,先给他点密柑汗,后来又添加香蕉泥、苹果泥、胡萝卡泥、青菜粥等等。再过一段,开始给他喂汤,吃煮熟的鸡蛋、马铃薯等。大多数孩子爱吃谷类食物,这是他们的最好食物。然而,我儿子却不爱吃。我认为爱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给他吃喜欢的食物。但是在他两周岁之前,不让他吃肉。
德国有句谚语,意思是“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看来,食物同人的性格确有关系。曾经有人主张“菜食疗法”,他们说选择不同的食物,就能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给孩子多吃胡萝卜,牙齿和皮肤就会美丽;吃马铃薯就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就通报发展孩子的美术兴趣;吃洋白菜和花菜会使孩子思想简单,成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累率的性格。因此,可以让厌恶数学的孩子多吃马铃薯,让缺乏美术兴趣的孩子多吃菜豆,没常性的孩子禁食豌豆,精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
儿子出生后的头半个月,我们坚持定时给他喂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钟一开始就形成规律。直到他能吃饭后,两顿饭之间仍然只许喝水不许吃别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也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如果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那么大脑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吃过多除了阻碍脑部发育,也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胃肠疾病。
人们总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知识。其实,这些仅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来,一个孩子从初生的婴儿渐渐长大成人,这个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教育的范畴。
遗憾的是,至今许多父母包括许多教育专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就拿孩子吃东西来说,人们总以为吃得越多越好,越有益于健康。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吃得过多,必然有碍大脑的发展,还会使孩子从小大脑就充满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概念。因为对于婴儿一说,最令他难受的除了生病之外就是饥饿。如果婴儿一饿就给他大量的食物,让他吃得过饱,就会使他认为吃东西、填饱肚子是排除难受之感的惟一途径。在他长大之后,这种“吃”要领会转化为过于依赖物质的概念。
当然,在这里,我不是想要求父母对孩子所需的食物加以限制,而只是想提醒那些疼爱孩子的父母:一切都要有个限度,包括吃东西。
在一天,我看见妻子正在喂小卡尔牛奶,便走了过去。
“怎么?刚才不是喂了吗?”我问道。
“是的,我看他在哭,就想让他再喝点儿牛奶。”妻子说道。
“不,卡尔刚才就已经吃饱,”我从妻子手中夺过奶瓶,“他没有再吃任何东西的必要,至少他现在还不需要”。
由于突然失去了美味,小卡尔“哇哇”大哭起来。
“你是干什么呀!”妻子不高兴地说。
这时,卡尔的外祖母走了过来。
“上帝呀!你怎么能这样对待这个可怜的孩子。”外祖母喋喋不休地抱怨起来,“婴儿都是要喝牛奶的,为什么不让他喝。
这孩子自从生下来就那么不幸,为什么还要如此对待他呢?哦,可怜的孩子!”
“我不是不想让他喝牛奶,只是认为他现在没有喝的必要。”我解释道。
“你总说要把卡尔培养成才,可是不让他吃饭,他怎么能成才呢?你成天大谈教育,我看那些都是无用的空谈。”外
祖母生气地说。
对于外祖母的不理解,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对于这位善良的妇女,我怎么能与她争辩呢?
事后,我仔细向妻子讲明了道理,告诉她疼爱孩子并非是一味地呵护他,一味地顺从他,我们应该以谨慎的态度来对
待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妻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在她明白其中道理之后,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分地顺从孩子。
恐怕有人会说我的这种做法未免太过分,但无论怎样,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培养优秀的孩子正是要从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我们不应该忽视任何一点那所看起来微乎其微的东西。
曾经有人说过:“不同的胃,会造就不同的人。它可以决定这个变成乐天派或厌世者。”我想,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
是说明了吃东西对人身体上的影响。它对人的影响还有许多。
保持儿子健康的心情
人们见到我儿子时常说;“这孩子体格太好,不像个天才。”看来他们仍在坚持“才子多病”的旧观念。然而,这是
毫无根据的。有句谚语“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是有根据的。
的确,有的天才体弱多病,但并不是天才一定病弱,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那些病弱的天才如果健康,一定会是更加伟大的天才。而且身体健康的天才人物也并不少,如:韦伯斯特、布莱恩特、亨利·比卡、卡尔芬、珍妮·林德、阿德里娜·巴奇、萨拉·木哈忒、朱里亚·乌德·浩、约翰·卫斯里、路易斯、阿尔科克等。这些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体格魁梧很有力气。
儿子的健康一再使人们惊异,这是因为我从婴儿期就对他进行体能训练。
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首先把儿子周围的环境有布置好。周围的气氛阴郁,孩子必然会消化不良,身体不健康。因此,孩子居住的房间从最初起就应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天气晴朗时,我和妻子把儿子带到田野里,让他眺望绿色的原野。我注意让他的身体能自由自在地活动,不把他包起
来,以免妨碍他手脚自由活动。也不给他围围巾,把嘴和脸弄歪。天气好时经常让他在屋外睡觉,以便接受阳光沐浴,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屋内睡觉时,在洁白的床上铺上鸭绒褥,便于他的手足自由活动。因为这种活动就是婴儿的运动。所以婴儿睡觉时,决不能像布娃娃那样把他裹得紧紧的。
我把卡尔是否能自由自在的活动看得非常重要。有一次甚至为此还大发脾气呢!
有一天,我和妻子去教学做弥撒。家中只有我们的女佣柯蒂太太和小卡尔。柯蒂太太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很
细心地照顾小卡尔。
可是,当我和妻子回到家看到小卡尔的情形时,简直气极了。
小卡尔被严严实实地裹在被子里,满脸通红,“哇哇”大哭着。
“这是怎么回事?”我急忙问,“柯蒂太太,小卡尔生病了吗?”
“没有,”柯蒂太太说,“今天天气这么冷,我害怕他受冻,所以不光把家里的炉火生得旺,还给他裹上严严的被
子……”
“喔,我的上帝,你真蠢!”我忍不住大声嚷嚷起来。
“怎么?我做错了吗?”柯蒂太太不解地问。
“天哪,你没见小卡尔不喜欢这样吗?”我说,“这样他很难受。”
说着,我便把裹着小卡尔的被子打开,让他自由地活动。
“这会使他生病的。”柯蒂太太焦急地说。
“你别把孩子冻坏了。”妻子也连忙出言制止。
然而,我不顾她们的阴拦,仍然让小卡尔在床上自由自在地活动,只是又壁炉里多加了一些柴火。
这时,小卡尔不再哭了,他显得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我相信世上大多数人都是疼爱孩子的,然而,懂得疼爱孩子的人并不多。
我知道柯蒂太太是一番好心,但她的做法完全错了。
因为一个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缚,哪怕这种束缚看起来很舒适。
卡尔6 周时,长得很大,像4 个月的孩子。这是我们让他经常呼吸新鲜空气,进行运动的结果。这儿所说的运动是从
他两、三周时开始,让他光滑的木棍上作悬垂运动。生物学的理论说:“个体发育是整体发育的短暂重复。”所以婴儿是可以像猿猴那样在木棍上作悬垂运动的。当然,不可勉强地做。
还有一种训练是让孩子抓住我的手指,由于婴儿与生俱来的“把握反射”,他就像吊单杠一样用力拉起自己的上身。
等到两个月大反射消失时,他的胳膊已经练得相当有力,为提前进行爬行训练创造了条件。
我还培养孩子喜欢洗澡的天性。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孩子就不愿洗澡,所以,我一开始就注意调节水的温度。我和
妻子每天都给儿子洗澡、按摩手脚,这样既能发展他的触觉,又能促进血液循五和肢体的灵活。从儿子一岁时起,我就教他洗
脸、洗手刷牙,一天要洗几次,早起和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刷牙。他吃完干砚后,也让他刷牙,并且从小时起就教他用手绢擦鼻涕。
这样,经这样,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咏随琪迹
发表于 2015-6-15 01:50:53
很多父母都可以做到,很细小的事情,保姆并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这也是这本书一再强调的吧。
当然实施起来确实不易,要很有耐心和时间。
anhuan21
发表于 2015-6-15 11:59:30
任何事情都 有两面性,我也并不同意里面所有的理论,取其精华而已。这本书更值得爸爸看一看,怎样育儿,怎样爱妻。
找寻幸福
发表于 2015-6-15 16:05:25
从小让儿子体会到乞求不可能得到欢乐
小孩子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哇哇”大哭。人们总认为小孩子哭就一定是肚子饿了或生病了等等。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成人都有得到别人重视的欲望,小孩子也不例外,即便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会有这种近乎成人天性的本能欲望。
诚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或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
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天赋获得了别人的重视,也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是应该获得尊重。
但也有许多人由于急切地想得到别人的重视而采取乞求施舍的态度,这种做法既得不到别人尊重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可以
第12 页共99 页
说是一种极为愚蠢的态度。
有一天,摇篮中的小卡尔莫名其妙地大声啼哭起来。
正当妻子要去卡尔的房间看他的时候,我止住了她并问道:“卡尔刚才吃东西了吗?”
“吃了呀!刚才喂过的。”妻子回答道。
“那么,他这几天生病了吗?”我问。
“没有呀!”妻子回答。
“是这样呀!那么就不要理他。”我说。
“为什么?卡尔在哭呢!”妻子奇怪地看着我。
“我想,既然他不饿也没有生病的迹象,他想哭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我们不必理会他。”我说。
“小孩子都要哭嘛!我去只哄他就没事了。”妻子说。
“你知道小孩子既没有饿也没有生病为什么还要哭吗?”我问。
“这个我怎么知道,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呀!”妻子说,“可能是他想我了吧。”
“当然,他肯定是想你了。”我向妻子解释,“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他想提醒我们不要忽略了他。”
在我的劝说下,妻子终于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听见孩子哭就急忙跑过去看他,不出我所料,没过多久,小卡尔就停止了
啼哭。
过了一会儿,当我和妻子偷偷再看他的时候,小卡尔正一个人躺在摇篮中高兴地玩耍着呢。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小卡尔感觉到赢得别人重视是啼哭和哀求所办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在得不到别人重视的时
候自己也应该为自己找到快乐。
虽然还是婴儿的卡尔不可能明白这样的道理,但我想,他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能够感觉得到。
儿子婴儿时期的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与开发,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发展。因此,我决定从训练他的五官(耳、目、口、鼻、皮肤)、刺激大脑发育开始。因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的各部分积极活动。如果孩子大脑的各个功能区都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就会成为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在五官中,首先要发展耳朵的听力,因为婴儿的听力比视力发展得要早。训练听力时,母亲的悦耳歌声是极其重要。
在这方面我的儿子很幸运,他的母亲拥有很不错的嗓音。从他未出生的时候起,就经常听到母亲唱的美妙动听的民间歌曲。我虽然不会唱歌,但却经常给他朗诵诗歌。
在儿子出生6 周后,我就对他轻轻地朗读威吉尔的诗《艾丽绮斯》,效果非常好。每当我朗读这部诗时,儿子便能马上静下来并很快入睡。随着诗的语调的变化,儿子的反应也在变化。当朗读马克利的《荷拉秋斯在桥上》时,他就兴奋起来,
朗读坦尼森的《他的梦想》时,他又安静下来。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儿子满一周岁时就能背诵《艾丽绮斯》第一卷的前十行和《他的逝世》了。
在此我要强调,让儿子背诗绝不都是强制性地硬灌,而是让他顺其自然地学会以《他的逝世》为例,由于儿子非常喜欢,他每天晚上都像做祈祷似地背诵它,因而很快就能熟练记住了。
为了使儿子形成音乐的观念,我还为儿子买来能发出乐谱上七个音的小钟,分别拴上红、橙、黄色钟等。每当儿子在喂奶前醒来,我就敲这些钟给他听,并把钟慢慢地在左右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儿子还不到6 个月时,就能按我说的名称——
青色钟、紫色钟等准确地敲了。我以为,这是同时形成声音和颜色观念的有效方法。
有效地训练眼睛,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一步。儿子出生两三个时期时,我为他飞翔了一些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
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我把它们都摆放在儿子四周,时常移动玩具来刺激他的视觉。我还经常让儿子看用三棱镜映在墙壁上的彩虹。儿子非常喜欢看,当他哭时,只要看见彩虹就不哭了。
在味觉方面,除了给儿子各种味道的刺激之外,考虑到糖到盐吃多了对身体没好处,我们始终坚持吃清淡的食物。这样既可以保持他的感觉灵敏度,又可以避免养成多吃糖和盐的坏习惯。
儿子满月之后,在床上能够抬起头来了,我就用手推着他的脚丫,训练他爬行。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爬,因为俯邪路是最适合婴儿的活动姿势。婴儿爬时,其颈部肌肉发育快,头抬得高,可以自由地看周围的东西,受到各种刺激的机会也增多了,这就会大大促使大脑发育,使孩子变得聪明。
孩子的视觉发达起来以后,就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这有两个方法,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我在儿子房间的四周挂上了各种名画的摹本,还陈列了大量著名雕刻的仿制品。从儿子小时候起,我就抱着儿子识别屋中的各种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把这些物品的名称念给他听。儿子真实只注意画的颜色,渐渐地也懂得了画中的含义。
在儿子智力的开启中,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于绘画的父母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由于我懂得一点绘画,就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的画给儿子看,还让他看有美丽图画的图书,并读给他听。他总是是能安静地听着。
这表明儿子尽管什么都还不懂,但已对我的声音和画的颜色开始感兴趣。此外,我还经常把同儿子谈话的内容绘成图画,用这种方法增长儿子的智慧。
为了发展儿子对色彩的感觉,我买来了五毅六色的美丽的小球和木片,以及穿着色彩鲜艳服装的布娃娃,经常用这些玩具跟他做游戏。这很重要,因为孩子若不从小时就开始发展色彩感觉,那以后对色彩的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蜡笔也是孩子的好玩具。我经常利用它同儿子进行“颜色竞赛”游戏。我预备好一张大纸,从某点开始,先由我用红色蜡笔画一条三厘米长的线,而后,儿子也用红色蜡笔画一条同样长度的平行线。接着,我在我画的红色线之后,用青色的蜡笔在他画的红色线后边画一条青色的线。这样连续画下去,假若儿子使用的蜡笔与我所用的颜色不一样,这一游戏就不再继续,儿子就输了。
卡尔一学会走路,我就经常带他去散步,并让他注意天空的颜色、树木的颜色、花朵的颜色、原野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和人们服装的颜色等等,这都是为了发展他的色彩感觉。
还有就是让孩子专心注意某些事物,以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我通过和儿子玩一种叫“留看”的游戏来达到这一点。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前时,我就问儿子这个商店的橱窗内陈列着哪些物品,并让他在记忆中搜列这些物品。儿子能说出的物品当然越多越好。如果儿子记住的物品没有他应该能记住的多,就要挨批评。
这一游戏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也十分有效。由于坚持这样的训练,儿子还只有两岁时,一交我带他到卖雕刻仿制品的商店去,他就对店员说:“你这里怎么没有《维纽斯·得·未罗》和《维纽斯·得·麦得衣齐》?”如此小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两幅名画,使店员大为吃惊。
鉴于婴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通过鲜活的物品教会儿子各种形容词。在儿子出生后第6 周,我曾给了买了些红色气球,把气球用短绳扎到他的手腕子上,气球便随着手的上下摆动而上下摆动。以后,又每周给他换一个其他颜色的气球。通过这一游戏,我便能轻而易举地教给他红的、绿的、圆的、轻的等形容词,而且儿子对这一学习方式非常乐意。
在尝到这种学习的甜头之后,我还让儿子手拿贴有砂纸的木片和其他种种物品,教给他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有一些负面效果,如婴儿往往爱把手上拿的物品往口里放。不过,父母只要多加留心,孩子就不致养成这种习惯。
此外,尽量让孩子的手发挥多种功能,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婴儿认识自己的手也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为了让孩子尽早发现自己的手,只有让他的手有事可做才可以办到。
每次当儿子醒来,小手张开的那一刻,我和妻子赶紧让他抓点东西,平时经常活动儿子的手指,经常让儿子抚摸东西和拍手掌。
另外,我总是引诱儿子观察我的手,让儿子了解许多手的功能。比如我拿着小摇铃摇动,儿子就会甩动胳膊发出响声。
他八九个月时我给他一支蜡笔和一张纸,我了拿着一支蜡笔和一张纸。我在纸上画画,儿子也在纸上乱画。他其实什么也画不出来,但是他通过观察已经开始发挥手的功能了。
应该着手重指出的是,我对儿子进行这样的训练时,决不强迫他去做什么。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断地发挥他的能量。我只是为了不让他的潜力白白地浪费掉,才努力进行各种有效的引导。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教育,使儿子总有事干,他也决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头,因无聊而沮丧,甚至哭泣,相反,他从一开始就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冰河之花
发表于 2015-6-15 20:24:45
根本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幼儿在3 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尽早教孩子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既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因此,如果孩子不及早掌握语言,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能力,而若能在孩子6 岁以前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许多父母千方百计地注重孩子的身体发育,可是当我提出采取措施发展孩子的头脑时,他们却感到惊异,认为不可行。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婴儿从小时起就对人的声音和物品的响声非常敏感。这表明,早期开始教育孩子语言是可行的。那么早到什么时候呢?我主张从孩子15 天大就开始灌输词汇,在孩子刚会辨别事物时就教他说话。儿子15 天大时,我们在儿子的眼前伸出手指头,儿子看到后就要捉它。刚开始时由看不准,所以总是捉不到。最后终于捉到了,儿子非常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吃起来,这时我就用缓而又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
就这样,在儿子刚刚有了辨别能力时,我们就拿很多东西给他看,同时用和缓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没多久,儿子就能清楚地发出这些东西名称的音来了。
只要儿子醒着,我们或者跟他说话,或者轻声给他唱歌。当他眼光停留在床上吊着的彩色纸花上时,我会不厌其烦地
重复着:“红纸花、黄纸花……”如果我在做事,我也会用亲切的语调对他说话,告诉他我正在干什么。
我想,只要是做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听到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时,一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喜悦。然而,
据我所知,许多父母在这种激动之后并未对此作一番谨慎的思考。
孩子能开口说话,这证明孩子真正的学习已经开始,这时,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便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发音一定不会完全准确,那么,教孩子的纯粹的发音就是这一阶段的头等大事。否则,孩子习惯于不准确或含糊不清的发音之后再想予以纠正就很难了。
在生活当中有许多成年人仍旧说着不标准的词汇或发音或不准确,这都是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正确培养的结果。
从儿子发出第一个“F”“a”开始,我就不厌其烦地教他“Fa-Fa-Fa”、“ma-ma-ma”等等。当儿子发出一个声音,
比如“Ka-Ka-Ka”,我立即回应,跟着他“Ka-ka-ka”。而当我教儿子发“ma-ma-ma”时,如果儿子回应了,尽管不是很清晰,
我仍给予他充分的鼓励。不过使用这个方法必须听清楚孩子的发音。比如孩子发“mo-mo-mo”,你却听成了“ma”并加以鼓励,
久而久之,孩子出现发音上的混乱。
我与儿子玩这种游戏,总是在他睡醒后一小时进行。因为这时候他情绪最好,效果也更好。所以要注意选择时机。同时发音时要跟孩子充分交流,我和他母亲发音时,都让孩子看着我们的脸,当然最好是能够看到嘴的动作。
事实上,教小孩子说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特别是要想教他标准的发音以及快速记住大量词汇的时候。
我曾听许多父母这样说:“别人都说孩子是自己学会说话的,可我怎么不觉得有这么容易呢!”“我的那个孩子怎么教他也学不会,即使学会了也只是些含糊不清的东西。”这的确是令每一位父母头疼的事。然而,什么事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我认为,从“身边的实物开始”是教孩子学习说话和掌握词汇的最好方法。
在儿子稍大一点以后,我和他母亲就抱着他教他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体的各个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室内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处,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及其各部分等所有能引起儿子注意的实物名称。总之看到什么就教什么,也教他动词和形容词等,使他的词汇渐渐丰富起来。
几乎每天晚饭后我们的都要带儿子出去散步。从家里到村口的教堂,一路上我看到什么讲什么,有意地叫儿子注意:高高的树、矮矮的草丛,飞动的鸟儿,粗粗的木棚栏,路灯,楼房,马车,各种花草,各种人,还有忙碌的小蚂蚁……儿子被逗引得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一出门就指这儿看那儿,吩呀不休,说话也进步多了。
当儿子稍微能听懂话时,我和他母亲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在我们看来,对于幼儿,没有比对他讲故事更为重要的了。
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世界。所以应该尽早就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越早越好。为了培养儿子对这个世界的亲和力,最好的做法当然就是讲故事了。讲故事还可以锻炼儿子的记忆力、启发想像、扩展知识。传授知识、死死板板地教,儿子不易记住。用讲故事的形式教,儿子就喜欢听,并且容易记住。所以,教育孩子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除了给儿子讲故事,我还选择好书,清晰而又绘慢地读给孩子听。我在这方面给诸位的建议是,给孩子读圣经。圣经是举世无双的,大家都公认,像这样的名著实在罕见,所以把它读给孩子听是最好不过的了。由父母清晰地读给孩子听,这是教教育学好语言的最佳方法。此外,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还有,讲故事不能只让孩子被动地听,应该要他复述。如果不让孩子重复,就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效果。
在儿子还不会说话时,他母亲就给他讲希腊、罗马、北欧各国的神话和传说。等他会说话以后,母子两人就表演这些神话。我们向儿子讲述圣经故事时,有的还用戏剧的形式演出。
这样不断地进行生动的教育,终于有了成果。儿子到五、六岁时就能毫不费地记住三万多个词汇,这即便对于一个15岁左右的孩子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还反对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
有些父母教孩子“咂咂”(乳房)、“丫丫”(脚)、“汪汪”(狗)之类的词汇。我对这种做法感到遗憾和气愤。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害无益。诚然,孩子学不完整的话和方言会更容易一些,因此许多父母也就认为孩子的语言从这些半截子话学起并无大碍,但是我经过试验发现,孩子在两岁左右时,如能缓慢、清晰地教他说正式的语言,一般来说孩子都可以发出音来。
如果儿子本来可以学会的东西,我都故意不教给他,这在教育上就是极其愚蠢的了。正如雷马克所说的那样,一个东西如果不使用,就难以评价它的作用,同样,如果不教给孩子他们本来能够学会的东西,那么,他们的那种潜在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事实上,对幼儿来说,单会说“汪”或“丫”等词汇虽然相对要容易一些,但这也同样会给他们造成负担。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完整规范的语言是他们迟早要学的语言而那些半截子语言却是他们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让孩子学两套语言,势必给孩子造成双重负担,世上确实再没有比这更不经济的事了。孩子本来可以用那些白白浪费掉的精力去学习一些其他知识的,但他们在这种错误的教育下,只得付出如此宝贵的光了。因此,做父母的,绝不应当教给孩子一些不完整的话,以免浪费时间
也许有人说,教给孩子说这种话非常有趣,但你们是否想过让孩子付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是否值得?教给孩子不规范的语言的害处还不止于此。社会上有许多孩子,甚至到了十四、五岁(甚至已长大成人),有的话还发音不清楚,这就是父母教
育不当的结果。在今天的学校里,教员为纠正学生的这些发音毛病所付的消极劳动,往往比他们用于积极劳动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实在可悲。不用请教心理学家,就连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知道,教师用在纠正学生已经养成的毛病上所花的时间比起教他们新的知识所花的时间还要多。
我从儿子出生时起,就尽可能地对他说准确而漂亮的德语。在向他灌输语言时,我认为俗语也很重要。因为有的意思,不用俗语就不能表达得很完美。我们的思想在发展着,新观念也在不断地产生着,表现这些新观念的俗语也必然增加,所以排斥俗语就会落后于时代。
然而,我绝对不教给儿子不完整的话。这种完整的语言教育从一开始就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儿子还不到一岁时,有位朋友对他说:“卡尔,我想看看你的汪汪。”他纠正说:“这不是汪汪,是狗。”这位朋友对此大为惊讶。
为了让卡尔从小就学会标准的德语,我总是反复清晰地发音给儿子听,可以说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只要儿子发音准确,我就摸着他的脑袋表扬道:“说得好,说得好。”当儿子发音不标准时,我就对妻子说:“你看,你儿子不会说什么什么……”
于是妻子就回来说:“是吗?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这样一来,尽管儿子还很小,也激起了他拼命学标准语音的劲头。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执著坚持,儿子从小的发凌晨就非常准确。
在词汇学习上,我信条是:要想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为此,我不是只让儿子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现方法上,而是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措词,并且为求措词生动准确,决不使用暖昧的措词。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家人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要一个在严格要求,一个却纵容孩子。为此,我和妻子默契配合,而且以身作则,在平时坚持力求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精选恰当的词汇。
我不仅对妻子,对女仆和男仆都严禁他们说方言和土话。因为儿子与仆人们的接触非常频繁,易受他们的影响。我只许儿子记标准德语,因为只要能记住标准读法,就可以让儿子不费力气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
方言和土语地读音上与标准德语差别甚大,而且在语法上也不够规范、标准。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小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给学习标准的语言带来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的跨越是需要时间的,而一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有些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这种转变。我家里有一个老仆人,忠心耿耿地为我服务了几十年,我对他也非常尊重与依赖,也许是年龄偏大,他经常满口土语,乍改为说标准德语就说不好,总是说得不伦不类,比他说土语还糟糕。当时儿子正自欺欺人学习语言的节骨眼上,我虽然不情愿,但不得已只好忍痛半这位老仆劝退回家。每次想起他我都很难过,但是看到儿子在语言方面取得如此好
的成绩,我又觉得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在教儿子语言时,语法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孩子一说,更没有多大必要。因此,在儿子8 岁前我并未专门教过他语法,而是通过听和说来教。
孩子其实都喜欢说话,从小时起,他们就常常一个人把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倾向,把儿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短文,让儿子记住。他不仅能很快地记住,并总是高兴地复述着。以后,我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各种外国语让他说,他也能很快记住。根据我的经验,在人的一生中,一至五岁可能是最有语言才能的时期了,父母千万别让这种才能白白枯死。
想游上岸的鱼
发表于 2015-6-15 23:28:11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前面做了那么多,都是为了能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子今后取得成就与否,跟这三方面都有重大的关系。但是对孩子切忌进行机械的训练,而应该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办法,否则不会有任何效果。
一位科学家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早期教育可以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前。尤其是婴儿时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为了使儿子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我常常把有关内容编写在纸牌上。后来教他各国的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一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起初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而后把它们编成纸牌,采用游戏的方式教。有时我们还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并写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