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q2k7wf 发表于 2014-1-2 22:27:48





说突破~大概是电影故事中的情节吧?

一字一句那不是点点滴滴的学习起来,语言是一种累积扩充扎实的真苦工,很难一蹴可及。

另外有种说法,感觉自己不足,其实是自己一直还在学习,像海绵一样在吸水。

当一个人觉得英文日常生活够用的时候,其实就是他的进步停止了!

互勉~


1.句話旳溫馨 发表于 2014-1-3 09:02:38




日常也不觉得够用,只是办事儿啥的没什么障碍,但想达到畅通无阻的交流,很难很难。


bqtk6064 发表于 2014-1-3 13:36:19



啥事都会有得有失,自己的选择,自己做主。


cqrki220189 发表于 2014-1-3 19:13:59




我每天都还在不停的查单字呢!

不认识的字汇太多-------------


fvov0442 发表于 2014-1-3 21:00:13




赞同你说的“后十年的中国经济和环境,都是埋单的节奏!”,虽然这个判断可能引起有些人反感。

今年早些时候大学同学一家来澳旅游,在我家住了几天。男的是经济学博士并一个业绩颇丰的企业家。他的观点是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但是如果操作得当,也不是没有机会。他们一家无意出国,反而在农村购置产业等等,并且以(自诩的)乡绅身份影响地方甚至国家政治,等等。我想,与我这种一走了之相比,那许是更积极些。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对中国能做的最大贡献已经完成了,那就是帮助把中国的人口总数从15亿减少到14亿9999万9997。如你所说,我的移民动机中包含了逃离——逃离那个正在到来的风险。说道为国为民之类,多少有点不负责任的意思。一叹。


fvov0442 发表于 2014-1-4 05:59:56




谢谢你的赞同。

但是我没觉得我们这一代是牺牲的一代,虽然我说因种种压力而相对“最惨”。相反地,我们作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第一代移民,与我们的后代相比,享受了并正在享受着更加丰富的人生。

我们迈出国门时岁至不惑或者人到中年,汉语炉火纯青,中华文化的熏陶便欲去之亦不可得。新环境的冲击,能使少数人困惑甚至沉沦,但是多数人发挥了中华背景所赋予的特有的潜能,赢得在这块荒芜之地的生存之资、生活之趣并为人之尊。

在中国的前半生还给我们留下了强大的免疫力,以至于我四年多竟一次感冒都没得过。

仅限个人的感受,成功立足于新的环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你需要坚守你作为一个汉人的特性。你只有确认你是谁,别人在能知道你是谁。比如你真觉得你需要一个英文名字吗?当然,这是有争议的话题,得闲再议。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移民年龄的权衡——在澳洲生活四年,供正在考虑移民的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