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的官方育儿手册,绝对颠覆你三观!吃过代乳糕吗?看看我们是怎么被养大的
本帖最后由 kcvo 于 2015-10-27 05:47 编辑平日里年轻的妈妈们聚在一起,总会忍不住吐槽长辈的育儿方式,什么宝宝不吃盐没劲儿啊,说米糊没营养一定要喝粥才行啊,说进口牛奶不好现挤的才好啊,跟他们讲科学育儿完全是对牛弹琴。偶然看到一张86年的正规官方育儿手册(下文有图有真相,看完绝对令你的世界观崩塌),整个人都不好了……吐槽无力的同时才发现其实长辈们心里也委屈啊,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把我们养大的,也曾经是战战兢兢地遵从各种指导,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呢。
前段跟亲戚聊天的时候,听亲戚说一同事的孩子,从六个月起就跟大人一起吃面条,油盐不忌,并且孩子的家长引以为傲。“六个月?!就吃带盐的面条?!家长还是医生啊?!”我瞪眼。亲戚觉得我大惊小怪:“这有什么,你们当时不也这么被养大的。”
的确,看看这份86年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印发的“育儿指导手册”,赫然建议从婴儿出生后第二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而第一个月必要时也可添加少量豆浆和代乳糕。(图片版权来自公众号“败家妈咪”,已获授权转载)
而这“代乳糕”又是什么鬼?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借助万能的搜索引擎,终于在一篇论文里找到了答案:
“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地区人民的日常膳食里,没有乳品;近些年来,在许多大城市中虽然有乳品供应,但数量有限,售价也较高。在这种情形之下,当婴儿们缺少母乳时,用植物性食物来作代乳品是很自然的。用稻米和小麦为基本原料做的糕干(或称奶糕,代粥糕,乳兒糕)是多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东西,一直沿用到今天。”
——《代乳品的研究——Ⅱ.代乳糕5410的制备和营养成份》,发表于1956年4月。
一份代乳糕,从五十年代(甚至更早)吃到了八十年代末。说实话看完后我瞬间理解了那些对别人养娃满腔热情地“瞎指导”的长辈们。
在他们那个年代,信息匮乏、资源短缺,衣食都要凭票供应,获取知识的渠道远不像现在这样多样化。对于她们来说,睡平头、吃盐饭、扶站扶走就是天经地义。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妈妈哪来的母乳?给娃搞点代乳糕吃吃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本山脸)
我公公就很鄙视我们买进口牛奶,他觉得小时候吃不上奶,托党妈妈的福现在能在小区订牛奶便宜又大碗已然是赚爆了:“奶还不都一样,烧那钱干嘛?!”我老公施施然一句话噎过去:“茅草屋也是房子,也能住,为啥还要买花园小区,还要买学区房?”
讲话要看语境,听长辈的“瞎指导”也是。现在看三十年前的育儿理念hin荒谬hin搞笑,别忘了,在当时可也是先进经验哩。任何事都需要终生学习,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理念将来也可能会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就像代乳糕一样。所以不妨对长辈们的热情指导宽容些,好意心领,恕不接受。
与其嘲笑别人,不如做好自己。来,干了这碗代乳糕!
萌妈说:看了这篇文章终于理解了我们上一辈的喂养方式 原来是从这里来的 我们80后就是这么被喂大的![吓] 这让我一下子恍然大悟 也对上一代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我们这会儿觉得他们简直不可理喻 但是在那会他们却也是听从官方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我们现在推崇的科学育儿理念过个几十年说不定也会被推翻摒弃 你们说呢![偷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