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德国紧缺呼吸机,但我们依然把大部分产品给了中国
<p style="margin:10px 0px">【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德国持续扩散,截止到 3 月 30 日,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 6 万。3 月 27 日,德国《明镜》周刊采访了德国最大的呼吸机制造商德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裁德尔格(Stefan Dr ger)。】</p><p style="margin:10px 0px">(翻译 观察者网 / 武守哲)</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德尔格先生,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发展,你的公司现在收到了创历史记录的呼吸机订单,而且你们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德国的占有率是最大的。是不是现在满足感爆棚?</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局势越来越不堪,收到大量订单并不能让我感到自豪,反而觉得重任在肩。</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德国政府已经和你签订了 1 万台呼吸机的大单,目前你们的生产进展如何?</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这份订单是全年的总订单,而且对每阶段的产能有详细的规划。目前第一批设备尚未完成交付。当新冠状病毒肺炎刚开始在武汉传播的时候,一开始我们都觉得局势可预测也是可控的,因为我们对十几年前的 SARS 病毒疫情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和德国政府签的这个合同只是我们产能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客户订单来自海外。</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可否具体说说客户都有哪些?</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 · 库尔茨之前给我打过电话,他需要 1000 台呼吸机,但目前这个状况之下我们只能给他做 50 个,上周还有数不清的各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和内政部长给我打来电话,其中包括荷兰的国王。</p><p style="margin:10px 0px">总部位于吕贝克的德尔格医疗器械公司制造车间(@明镜周刊)</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你们能满足他们的订单需求吗?</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在 2 月份已经把产能翻了一倍,而且决定最高翻四倍,在我们的总部吕贝克,我们新招了 500 名员工。</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订单有国内的也有海外的,在不能满足全部客户的情况下,看来必须要搞个优先级,你们是不是优先供应国内客户,搞一个 " 德国优先 "?</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并不是。一开始我们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国,中国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是呼吸机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我们每周可以为中国生产 400 个呼吸机。我们的产品可以把环境空气加以滤化变成纯净空气,只需要一个电插座。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加一个氧气筒,而且我们的产品无需和当地医院的医学气体供应系统相配套,它自带一套体系。</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那些天你们是怎么决定订单先签给谁后签给谁?</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做决定的时候确实有些困难,因为几乎每个小时都会有新的订单需求,我们会评估每个国家的整体状况,把所有因素综合进去,我们会把人的因素放到首位去考虑。</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一些汽车制造商也声称可以造呼吸机,并且说可以和传统的呼吸机制造商相竞争。这个说法到底是出于媒体公关需要还是真的有可能?</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用一些毫无制造经验的汽车公司作呼吸机的产能外援没有什么意义。周末我和戴姆勒的高管也交流过,他们也向往表达了制造呼吸机缓解产能困境的愿望。但是落实到现实层面上,恐怕没那么简单。换个思路,我们呼吸机制造商可不可以造汽车呢?不能吧。所以我们把思考重心放在这个议题上之前,本应该可以就地取材,从相关专业配套设施中寻找解决方案,比如去医院的地下室转转,看看有没有备用材料,然后拿来调试改装一下?有很多潜在的可行性。</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那你觉得这些备用的材料可以从哪里找呢?</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比如说从救护车中的呼吸设备中拆一部分下来,或者改装麻醉科的某些一线装置,这些装备本来就就不准备长期使用,而是一次性或者短期急救用的,但是现在就可以派上用场。我估算了一下,单单就德国国内来说,就地取材可调用为临时呼吸机的数量就可以达到 5000 个。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各地的医院当然要必须遵循医疗规定,按照既定的指令动员起来,发挥备用作用。而且这还需要有关法律部门就此专门出台一些条规。</p><p style="margin:10px 0px">德国最大的呼吸机制造商德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裁德尔格 3 月 27 日接受了《明镜》周刊的采访(@明镜周刊)</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呼吸机作为医疗硬件设施,它的短缺是一回事," 医疗软件 " 即诊治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呼吸科专家的短缺是不是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确实是这样,尽管德国的卫生部长很早就部署并采取了措施,但未来计划中的 1 万台呼吸机怎么分发和调配,还依然不清楚。所以不少医院很着急,直接绕开了卫生部和我们联系,希望能签单。所以我们必须要确保医疗资源以最优化的方式调拨分发,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有关呼吸机生产和使用的当务之急是什么?</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不是设备本身,而是对使用设备的医护人员培训还不够。一线医护人员必须要精确判断什么时候对病人上呼吸机,而且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稳住呼吸系统,这方面的经验需要好几年的积累,可惜我们的一线医护人员都很青涩。</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目前新冠病毒肆虐最严重的一些国家中,你觉得哪些呼吸机短缺的情况最严重?</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以欧洲国家来看,平均每人重症救床位数量差距很大,比如意大利只是德国的三分之一,英国是德国的五分之一,所以虽然西班牙的死亡率目前高于英国,但是英国是最紧缺的。而且美国的情况也很不乐观,他们的肺炎疫情通报系统很不完善。</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你是否收到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订单需求?</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没有,我们正在等。美国有关方面说需要 10 万台呼吸机,他们很有可能也在催促国内的供应商开足马力扩大产能,但即便如此,造 10 万台呼吸机也是不可能,就算能造,10 万台也是不够的。我们也想在美国市场上分一杯羹,毕竟我们有野心也有责任成为全球最大的呼吸机制造商。</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制造呼吸机的原材料,比如空气过滤器,输管和其他零配件是不是也很短缺?这种现象什么时候出现的?</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早就短缺了。呼吸机原材料的短缺问题很类似超市厕纸抢购现象。短时间内各国突然都爆发了恐慌性购买。呼吸机的产业链很广,下游产业甚至可以延伸到土耳其。但疫情散播到全球之后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产业链的上下游瞬间就断了,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损俱损,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产能,结果就是谁也生产不了足够的呼吸机,也许中国是个例外。</p><p style="margin:10px 0px">一台德尔格公司的 Evita V300 呼吸机 图自:德尔格公司官网</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你们公司不但生产呼吸机,还生产口罩。口罩的产量是不是也比原计划多了很多?</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是的,但是口罩和呼吸机的情况还很不一样。呼吸机的需求确实很紧迫,需求量是我们潜在生产量的 10 倍。但口罩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我们开足马力要满足生产市场需求的 100 倍的量,可能吗?这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我们最多把产量翻一番,现在我们的口罩制造工厂在 24*7,全天无休加班加点制造,但最多也只能这样了。</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那目前哪些国家最需要口罩呢?</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美国最为典型,需要 500 万只口罩。对任何一家生产商来说,这个量都太大了,不可能完成。</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为何口罩的缺口这么大?</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当疫情最初蔓延的时候,很多投机倒把的商人就嗅到了商机,他们趁机从一级供应商那里囤积了很多货源,然后以极高的价格卖出。当普通民众意识到出门必须要戴口罩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才能买到口罩。</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德国政府在 3 月上旬就官方禁止了某些医疗器械的出口。这条禁令是否有效缓解了德国国内的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法国总统马克龙很早之前就说要搞一个出口禁令,并且声称要暂时国有化防护服。德国是听到法国的风声之后才出台了相关政策,然后引起了连锁反应,现在欧盟各国都在这么搞。问题是德国国内没有较为大型的口罩生产企业。德国口罩的国产化率只有可怜的 0.3%。我们之前都是从瑞典和南非进口。这个出口禁令,看起来短时间保护了我们自己的,一旦大家都效仿这个做法,其实受损的还是我们德国。</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下萨克森州的德国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制作了一个视频,教给大家如何用擦盘子的抹布手动制作防护性口罩,这个办法如何?</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如果这个办法真的能让街上的德国民众感到更安全,为什么不用呢?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医用口罩的原材料使用压力,把它们留给真正需要的医生和护士。</p><p style="margin:10px 0px">3 月 5 日,柏林一家药店贴出告示:" 无口罩和消毒剂 "(@新华社)</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未来你觉得如何才能突破口罩的产能瓶颈?</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我们必须要从这次疫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德国需要设计出一整套更为智能的体系,在口罩的应用和储备方面做好平衡,一旦有什么危机出现,储备口罩可以拿出来急用。但是症结在于口罩是有有效使用期的。快过期的口罩怎么处理?只能从仓库里拿出来销毁掉或者打折卖掉。就这个问题我已经和卫生部长延斯施帕恩(Jens Spahn)通过电话了。</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你在家里囤积了口罩没有?</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没有,一只也没有。因为我不需要戴口罩,我今年 57 岁,60 岁以上的人才需要戴口罩,我还差 3 岁才属于这个疫情高危人群。</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那么,我们从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中得到什么教训呢?</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我认为,普通大众的常识性理念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重要。这次疫情和十几年前的 SARS 疫情很不一样,很陌生和复杂,所以这需要普通民众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常识性判断。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以前被炒得火热,几乎每个人觉得不谈 AI 就落伍了,但真正当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口中夸夸其谈的人工智能帮不上什么忙。</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如果高级政府官员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每次都接吗?还是你的手机有时候处于关机状态?</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我会尽可能回答我收到任何一个咨询和疑问,我刚刚还接了一个某团体打来的电话,询问如果向罗马尼亚捐赠一台呼吸机需要走什么流程,我也做了相应的回答。</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你是怎么回答的?</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德尔格:</strong>很遗憾,我的回答很可能不会让他们感到很愉快。</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明镜周刊:</strong>感谢德拉格先生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p><p style="margin:10px 0px"><strong>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 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strong></p><br>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这标题啥意思?准备带节奏? 德尔格哪句话说了大部分产品给了中国 取这么个标题有什么意义吗 真实无聊 人家说的那么清楚一开始都流向了中国 现在还不流向自己国家吗? 就像国内爆发的时候谁敢把口罩卖给国外 最近各种妖风包括虎嗅发的一个文章,貌似有意抹杀中国对国际抗疫提供的物资支援,啥意思?各种言论给带偏了,说什么就是国外的好,擦他妈的,有蛋用,这种时候有比没有强吧!前段时间缺的时候,各种被劫机被扣的,那会一个个三孙子似的。 这种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新闻最为可怕 什么标题?明明是中国爆发时订的,而其它国不需要, 什么叫给了中国,中国没付钱吗? 要点脸做个人吧! 差劲的标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