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财经见闻 发表于 2020-7-10 09:00:08

鄙视链,扎心了!我在哪?澳洲社会阶级固化的起点,赢在起跑线!


                           
对于家长而言,即使寒假也轻松不了。



有娃的家长,无论娃是在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大部分都在一边盘点孩子的成绩单,一边想着下学期报什么班。



其实不止华人的家长焦虑,其它亚裔以及西人家长也都处于焦虑中。



小编经常想,为什么华人家长这么焦虑?西人学生的家长难道就不焦虑吗?



后来我才发现,焦虑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只要有标准化考试,就会有焦虑。



对于家长而言,不仅仅有焦虑,还有烦心的攀比。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有鄙视链。



小编朋友“陈韭菜”有三娃(人生赢家),一个上幼儿园(儿子),一个3年级(儿子),一个5年级(女儿)。做人海派(局气)的陈韭菜每逢酒局就给我们这帮好友普及育儿课程。



我从小看着陈韭菜的他女儿(Rachel)长大。Rachel和她的弟弟、妹妹一样,从小就读悉尼宇宙中心的O记连锁幼儿园(每日学费$180),Pre开始,她那对操心的爸妈就为她选择了上北区的一所P记私立女校。



本以为上了私校之后,她爸妈就可以放松喘口气了,但是没想到有次周末去陈韭菜家玩耍,他带我像赶场一样陪他女儿。



从早上的游泳课(陈韭菜还不会游泳),到下午的一对一文化课,再到下午的小提琴课,最后是网上的中文网课,连我都折腾的筋疲力尽。



但是陈韭菜却对一直对我得瑟说,“你看看,怎么样?还可以伐?是不是教女有方?”



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202e8849f9e145a0adc8247bdda2fb1c



再有一次,我和陈韭菜一起去P记参加Rachel的学校活动,那真是见了世面!不管是西人还是华人,谈笑风生,指点江山。



同班同学Cindy的爸爸“人头马张(据说酷爱喝人头马)”说:“咱们哪天有空去打打Ball啊?”Zoe的爸爸“臭豆腐蒋”抢答到“吼啊!吼啊!我是那个AGC的会员,下次一起去。”



突然走过两位年轻妈妈,眼看大约年芳二十有加。小编不知趣地说了句:“还有这么年轻的家长?” 当时陈韭菜已经快要奔40了。顿时爸爸们异口同声地:“呵,呵,呵,听说生煎西施的先生快45了。。。。。。”



小编现在回想,那时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见的世面不多 :)



有次陈韭菜席间就给我摆起了私校的那些事。



“这就是鄙视链”陈韭菜说道。“私校,即使是华人圈也分的叻。家长初次见面一般先问职业,知道职业了也差不多就了解财力了伐。一般而言,就职业来说,大生意主>小生意主>专业人士(律所、会计师、医师等)>金融民工、码农等。”



陈韭菜看看了手机APP的茅台股价(600519.SH)又说“车子什么的嘛,都不会太差叻。大家就问问住哪呀?多大哟?有没有泳池呀?等等。”



然后他用手指沾了沾酒在桌上画了个悉尼的大概轮廓,指着说“你看伐!就悉尼而言有一条隐形的界限(Paramata河),然后了就是 东区>下北>上北>两EE(Easterwood, Epping)= 内西>南边>西边。但也要看是House还是apartment叻。”



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4586e34f8920498687ea72cfc7fd3faf



虽然Rachel就读私校,但是无奈学习成绩总是平平(这似乎是遗传了她爸不爱学习的基因),所以她妈没少给她报补习班。



这些补习班,开办者多为华人。原先还只是亚裔学生参加,现在澳洲学生也加入其中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就我所知,即使是寒假,许多孩子和家长都没有闲着。在维州,一些家长为了送子女转入私校,提前报名AEAS考试补习班(私校入学重要指标之一)。这样的培训多为一对一辅导,一般要价为100澳元一小时,一周需要上4-5小时的培训课程,在悉尼也有着类似的现象。同时,VCE班和HSC的补习班也是相同的情况。



但是即使获得AEAS高分,及其出色的课外兴趣爱好成果,学生仍需要等待具体的学位。目前悉尼、墨尔本热门私校学位都非常紧俏,女生学位等待时间正常,而男生学位往往需要等待半年或者更长时间。



其实对大部分的家长来说,既然标准化的竞争(如:Naplan、 OC考试、分班、HSC、VCE)在所难免,那就不如早做打算:一开始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小学,甚至最好的幼儿园里去,早早接受训练。



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家长的焦虑正在逐年下沉,从“澳洲高考”一直下沉到了幼儿园。



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尔斯·克拉克曾提出一个理论:



即在一个国家里,家庭出身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越大,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就越明显,这往往也意味着代际流动性较差。



社会越不平等,个人的经济地位就越由其父母的地位决定, 出身普通的平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越难。这种相关性,被克拉克形象地称之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



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548dfb88589d43278543b167323f675c



(上图)点越靠左代表这个国家贫富差距越小,越靠下代表这个国家“代际流动性”越差、阶级固化越严重。



https://p6-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012f64939830410cb7bb5bcd46ed1770



澳大利亚的社会使人们通过教育比他们的父母一辈挣得更多这一比例,仅略高于经合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开创性的全球社会流动性比较报告中发现,澳大利亚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他们所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下行趋势,也避免了年轻人收入前景受到阻碍的事实。



然而,报告警告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人越来越认为,代际社会流动性已经恶化。报告指出“在澳大利亚,人们普遍认为父母的财富和人脉在子女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经合组织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类似,出生在收入分配底层家庭的澳大利亚孩子大约需要四代人才能达到平均收入水平。



其实这种阶层固化的现象,在澳洲基础教育阶段就非常明显。许多私校因为高昂的费用和拼爹的入学制度,已经逐渐变成了社会中上层孩子的俱乐部。这也产生了华人家长口中的“拼爹指数”。



ICSEA指数在华人社区中常被家长戏称为“拼爹指数”。



ICSEA指数(The Index of Community Socio-Educational Advantage)是一个重要的选校指标。ICSEA指数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家长职业、家长受教育程度、学校地理位置以及土著学生比例等因素综合评定的。



澳洲课程评估报告局(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设立ICSEA的目的就是公平对比各个学校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对比来自相似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学生,ACARA就能更准确地评估学校的教学能力。澳洲学校ICSEA的平均值为1000,也就是说ICSEA低于这项基准数的学校生源素质稍差,而ICSEA越高,就说明家长的教育,经济和职业背景越强,学生的素质越高。下图LBOTE代表非英语背景学生比例。



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03ab0be2b45844c99faf0cc2b8cea46d



今年的高考刚结束,有了之前的苟晶等事件的因素。国内的朋友也在重新思考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看了许多相关的文章报道,评论区许多读者都回复:“高考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



但是小编却认为,一考定终身,或者说类似韩国、澳洲这样用平时成绩+高考成绩的升学方式,却会使得上升阶层的小孩越来越受益,在另外一个层面,这也使得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



教育资源的产出往往是和投入大致成正比的。中上阶层的家庭通过大量的投资,在教育资源方面占得先机。



虽然回顾历史,每一次大疫情都是社会财富重新划分的时机,而这次疫情,我们却看到一个相反的结果。



小编认为,无论是何种家庭,只有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性(包含学习、兴趣等方面),并以此找到一条适合孩子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好的。



祝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



免责申明: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本文素材来自采访所得,为保护相关人员隐私,本文作者对人名选择不公开。故事内容如有巧合,纯属雷同,请勿对号入座。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f5d1e6d1cb1d4bf091552128b3676435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style>.t_f p{margin:20px 0px;}</sty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鄙视链,扎心了!我在哪?澳洲社会阶级固化的起点,赢在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