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感叹:现在中国奶粉已毫不避讳国产身份了
<p style="margin:20px 0px">【编译 / 观察者网 李焕宇】奶粉、化妆品、运动品牌 ...... 在一个又一个 " 洋品牌 " 长期主导的领域里,中国国产品牌正奋起直追,让那些依靠中国市场的国外领头羊们感受到了压力。</p><p style="margin:20px 0px"><div align="center"><br><br>data/attachment/portal/202012/03/185104o0y8z5005ksgje6y.jpg<br></div>彭博社报道截图</p><p style="margin:20px 0px">彭博社在 12 月 3 日的文章中把奶粉当做了典型例子。因为在 " 三鹿奶粉事件 " 爆发后,中国爸妈们选择了洋奶粉,达能、爱他美、雀巢等洋奶粉品牌更是一度占据中国奶粉市场。</p><p style="margin:20px 0px">但在过去两年,该领域的领先位置却被飞鹤拿下了,而且这家厂商对自己的 " 国产身份 " 毫不避讳,反而还大张旗鼓地宣传称,自己的产品 " 更适合中国宝宝 "。</p><p style="margin:20px 0px">其他领域也不例外。在 2018 年,中国本土品牌安踏超越了耐克,成为中国仅次于阿迪达斯的运动品牌,其总价值今年的涨幅超过了 50%。化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美股上市后股价大涨 75%,该品牌对欧莱雅、雅诗兰黛等老牌化妆品的威胁也越来越大。</p><p style="margin:20px 0px">品牌研究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数据显示,投资者们纷纷涌入正在赶超跨国竞争对手的本土企业,中国 500 强品牌的总价值在过去四年里翻了一番,达到 3.8 万亿美元左右。</p><p style="margin:20px 0px"><div align="center"><br><br>data/attachment/portal/202012/03/185105d52m26z5ozdvzb23.jpg<br></div>曾经主导了中国奶粉市场的 " 洋奶粉 " 图片来源:彭博社</p><p style="margin:20px 0px">彭博社认为,由于在价格上通常低于国外品牌,因此在家庭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本土品牌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大,而网上购物的流行则削弱了那些跨国公司在分销和营销方面的优势。</p><p style="margin:20px 0px">不过报道同时声称,日益高涨的 " 民族主义 " 也起到了 " 助推 " 的作用。</p><p style="margin:20px 0px">文章还援引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的观点称(Helen Wong):" 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信心正在增强,新冠疫情正在加速这一趋势,因为人们被迫呆在家里,观看直播和购物。"</p><p style="margin:20px 0px">以化妆品品牌完美日记为例,该品牌目前在中国口红、睫毛膏等彩妆市场占据 4% 的份额,仅次于几大欧洲品牌。他们在宣传中有意强调了 " 高质低价 " 的要素,称自己与迪奥、兰蔻、阿玛尼等知名牌用的是同一家制造商,但售价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p><p style="margin:20px 0px">另外该品牌通过网店先后推出过 " 奥利奥气垫 "、" 动物主题眼影 " 等时髦产品,还借助明星线上直播在 " 双十一 " 大搞促销。贝恩咨询驻上海的一位合伙人就认为,中国化妆品厂商明智的线上策略和数字化倾向增强了他们的实力,而那些跨国公司还是更青睐于实体店。</p><p style="margin:20px 0px">两种倾向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咨询公司博圣轩(Daxue Consulting)的数据显示,在 2017 年,中国前十大化妆品品牌中只有 3 个是本土品牌,但如今这一数字已变成了 7。欧莱雅旗下品牌美宝莲的市场份额从 2010 年的逾 20% 大幅下滑至去年的 9.1%。在护肤品和化妆水领域,巴黎欧莱雅的份额从 2014 年的 5.6% 下降到去年的 4.5%,与本土品牌百雀羚不相上下。</p><p style="margin:20px 0px"><div align="center"><br><br>data/attachment/portal/202012/03/185107zbicx56pammb5gj6.jpg<br></div>完美日记的 " 奥利奥气垫 "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p><p style="margin:20px 0px">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外国品牌的败退。在高端手包和豪华汽车等领域,它们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品牌也在努力去适应市场变化。</p><p style="margin:20px 0px">比如,知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就在 " 双十一 " 期间大搞直播带货、买一送一、分期付款等促销活动,卖出了超过 20 亿人民币的商品。依旧占据着连锁快餐首把交椅的肯德基,也上架了螺蛳粉等新品以满足中国食客。</p><p style="margin:20px 0px">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以前,这些国外大牌不得不放低身段。一个 MCN(多渠道网络服务)公司的创始人表示:" 国际大牌的态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现在更加谦逊,愿意在营销这块听取我们的意见。"</p><p style="margin:20px 0px">蒙牛首席执行官陆敏芳在 11 月的一次媒体吹风会上表示:"30 年前,外国品牌刚进入中国时是如此具有创新精神。但现在它们的发展速度已经慢于本土品牌。"</p><p style="margin:20px 0px">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p>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