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澳大利亚活在“被遗弃的恐惧”中
<p style="margin:20px 0px">【环球时报记者 王雯雯】受澳大利亚政府对华政策影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澳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都遇到严峻挑战。澳大利亚一些政客不断叫嚣对华强硬、频发好战言论,让理性反思的声音似乎也在澳政界和学界逐渐变弱。《环球时报》记者最初联系上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詹姆斯 · 劳伦森(中文名罗震)时,他担心自己在中国媒体上发表言论会被认为是 " 亲华 "。但出于学者的责任,罗震在接受专访时还是坦率地为改善中澳双边关系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不希望两国关系再 " 失调 " 下去。</p><p style="margin:20px 0px">环球时报:莫里森政府近期有关 " 遵从美澳同盟条约,因台湾问题澳大利亚可能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 " 的言论接连出现。对此,您怎么看?</p><p style="margin:20px 0px">罗震:炒作外部 " 威胁 " 以引发团结效应的政治策略也发生在其他国家,但这种言论进一步损害了澳大利亚与中国已经失调的关系。政府也没有告诉澳大利亚公众(如果发生)这场战争的代价是什么,以及将会带来多么灾难性的后果。与 5 年前相比,由台湾问题引发一场战争的风险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国防部内部应当有清醒的分析和应对计划,但其首要任务还是要必须避免军事冲突,不要认为冲突不可避免并开始把中国当成实际的敌人。中国是澳大利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p><p style="margin:20px 0px">环球时报:在国际关系中,一些国家通常会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大国之间取得平衡。然而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却明确站在美国一边,哪怕牺牲自己利益也要对抗中国。对此,您又是如何理解的?</p><p style="margin:20px 0px">罗震:有人说 " 中国外交政策正在变得激进和好斗 ",当然,我的理解是,中国可以追求任何自己想追求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历史原因使得中国和中国民众不愿意被 " 呼来喝去 ",以及被当成 " 世界二等公民 " ——就像西方国家曾经对待他们的那样。但确实有一些国家在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自然而然会采取一些针对中国的做法。</p><p style="margin:20px 0px">自 2017 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无能的外交和对美国同盟不置可否的立场让人失望。我并不是在建议澳大利亚退出和美国的同盟——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人会这样建议。美澳同盟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这个同盟关系已成为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核心。北京经常误认为堪培拉是跟随华盛顿的指令,但实际上,澳大利亚是活在 " 被遗弃的恐惧 " 中,因此努力寻找机会向 " 伟大且强大 " 的盟友表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理中的尴尬特质。</p><p style="margin:20px 0px">澳大利亚对美国的期待应该现实一些。在澳中贸易摩擦之下,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公司正在抢占澳大利亚以前占有的中国市场份额。对澳大利亚而言,与其试图在 " 五眼联盟 " 国家之间建立对抗中国的 " 经济联盟 ",不如将新鲜而严谨的想法应用于如何提高自身经济韧性而不是依靠其他国家。这也有助于澳大利亚摆脱那种依赖 " 伟大且强大的朋友 " 的想法。</p><p style="margin:20px 0px">环球时报: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最近的对华政策是否存在误判?</p><p style="margin:20px 0px">罗震:堪培拉的希望是,如果我们对华足够强硬,两国关系将达到一个新的 " 适应点 ",然后可以开始 " 幸福的共处 "。但堪培拉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迎来一个 " 适应点 " 而不是让我们现在所处的澳中关系下行螺旋趋势继续下去,或者说这个 " 适应点 " 将在什么基础上实现。当前两国关系紧张,但在我看来,双方都需要表现出足够的批判思考和调整 " 航向 " 的能力。</p>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