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驾道 发表于 2021-7-6 05:59:24

拥抱“碳中和”,车企再也不能等了

<p style="margin:20px 0px"><strong>本文字数:1896 字</strong></p><p style="margin:20px 0px"><strong>阅读时间:6 分钟</strong></p><p style="margin:20px 0px">" 碳中和 " 是啥?其实就是指人们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 " 零排放 "。</p><p style="margin:20px 0px">别小看这个新词,对汽车业来说,它事关生死。汽车业是这场 " 碳中和 " 之战的主战场之一," 脱碳 " 更是车企未来规划中频繁提起的热词。</p><p style="margin:20px 0px"><strong>加速布局</strong></p><p style="margin:20px 0px">在 " 碳达峰 "" 碳中和 " 的国家战略方向指导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p><p style="margin:20px 0px">近日,长城汽车发布未来五年战略目标,计划在 2025 年实现年销 400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 80%,并在 2045 年实现 " 碳中和 "。</p><p style="margin:20px 0px">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将在制造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及低碳工艺应用,于 2023 年实现首个 " 零碳工厂 ",并建立汽车产业循环再生体系。</p><p style="margin:20px 0px">除了长城汽车外,比亚迪在今年 2 月宣布将正式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对汽车尾气排放做三个 "1/3" 减法,助力零碳目标;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 · 塞缪尔森也表示,公司提出到 2025 年实现全球 120 万辆的销量目标,并表示其中将有 50% 为电动车。基于这一目标,沃尔沃发布了 RECHARGE 概念车,这是该公司面向未来转型的思考。</p><p style="margin:20px 0px">即便是超豪华品牌保时捷,也一反此前相对保守的姿态,正计划在全电动车型的成功基础上再创销售纪录。</p><p style="margin:20px 0px">保时捷北美地区首席执行官 Kjell Gruner 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2019 年推出的全电动 Taycan 车型的销量已经相当于其标志性的 911 车型," 我们很满意对 Taycan(保时捷纯电动跑车)的需求,这约占我们总销量的 15%。"</p><p style="margin:20px 0px">目前来看,大众、极星、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等跨国车企均对供应链实现碳中和确定了时间目标,且大多在未来的 10 年至 20 年中。</p><p style="margin:20px 0px">可以预见," 脱碳 " 将成为车企接下来的重要方向和目标。</p><p style="margin:20px 0px">在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看来," 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追求,意味着传统的工业时代即将落幕,也意味着绿色发展方式的来临,这将给整车企业提供不可小觑的机遇。"</p><p style="margin:20px 0px"><strong>落实到零部件供应链</strong></p><p style="margin:20px 0px">汽车行业向来是 " 环保计划 " 瞄准的重要对象,此次更被认为是 " 碳中和 " 节能减排的大户。其中,新能源汽车无疑在 " 碳中和 "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p style="margin:20px 0px">从逻辑上来说,纯电动车依靠电力驱动,汽车能源由一次能源的石油变为了二次能源的电力。目前国内电力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将逐步优化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因此实际碳排放量将大大降低。</p><p style="margin:20px 0px">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即便是使用占比 70% 的火电,纯电动车的碳排放还是要更优于燃油车,氢燃料电池车则与纯电动车相当或者更好。</p><p style="margin:20px 0px">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492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1.75%,相比 2019 年增加 111 万辆,增长 29.18%。在过去五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均复合增速为 32.8%,预计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复合增速将不低于 30%。</p><p style="margin:20px 0px">不过,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50%,但国内大多传统车企依旧相对保守,即便是针对碳中和提出具体指标,但也只是集中在产品规划层面,以推出新能源产品作为主要内容,并未涉及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p><p style="margin:20px 0px">相比之下,由于欧盟的碳排放监管严格,以及《欧洲气候法》的实施,2020 年欧洲率先对汽车产业碳排放实施了严苛的政策监管,国际车企承受压力会更大,前进的脚步也在加快。</p><p style="margin:20px 0px">也正因此,包括奔驰、奥迪、通用、丰田等在内的国际车企都提出了明确的 " 碳中和 " 时间表,并且在零碳工厂建设方面,宝马、奔驰、奥迪等车企均推出样板型的 " 零碳工厂 ",落实到零部件供应链层面。宝马表示,已经实现对供应商的碳足迹追踪,计划 2030 年在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较 2019 年降低 20%。</p><p style="margin:20px 0px">在这方面,比亚迪是目前国内车企里针对 " 碳中和 " 有相对明确计划和动作的车企之一。早在今年 2 月,比亚迪宣布将正式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对汽车尾气排放做三个 "1/3" 减法,助力零碳目标。</p><p style="margin:20px 0px">这也跟比亚迪早早地布局新能源车市场有关,目前比亚迪 DM-i 相关车型的订单量已突破 10 万,随着 DM-i 车型的持续交付和巨量新增订单,比亚迪将有极大可能垄断今年接下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p><p style="margin:20px 0px">有着足够亮眼的销量做支撑,在 " 碳中和 " 目标指引下,比亚迪能够更容易达到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平衡。毕竟汽车的产业链可能面临超出业内想象的大变化,这些变化或将导致成本的走高,从而使短期利润出现下滑,这或许也是目前大多数车企采取相对 " 保守 " 态势的主要原因。</p><p style="margin:20px 0px"><strong>钟述</strong></p><p style="margin:20px 0px">在 " 碳达峰 "" 碳中和 " 逼迫下,车企们都在加速转型,以此应对接下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来看,就 " 碳中和 " 而言,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担当的大集团率先起到标杆示范作用,谁会率先扛动旗帜,我们对此拭目以待。</p><p style="margin:20px 0px"><strong>THE END </strong></p><br>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拥抱“碳中和”,车企再也不能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