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开盘:三大股指大幅低开跌超1% 银行股重挫瑞士信贷跌近30%续创历史新低、第一共和银行跌25%
<div class="top_con"><p id="nrxqing"><p></p><p>北京时间15日晚,美股三大股指大幅低开,道指跌1.56%,纳指跌1.20%,标普500指数跌1.36%。瑞士信贷跌近30%,续创历史新低。此前瑞士信贷一年期信贷违约掉期(CDS)接近1000个基点,且最大股东排除向该行提供更多援助。地区性银行股集体下挫,第一共和银行跌25%,西太平洋合众银行跌15%,阿莱恩斯西部银行跌7%。</p><p></p><p>最近几天,随着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金融业的危机集中在区域银行上。面对美联储在过去12个月中的8次加息行动,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都成为管理不善的受害者。</p><p></p><p>随着瑞士信贷也爆出危机加深,使最近几天以来骤然增大的金融行业压力进一步放大,周三美股投资者的注意力转向了大型银行。</p><p></p><p>瑞士信贷在最新的财报中自曝其内部控制发现“重大缺陷”,而该行的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周三排除了继续投资瑞信的可能性。</p><p></p><p>据报道,在被问及是否愿意进一步注资瑞信时,沙特国家银行主席 Ammar Al Khudairy表示:“答案是绝对不会,除了监管和规定这一最简单的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原因。”Al Khudairy表示,超过10%的股份将带来额外的监管障碍。</p><p></p><p>沙特国家银行去年年底买入瑞信9.9%的股份,成为瑞信的最大股东。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持有沙特国家银行37%的股份。</p><p></p><p>瑞士信贷在周二美股收盘后发布了2022年年报。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税前损失32.58亿瑞士法郎,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72.93亿瑞士法郎。</p><p></p><p>最令投资者感到担忧的是,瑞士信贷自称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正在采取补救措施。</p><p></p><p>该集团表示,“就本集团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程序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普华永道发表了否定意见,”这些问题和该集团未能在财务报表中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以及内部控制和沟通方面的各种缺陷有关。</p><p></p><p>据报道,瑞士信贷没有具体说明上述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但其表示与美国证监会(SEC)的讨论已经完成。</p><p></p><p>在此次曝出“重大缺陷”之前,瑞士信贷早已面临流动性风险,或许这才是外界最关注的。</p><p></p><p>早在2022年底,该公司就报告称“现金存款提款、到期定期存款不再续期和净资产流出水平大大高于同年第三季度的水平。”此外,在在第四季度,瑞士信贷的客户提款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约合8303亿元人民币)。</p><p></p><p>美联储将在下周召开议息会议。包括瑞信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暴雷,使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出现变数。目前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将终端利率设在5%的可能性最高(目前为4.50%-4.75%),而今年12月的政策利率最有可能跌至3.75%-4%。</p><p></p><p>瑞士信贷拖累了欧洲银行板块,并导致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及美国银行等美股大型银行股价下跌。</p><p></p><p>穆迪将美国银行系统前景展望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原因是硅谷银行、Silvergate和签名银行等的倒闭反映美国银行系统运营环境“迅速恶化”。</p><p></p><p>Bleakley金融集团分析师Peter Boockvar表示,由于几家家银行相继倒闭改变了行业心态,金融部门面临的压力普遍增加。</p><p></p><p>Boockvar表示:“这告诉我们的是,银行将着手进行大规模的信贷延期收缩,它们将更多地关注巩固资产负债表,而不是专注于放贷。”</p><p></p><p>他补充说,这是对市场资产负债表的反思。他还指出,许多银行可能已经购买了一些长期债券,而自从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来,这些长期债券的价值已经持续下降。</p><p></p><p>Boockvar称,“同样,你不得不怀疑很多这些银行是不是会被迫开始去通过发行股票融资。”</p><p></p><p>周三经济数据面,美国劳工部报告称,美国2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跌0.1%。市场预计该指数将增长0.3%。</p><p></p><p>另一份数据表明,美国2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4%,预估为下降0.4%,前值为增长3.0%。</p><p></p><p>相关行情</p><p></p><p>股票名称 股价 涨跌幅</p><p></p><p>银行概念 918.28 1.05%</p><p></p><p>第一共和银行 31.16 -21.37%</p><p></p><p>瑞士信贷 2.16 -13.94%</p><p></p><p>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p><p></p><p>文章来源:金融界</p><p></p></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