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赛道后,全班垫底的女儿,竟拿到了悉尼大学法学院的入场券
<div style='font-size:1em;'><p> <p> 孩子成绩垫底,家长该怎么办?下文的作者妈妈就一直受这个问题困扰。女儿中考结束,一道选择题摆在一家人面前:让女儿进入普通高中,这条路免不了会强调刷题,或者换到海外赛道。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如今,女儿竟然拿到了顶级名校的入场券,可以说已经圆梦。而回忆这段过程,其中也有诸多困难、纠结,甚至挣扎值得品味。 <p><p> 2021年12月圣诞节前,大女儿终于拿到了令人心动的Offer——悉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本科双学位入学通知书。 <p><p> 由于疫情,大女儿当时一个人留在澳大利亚,无法回国。我们通过Facetime分享了彼此的激动和快乐。周围的亲朋好友得知这个好消息后,纷纷通过微信表达祝福。<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90871682163004.jpg<br><p><p> 孩子在悉尼大学。悉尼大学是全球知名的院校,它的法学院和商学院更是世界顶尖 <p><p> 后来,许多朋友都来找我们,想请我们分享一些大女儿成长的经历和成功录取悉尼大学法学院的心得。 <p><p> 我也一直在回顾总结,在12年的教育中,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又做对了些什么,有什么可以让大家借鉴的。 <p><p> 家人鼓励我通过公众号的方式记录下我们的这些回顾和反思,与大家共勉。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59511682163004.jpg<br><p><p> 小学、初中学校虽好 <p><p> 女儿却从小“垫底” <p><p> 为人父母,我们只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当大女儿03年出生后,尽管自知资源有限,我们依然为孩子的成长倾尽全力。 <p><p> 对女儿幼升小的择校,我们也是如此。当时我们有幸拿到了上海某个优质头部学校的入学机会,然而当时校长的一番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p><p> 当时在面试时,我被带到校长办公室一对一交流。那位老校长说:“不是人人都适合我们学校,也不是人人都喜欢我们学校的,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p><p> “不是人人都适合我们学校”,我怎么可能会被这话吓退? <p><p> 然而,孩子随后在学校的表现却让我头一回感到了无力…… <p><p> 首先,娃做不完作业了。学校老师非常严格,实行了日日清的标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女儿每天都要留校——不仅是一门课程,基本的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有问题。 <p><p> 每天下午3:30,她的奶奶来接她,但总是到晚上6点才能接到她。 <p><p> 每天都要留校的直接结果是,每天在家的学习都是一团乱。我尝试亲自教她,但不到一分钟,我就开始怀疑她是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为什么她不会这个,听不懂那个?老师上课没有教过吗? <p><p> 做不来,那就等明天听老师讲解吧。但是这样的话,她又需要留校订正到很晚……哎呀!这还只是一年级! <p><p> 我们试过补习班,但很快发现娃只是接受得慢,而这些大班都讲得太快了,娃上课只能梦游。 <p><p> 补习班不行就请私教。孩子爸爸找了一位退休老教师,约着每周去老师家去学习2小时。老教师安慰我们,孩子在低龄段的差异虽然明显,但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就会慢慢变小,孩子会赶上来的。 <p><p> 比起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更重要。我们也开始接受现状,6点就6点回吧。 <p><p> 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业应该要抓紧,对老师的要求也更上心了。我们也认真留意,不把娃和别的孩子比,只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就值得表扬。 <p><p> 就这样,孩子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小升初,进入了对口初中的平行班。<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9211682163005.jpg<br><p><p> 小时候的女儿 <p><p> 这家初中在魔都排名还算靠前,然而女儿的成绩却是相反——直到初二,她的总分排名一直在年级后25%左右浮动。 <p><p> 坦白说,通过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大女儿的学习能力应该是偏弱的。这里的“弱”并不是能不能理解新知识,而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偏慢。 <p><p> 对于新知识(尤其是数理化)的理解,好的孩子可能就一到两遍正确率就能达到90%,而到她这里需要四五遍才能达到80%。 <p><p> 当她还没理解清楚概念的时候,老师们轰炸式的卷子就来了,那么她根本就没时间再去思考到底错在哪里,整个人都是处于很疲惫的应战状态。 <p><p> 孩子是真的想上进,但却只能处在勉勉强强能赶上课业要求的水准。 <p><p> 当时我们就在想,国内的高中教学模式就是高一高二赶进度,到了高三再大量刷题做复习——如果是这样,女儿绝对跟不上。 <p><p> 所以,我们动了换条赛道的念头。 <p><p> 身边一位朋友家孩子的案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他们家的孩子在中考结束后考入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他们最终选择还是让孩子去澳洲读吧。结果,这个孩子最终考取了昆士兰大学。 <p><p> 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从中了解了澳洲读高中考大学的情况: <p><p> 1. 引导式的学习方式,相比国内更能帮助孩子理解知识概念; <p><p> 2. 相对英美那种精英教育(当然,英美也有很多普及教育式的学校),澳洲的学习压力更小; <p><p> 3. 语言要求上,相对要托福、小托福成绩的美高,澳洲公立学校并不做要求; <p><p> 4. 开销上也相对更少。 <p><p>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想试试。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我们就开始和孩子谈论起国外读书的事情,试探起了孩子的想法。<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14961682163006.jpg<br><p><p> 女儿在澳洲<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45801682163007.jpg<br><p><p> 换条赛道!我们的准备 <p><p> 对咱们普通家庭来说,送孩子出国无疑是件大事儿。语言上,学习上,文化上,还有是不是要找中介等方方面面都要顾及。 <p><p> 但我想说,送孩子出国,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关于这一点,我们是从不强求的,并不是爸爸妈妈要你去留学,你就要去。 <p><p> 孩子当时也的确很抵触。一谈到要离开父母,离开身边的好朋友,她十分不乐意。所以直到初三,我们就一直没有再提起这个话题,配合着毕业班的节奏,全力做好后勤工作。 <p><p> 但我们也不是完全由着孩子来的父母,会尽可能不戴滤镜,在观察中对孩子有客观的认知。 <p><p> 大家都知道初三的一模考试,这是一个区内的排位考,我们想看清楚孩子在一模考中的排位,再来做后续的考虑。 <p><p> 成绩下来,孩子基本上就是一个刚够普通高中的水平。我们和孩子认真谈了心,她说如果能考进心目中的高中,就要留在国内,我们做了君子约定。 <p><p>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考之后的2018年7月,她如约和我去了澳大利亚。<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86321682163008.jpg<br><p><p> 图片为作者女儿在澳洲留学的高中 <p><p> 当然,说到留学准备,“语言关”也是必须要谈的话题。 <p><p> 我们并没有为了留学而专门让孩子去上什么雅思班或者托福班,孩子从小是跟了某东方的体系课程。最早学的泡泡少儿英语,后来逐步提升,学起了新概念英语。 <p><p> 这些课程大多是以体制内的课业为主的,但也有拔高。我会看重孩子在英语环境的浸润,所以当时给她报的新概念英语也是全英授课的那种,也给孩子报过一些寒假营之类的活动,去锻炼语言交流能力。 <p><p> 这些英语补习班是有些用,但让孩子英语真正得到提升的,恐怕还是在澳大利亚的语言班。<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41121682163009.jpg<br><p><p> 在澳大利亚语言班的孩子 <p><p> 参加澳大利亚的公立高中,需要提交语言成绩,或者参与当地组织的语言课程,通过语言考试。 <p><p> 女儿是7月去的澳洲,参与了7月到12月为期20周的语言课。这个语言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像雅思,会把课程拆分成听力、词汇、阅读写作等几个栏目。 <p><p> 这个系列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更是能帮助孩子融入当地的英语环境。它会结合高中课业所要学习的词汇,比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专有名词,还会专门补充很多当地的日常用语。 <p><p> 语言班有两次语言考试,第一次是在第10周,通过了就可以不用再继续上课;没通过的话会在第20周有第二次。 <p><p> 我女儿是第二次考试通过的。这个系列课程对她的语言融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p><p> 至于是否走中介,需要看大家自己的情况。 <p><p> 我们家是没有走中介,从找学校到申请都是我自己操办的。因为身边也有朋友走过这条路,我是完全了解这个流程,网上相关的资料也很多,所以申请起来还算顺利。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48361682163009.jpg<br><p><p> 孩子的内驱力, <p><p> 终于找到了绽放的土壤 <p><p> 我一直相信,大女儿在初中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好像“一无是处”,但是我知道她是一个很想上进的人。她很想学好,但当时的学习环境中,她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变得更好。 <p><p> 每当学到新的知识点,女儿对概念的掌握时常会比同龄人慢半拍。可概念还没掌握,体制内的学校就要安排刷题了,这就开启了恶性循环。 <p><p> 相对体制内,澳洲学校对概念理解要重视得多。这个可以从女儿学校的学制上看见。 <p><p> 他们一年分为了4个学期: <p><p> 第一学期一月底开学,这个阶段主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p><p> 第二、三学期的时候,所有的理科类科目都会通过写研究报告、小论文的方式,来让孩子在理解中学习; <p><p> 第四学期会重新回到理论概念来考核。 <p><p> 在具体的学习安排上,学会也会采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方式,让孩子们组成小组,引导孩子在动手中掌握概念。<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45751682163010.jpg<br><p><p> 女儿的高中 <p><p> 大家可能会觉得现在这类活动国内也开始在做,比如理化生这类实验学科,国内都有实验课。而澳洲的学校在主题式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要更为靠前的。 <p><p> 我印象中深刻的是孩子当时的一篇数学论文,当时老师要让孩子们组队研究杀虫剂应该怎么喷,才能更高效地消灭两只同角度飞来的蚊子。在她11年级的时候,我记得还有一篇数学方向的论文,就是让他们组成小组研究纸飞机该怎么飞才能飞得更远。 <p><p> 每当论文安排下来,孩子们就要自己到图书馆或去上网查阅资料,去做分析整理,理化生还要动手实验,最后形成一篇研究报告。<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34221682163011.jpg<br><p><p> 女儿高中的教室 <p><p> 从我的观察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在高中阶段就下放了大学阶段的研究思维,从而让孩子更牢固地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并有拔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效用很大的。 <p><p> 知识概念学会了,孩子的内驱力终于找到了释放的方向。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很努力的小孩,却因为知识点掌握慢而陷入无尽的刷题恶性循环。 <p><p> 在这个不同的土壤,她走上了那条通往“学霸”之路。 留学生的圈子里也有不少小团体,女儿更多会喜欢和那个都是考全A的“留学生天团”看齐。 <p><p> 我们去的那个高中,他们对各国留学生都会设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当时我们的那位老师来自北京,她就多次跟我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完全超乎了我当时的预期。 <p><p> 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学校会有一个特别的鼓励,校长会给课业拿到5个A以上(他们一共是6门功课)的同学亲自颁奖。 <p><p> 有一次女儿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一开始只能考一个A,但我要争取拿到5个,我一定要校长给我颁奖。 <p><p> 女儿是一个不服输的孩子,她一直冲着这个目标在努力,也跟这些“留学生天团”的同学们你追我赶——直到12年级,女儿终于实现了目标,以年级领先的5个A、1个B的成绩得到了校长的亲自颁奖。<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1401682163012.jpg<br><p><p> 最终获得了校长的亲自颁奖 <p><p> 最后,便是考取悉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了。澳洲高考的学习是从11年级开始的,11年级开始,孩子们便为高考选科目进入正式准备了。在10年级前的课程,更多的是让孩子去体验和尝试,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和擅长的科目。 <p><p> 这时孩子已经从当年的“班级垫底”的丑小鸭,成为了全校领先的白天鹅。 <p><p> 在选择未来的方向上,她也一度有了迷茫。在我们的鼓励下,她最终决定,冲击悉尼大学法学院。 <p><p> 可能有人会好奇,法学对英语语言的要求是极高的,女儿作为一个非英语母语者会不会吃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女儿能够学好法学,正能说明她对英语语言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 <p><p> 而女儿,从来都是一个很努力的,不怕困难的孩子。 <p><p> 最终,女儿以ATAR(澳大利亚高考)97.05的成绩(排名为前2.95%)被悉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录取。 <p><p> 那个体制路线内难以寻觅希望的女儿,终于圆梦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13851682163013.jpg<br><p><p> 悉尼大学法学院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18401682163013.jpg<br><p><p> 大家可能关注的问题 <p><p> 在女儿考取悉尼大学之后,身边的朋友也开始向我咨询起留学相关的事项。陆陆续续问得多了,我便把一些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p><p> 1. 相对国内,澳洲的中学教育有哪些优势? <p><p> 从我的观察看,这主要有三个方面:他们更重视概念知识点,会对孩子进行分层式的教育,学习的节奏也不赶。 <p><p> 概念知识点的部分在上文中已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主要说说后两者吧。 <p><p> 首先是分层教学。以数学学科为例,他们在孩子的数学学习上是分层的,对一些数学不太好的孩子,就会让他们去学一些很简单的数学,对数学成绩好的孩子,会有更高的难度。 <p><p> 我女儿刚去的时候,10年级和11年级都读的是难度更为适中的B类数学。这样就真的很适合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也能让暂时欠佳的孩子能缓口气来追赶。 <p><p> 当然,选择不同层级的的数学的孩子,最后到了高考的时候,它的权重分数也会不一样。 <p><p> 第二是学习的节奏,这一点相信除了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深有感触。 <p><p> 这里我可以以做作业来举例。在国内比如说语数英老师布置了作业,理化生老师又布置了作业,政史地老师还留了作业,这些都要求第二天交,那么孩子无疑就要熬到深夜了。 <p><p> 孩子在澳洲的学校其实也会布置一些作业,但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权,可以制定去做什么样的习题,而不是去做国内那种年级组的试卷。 <p><p> 同时,每个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周期也是适当的。当时孩子有一位偏“东亚风范”的新加坡老师,即便是这样一位老师,他的作业量也不多,也绝不会说这些题目第二天就要交这样的话。而是会给你两到三天的时间,让你按照你自己的节奏来。<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73141682163014.jpg<br><p><p> 当然,说到澳洲的教育优势也要说说国内的教育优势。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给孩子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即便是当时成绩还不理想的女儿,刚到澳洲也能感受到数理学科很容易就能跟上。 <p><p> 当然,是否需要去留学也真的是看孩子能否适应现在的学习节奏。就比如说我亲戚家的孩子,在杨浦区一所市重点高中学习,每天三点半下课,在学校就能把作业完成得又好又快,晚上早早就能睡觉。 <p><p> 这样一个孩子,把他硬拉到澳大利亚这个地方去学习也不合适。 <p><p> 2. 私立和公立高中怎么选? <p><p> 这里可以从4个维度来帮大家分析。 <p><p> 首先是语言上,私立高中会需要语言成绩(比如雅思)。公立高中对于10年级以下的学生申请,一般需要提供相关英文成绩,如果没有,则需要先参加相关的语言课程。 <p><p> 语言课程由当地政府组织,授课时间共20周。它会在第10周和第20周分别举行两次考试,只要通过一次就能顺利晋级。考试的难度相当于雅思5分。 <p><p> 其次是在入学测试上,私立高中会要求通过AEAS考试,考英语、数学和综合能力,而公立高中并不需要。 <p><p> 第三是在住宿上,私立高中能够提供住校,而公立高中只能选择家长陪读,或者住家家庭。 <p><p> 最后是开销,公立高中的开销是较为平价的,私立高中则有多类可选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47401682163015.jpg<br><p><p> 高中的网球场 <p><p> 3. 澳洲留学,开销如何? <p><p> 这里我们可以把花费分为两个部分。 <p><p> 第一部分是学费。我们家上的是公办高中,他们的学费是10年级到12年级递增的,2018年入学的时候10年级学费12000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4.58元)一年,读到12年级学费就到了14000澳元左右。 <p><p> 第二部分是住宿费用。公办高中不提供住宿,所以我们是找的住家家庭。孩子的学校在昆士兰州,费用大致是270元澳元每周,一年住48周。后来这个价格有略微的上涨,到毕业的时候大致在300澳元出头。 <p><p> 这些费用是直接交给教育局,再由教育局转给住家家庭。 <p><p> 我们找的住家家庭是包食宿的,所以孩子基本的生活费用就囊括在这里了。当然其他生活方面的开销,比如想吃点的,或是购买个人物品,这就丰俭由人了。 <p><p> 4. 住家家庭是什么? <p><p> 澳洲的高中留学其实也是相当产业化了。在申请留学的时候,当你选择公立高中,他们会让你在父母陪读与当地人家去住宿两者之间选一个。 <p><p> 关于住家家庭,大家其实完全不必担心。这些住家家庭都是由教育局组织的,当地符合条件的家庭(比如离学校数公里范围内)都可以申请,一个住家最多能接纳两名学生。由于政府还提供了专项的免税政策,申请的家庭还不少。 <p><p> 这些住家家庭也会接受严格的监管,学校还有专门负责住家协调的老师,关心孩子的住家情况。他们会定期和学生交流,来进行打分和评判。如果孩子住不习惯了,或者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也可以申请更换的。<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2/img_cdn_138_99891682163016.jpg<br><p><p> 孩子在澳洲的住家家庭 <p><p> 当然,长期生活在住家家庭,孩子自然也会学到不少当地的习惯,父母需要注意引导。这里举一个好的例子吧,由于澳洲缺乏淡水,女儿的住家经常会把要洗的衣服攒一周再洗,她就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国内。 <p><p> 5. 长期分离,会担心“感情变淡”吗? <p><p> 其实现在已经早就不像我们年轻时的那种留学了,用微信、Facetime什么的,真是随时想见就就见。 <p><p> 做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如果是孩子在国内住校,孩子说不定连手机都要被禁呢。 <p><p> 学校每个学年是4个学期,每个学期10周,每个学期后有2周的假期。所以在疫情前,大人和孩子每隔十周聚一次,心里也蛮有盼头的。 <p><p> 割舍不下的,就是疫情带来的长久别离吧:2020年1月27日年初三,孩子飞回澳大利亚开始完成11年级的课程,那个时候全世界抗疫开始。直到2022年12月,孩子才从澳洲回国,这时她已经独立在外生活了2年10个月。 <p><p> 还好,澳大利亚和国内只差两个时区(孩子在澳洲东部时区),我们平日的沟通还算顺畅,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