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澳洲夫妇莫名出现腹泻和皮疹后,竟有吃惊发现,学龄儿童最常见
<div style='font-size:1em;'><p> <p> 最近,澳洲一位男子出现了腹泻和皮疹的症状。 <p><p> 起初,他并未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和妻子发现了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p><p> 在家中的马桶里漂浮着几条白色的虫子, <p><p> 甚至还在不停地蠕动着....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59291690028404.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46291690028405.jpg<br><p><p> 吓人! <p><p> 澳洲夫妇排出多条寄生虫! <p><p>据澳媒报道,Jarrod和Tegan是一对夫妻,他们居住在黄金海岸,都已经三十多岁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21391690028407.jpg<br><p><p> 最近,Jarrod出现了皮疹和腹泻的症状,并且还时常会感到肛周瘙痒。 <p><p> 起初,他并未在意。 <p><p>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妻子发现,在家里的马桶上漂浮着几条乳白色接近透明的小虫子,还在不停地蠕动着...<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54441690028409.jpg<br><p><p> 在这之后,他们赶紧去看了医生。 <p><p> 然而,医生说的话,让他们大吃一惊。 <p><p> Jarrod说,“我的医生建议我服用药物驱虫。” <p><p> “事实上,在我的记忆中,我从六个月大以来就没有进行过驱虫,直到医生告诉我,我才知道,即便是成年人,也应该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驱虫。”<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27881690028411.jpg<br><p><p> 经此一事,这对夫妇开始吃一种非处方的驱虫巧克力来进行治疗。 <p><p> Combantrin <p><p> 相信华人妈妈们小时候一定吃过“糖丸”打虫药,而如今,在澳洲给儿童治疗蛔虫、钩虫等的药物,已经升级为巧克力味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17651690028412.jpg<br><p><p> 虽说这款巧克力驱虫药吃起来味道不错,但只要是药,就得遵守用量。 <p><p> 一般来说,70公斤以上的成人每次可食用7块,而对于17公斤以下的孩子来说,每次最多只能吃一块,切不可贪吃哦~ <p><p> (*具体用量请咨询澳洲药房药剂师)<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55041690028413.jpg<br><p><p> Tegan夫妇还在Tiktok上分享了他们的这段经历,并表示,“我再也不想在马桶里看到那些蠕动的寄生虫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10421690028415.jpg<br><p><p> 该视频一经发出,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p><p> 一些澳人表示,对夫妇二人没有进行定期驱虫而感到震惊。 <p><p> “这种非常基础的生活常识,竟然还会有人不知道?” <p><p> “我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驱虫,全家人一起,我以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88981690028416.jpg<br><p><p> 也有家长表示,这种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在学龄儿童中最为常见,因此,每次开学前,自己都会给孩子定期驱虫。 <p><p> “我有两个孩子在学校上学,我会在每学期开学前,给他们进行驱虫。”<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69431690028417.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34691690028417.jpg<br><p><p> 澳洲几大寄生虫感染大曝光, <p><p> 学龄儿童最容易中招! <p><p>一般来说,成年人可能会遭受几种寄生虫的困扰,包括蛲虫(threadworm)、蛔虫(roundworm)、强滤虫(strongyloides)、鞭虫(whipworm)和钩虫(hookworm)。<p><p> 其中,蛲虫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类型,也是学前和学龄儿童最容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62721690028419.jpg<br><p><p> 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寄生虫感染发生在农村和偏远社区,或是从海外返回的旅行者身上,它们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59891690028420.jpg<br><p><p> 什么是蛲虫? <p><p> 蛲虫看起来就像白色的细线,长度大约为1厘米。 <p><p> 在养有宠物或有孩子的家庭一般较易发生蛲虫感染,其中,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幼儿园儿童。幼儿园等儿童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公共场所是蛲虫感染的高危地点。 <p><p> 患有蛲虫的人在抓挠肛门时,可能会将蛲虫的卵子藏在指甲下,然后通过接触一些人或者物体,例如床单、浴室设施、小朋友接触过的玩具、餐具,食物等进行传播,具有极高的传染性。<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28451690028422.jpg<br><p><p> 虫卵可以在人体外存活长达两周,而当虫卵进入消化道以后,在小肠里面孵化,并继续沿着消化道向下移动,在晚上或者清晨从肛门爬出来,在股沟里面产卵。 <p><p> 这就会造成这些部位奇痒难耐,特别是在晚上,所以可能会影响孩子睡眠。<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24161690028423.jpg<br><p><p> 如何确认孩子是否为蛲虫感染? <p><p> 选择晚上蛲虫活跃的时间,用手分开孩子的屁股认真的察看孩子的肛门(女孩的话,还应该检查私处),一旦看到细小的白色细线在移动,那就是蛲虫。 <p><p> 也可以在早上孩子们上厕所或是洗澡之前,把一块透明胶带贴在孩子肛门附近的皮肤上,之后移除胶带,把胶带粘在医生提供的玻璃片上,医生会检查玻璃片,来确定是不是有虫卵或是成虫。<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33501690028425.jpg<br><p><p> 万一确诊,除了要按医嘱按时按量吃药外,还应该注意卫生,避免反复感染。 <p><p> 另外,除了蛲虫,蛔虫感染在小朋友当中也比较常见。 <p><p> 什么是蛔虫? <p><p> 蛔虫可以长到30-35厘米长,为粉红色或者微黄色,形状像蚯蚓,体表有清楚的细横纹,一般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者人与物之间的接触传播,<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33601690028427.jpg<br><p><p> 如何确认孩子是否为蛔虫感染? <p><p> 感染蛔虫以后的表现有很多,例如发热、咳嗽、腹痛、恶心、荨麻疹、皮肤瘙痒、营养不良等。<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79591690028429.jpg<br><p><p> 普通人比较容易判断是感染蛔虫的症状有: <p><p> 指甲里可能有白色斑点,可能是蛔虫卵 <p><p> 明显吃很多也营养不良,脸色蜡黄 <p><p> 晚上睡觉情绪烦躁、磨牙 <p><p> 皮肤瘙痒<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26231690028430.jpg<br><p><p>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家庭当中,一旦有一个家庭成员感染,其他成员也大概率会被传染。 <p><p> 因此,在给孩子治疗期间,家里所有人也应该配合保持环境卫生,例如用热水清洗被褥和玩具,经常吸尘清除虫卵等。 <p><p> 如何避免感染寄生虫? <p><p> 良好的手部卫生和保持指甲修剪短是避免蛲虫的最佳方法: <p><p> 在园艺之后和进食、饮水、吸烟之前务必洗手 <p><p> 进食前务必清洗水果和蔬菜 <p><p> 将牛肉和猪肉彻底煮熟 <p><p> 在湿润、沙质土壤或可能被狗粪污染的区域穿鞋 <p><p> 接触狗后务必洗手 <p><p> 监督狗,使其不能觅食死去的家畜或野生动物 <p><p> 不要将内脏喂给狗 <p><p> 确保定期为狗进行驱虫,使用驱虫药片<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307/22/img_cdn_138_39381690028432.jpg<br><p><p>帮主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蛲虫、蛔虫这类寄生虫一般比较容易治疗,但切不可私自乱用药。<p><p> 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先就医检查,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