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规给稀土加“金钟罩”让美西方集体破防(组图)
<div style='font-size:1em;'>中国一条新规落地,却让草木皆兵的美国慌了神,自顾自的炒作起“战争威胁”,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变动,让美国如此紧张呢?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3/img_cdn_138_94261719928833.jpg<br>
据媒体消息称,中国国务院在6月底公布了《稀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对其稀土资源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该《条例》的颁布不仅是对稀土资源国有化的明确声明,更是对这一关键战略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的具体体现,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稀土资源,展现出中国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决心。
稀土作为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元素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风能发电机组、计算机芯片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防科技工业,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料。
在2010年前,我国的稀土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造成走私行为猖獗,导致珍贵的稀土资源以极低的价格流失,直接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3/img_cdn_138_61351719928834.jpg<br>
幸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这一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条例》的出台无疑将为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这项举措却在一些西方媒体口中被曲解为“中国威胁”。不少外媒报道中,将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理描绘成对西方清洁能源和科技供应链的潜在威胁,美媒更是夸张,将其添油加醋,炒作称“中国这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国家都有权对其国内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尤其是对于如稀土这样的关键战略资源。将中国的正当行为标签化,并加以非议,无疑是一种不公平、带有偏见的行为。
实际上,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稀土资源,但中国在稀土加工和提炼技术方面确实拥有显著优势,目前约90%的精炼稀土来自中国。
这种产业链的领先地位,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中国是否会垄断这一资源,而是在于自身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3/img_cdn_138_70611719928835.jpg<br>
观察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对待本土稀土产业的态度,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些国家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扶植本土稀土产业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限制和打击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他们之所以如此行事,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稀土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谁掌握了稀土的供应链,谁就有可能掌握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导权。
但是,当中国试图通过制定科学严格的条例来保护自己的稀土产业时,却常常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压力。这种双标的做法,正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所说“外交就是管理双重标准的艺术”。
随着亚洲以外的第一家大型稀土精炼厂在爱沙尼亚建设,国际稀土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全球稀土产业链重塑的背景下,中国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土稀土产业的保护和支持?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3/img_cdn_138_71501719928836.jpg<br>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稀土产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之一,对外出口稀土不仅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技术迭代和产品出口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其次,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稀土作为制造先进武器系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其供应链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性。因此,加强稀土管理,对非法开采和走私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及防范境外情报机构对我国稀土矿产和技术的长期觊觎,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
总之,《条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护和促进中国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不仅可以保障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还能在国际高新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双重目标。
对于中国而言,稀土产业的未来布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保护好自己的稀土产业,就是保护好国家的未来。
<div>
<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