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发表于 2024-7-7 11:30:27

从咖啡机器人到炒菜机,在WAIC看到被AI包围的人生(图)

<div style='font-size:1em;'>
                        AI究竟是打工人最强帮手,还是最强打工人本身?

蓝鲸新闻7月6日讯(记者 郝妍 汤诗韵)在这周的上海,热度唯一能和气温一较高下的大概就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据闭幕式数据,截至今天下午2点,大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全网流量突破10亿,比上届增长了90%。

一位自动驾驶类展商告诉蓝鲸新闻记者,现场的热度远超他的想象,“这都赶上车展了,听说今年好多小公司想来参展都没机会,因为名额满了……”

据悉今年共有超过500家企业参展,平时略显空旷的世博展览馆被各家站台塞满,围观者众,只不过目光中不再是赞叹与好奇,而多了一些审视与评判。

人们似乎逐渐从GPT带来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和上届言必称大模型不同,本届WAIC“落地”成为了关键词,从站在门口迎宾的人形机器人到和咖啡店抢生意的咖啡机器人,再到覆盖医食住行的AI+应用场景展示。AI正在入侵生活的每个角落,而密集接受AI冲击的我们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人工智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它究竟带来了more thing 还是 more nothing?

在人工智能大会,看到被AI包围的人生

本届人工智能大会最早出圈的金句之一,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主论坛上所说的“没有应用,基础模型一文不值”。李彦宏认为,过去一年多行业都在卷模型,一度出现百模大战的盛况。发展到现在,疯狂烧钱的行业已在重点讨论应用落地和盈利模式。

展商参加WAIC的成本大多不菲,这笔钱要么换成背书,要么得变成订单。大多数品牌和展商会在现阶段更看重后者。因此整个场馆里,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人们寻求合作的热情。而那些带着订单来的人,最先问的两个问题大多是:有没有上线、做不做出海。

和往届人工智能大会不同的是,今年世博展览馆的二楼新增了一个全域链接馆。场馆把大会旨连接科创与投资、技术与应用的意图写在了平面图上——中庭是AI应用场景的集中展示,围绕展示中心的是一众创业公司展位、创新项目路演区、会议室和产业对接会等。紧挨着产业对接会的是应用场景洽谈中心,小小的隔间里人头济济,有人坐着有人站着。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7/img_cdn_138_40721720315824.jpg<br>

各类应用大多按功能分区,比如医疗、农业、生成类AI、电商导购和直播间数字人等。一位展商透露,其实大家用的技术和模型都差不多,目前没有特别大的壁垒,“这一层的我都能做”。言下之意,是要找到合适的产品、场景和投资人。

在商业化路径上,业内大佬们基本上也达成了共识,即找准应用场景。因此在今年的展会上,大量AI应用以场景和终端形式亮相。比如汽车品牌的新车型、会打冰淇淋筒的机器人、能给孩子批改作文的AI老师、各类可以当场体验的穿戴设备等。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7/img_cdn_138_63481720315826.jpg<br>

整个大会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人类生活场景的各种AI接入可能都被一一呈现。只是这其中,部分场景可能并不是那么必要。

记者在会场遇到了一个持观众票进场的创业团队,他们正在做一款炒菜机器人,并试图在现场寻找感兴趣的投资人。创业者LI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此前的留学创业经历,表示做炒菜机器人是因为烹饪的其他流程比如蒸煮等已经标准化,而炒则是一个没有被突破的环节。他们的产品可以实现完美复刻大厨的手法及口味,服务B端客户省下大量人工费用。

LI对这同款产品的未来寄予厚望,但他同时坦言,炒菜机器人的竞品是预制菜,“不过我们的优势是有锅气,大家现在不都喜欢锅气吗?”

但机器人炒出来的锅气还能算锅气吗?

AI究竟是打工人最强帮手,还是最强打工人本身

上月末,manner咖啡厅店员与顾客发生冲突的事件引发了全网热议,彼时便有调侃称“如果是机器人咖啡师就没有这些事儿了”。在WAIC的展区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位“机器人咖啡师”。

在整个展览馆中,售卖咖啡的摊位共有4-5个,其中机器人现磨咖啡COFE+位于展区地下一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第5代全智能机器人咖啡COFE+”,平均50秒做出一杯,24小时不打烊,每天稳定连续产出千杯以上咖啡。

而这款咖啡机器人不仅能够调配浓度、甜度、温度、风味、浇头、杯型等多类饮品口味,还能 远程诊断出95%的故障。要说人工在其中的角色,大概就是根据机器指示进行操作的“加料员”。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7/img_cdn_138_92761720315828.jpg<br>

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非子对于自己的咖啡机器人非常自信,他表示:“我们把远软件远程化,把远程数字化,所以我们就实现了远程预警和诊断,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我们的员工幸福指数是很高的,就包括加料补货的员工幸福指数非常高,他们幸福指数比食堂的阿姨幸福指数要高10倍。这个机器人已经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 30 多个国家了。”

AI正在化身最强打工人。

在多个智能驾驶相关展台,我们见到了各种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无人驾驶运输车,无论是厂区、矿区还是港口,无人驾驶运输车都可以实现全自动货物搬运、运输。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辆车一天可以工作超过22小时。剩下的2小时去哪了?他笑了笑说,“因为另一个环节的工人需要休息,这是在配合他们。”据悉,这些无人驾驶运输车的投入使用可以在该公司节余上百人的人力。

清明节前后,记者返乡探亲时曾偶遇一位格外关注AI发展的出租车司机,当时他正在跟同为司机的朋友分享自己获得的最新AI资讯,“你知道马斯克那个FSD系统可能要在咱们国家落地吗?就是自动驾驶,杭州现在有无人驾驶出租车了…”彼时,我惊讶于AI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山西的一个小城,正想问他究竟是从什么渠道获得这些信息的,他叹了一口气说:“怎么普通老百姓想干点啥,啥就变成无人的了?”

AI对于日常生活的渗透范围、深度和速度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虽然AI学者常以“会有新的工作产生”来应对此类诘问,但现实是阵痛中的个体变成了AI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群体”,而他们所经历的失业、失去价值感的具体痛苦也被简化为“阵痛”二字。

据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刊出的一份名为《拓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收益:财政政策作用》的经济学研究报告,生成式AI也有可能营造出一个“日益集中和赢家通吃的市场”,资本将聚集在个别极少数的公司手里。对于受到影响的劳动者而言,5-10年的过渡期显然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

与学习AI技能同等重要的是如何面对AI无处不在的生活……                       
                        <div>
                                <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咖啡机器人到炒菜机,在WAIC看到被AI包围的人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