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花开 发表于 2024-7-19 18:30:59

河南 真难!再遭洪水的洗劫!天空就像漏了一样(组图)

<div style='font-size:1em;'>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39621721377848.jpg<br>
文字 | 刘娜

昨天上午,我从驻马店回南阳,一路大雨倾盆。

天空就像下漏了一样,无法自控地向已成泽国的土地上,持续倾倒雨水。

高速路两旁的村庄、田地、河流与道路,被洪水和泥浆包围。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11851721377848.gif<br>

有些村庄已被疏散,众多村民已被转移,大小河流已被填满,成排成排树木的主干被淹,只有树冠裸露在外面,一大片又一大片一米多高的玉米田,在洪水中只露出一簇簇绿色的尖尖。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56371721377849.jpg<br>

它们以真实又具体的画面,表达着这样的事实:

河南,正遭遇洪水的洗劫。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39621721377848.jpg<br>

气象专家说,7月14日以来,河南南阳、许昌、漯河、周口、商丘等地,降水300-600毫米,其中南阳社旗县遭遇特大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大冯营镇降水量达830.9毫米。

三天下了一年的水量,降雨造成至少72.6万亩农田被淹。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92811721377851.jpg<br>

父老乡亲说,发水了,发水了,到处都沟满河平,上次下这么大的雨还是“75.8”,可怜辛辛苦苦浇了3次才保住的玉米,3天全给淹死了。

“浇了3次才保住的玉米,3天全给淹死了。”

这句话背后的哀伤与绝望,只有河南人才懂。

5月底到6月中旬,河南遭遇持续大旱,收了夏粮种上秋粮后,一直没有等来想要的及时雨。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30201721377852.jpg<br>

刚刚破土而出的青苗,眼看着就要被全部旱死,出于个人收成和为国家产粮的考虑,河南人在高温中投入了抗旱保收的战斗: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用人工灌溉保住玉米、芝麻、大豆、花生的幼苗。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43081721377853.jpg<br>

有些人为抗旱甚至租井浇地,费了很多事,花了很多钱,只为保住田里的那片绿,也保住下半年一家老小的希望。

第一遍人工灌溉后,禾苗很快又被高温烤得卷了叶子,河南人又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抗旱……

新闻报道说,截至6月12日,河南全省因干旱受灾的土地面积达323万亩,河南省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76581721377854.jpg<br>

盼雨!盼雨!盼雨!

是五六月份的河南人最殷切的希望。

6月下旬后,雨终于来了。

我在天津给河南老家的父母打电话,他们兴奋地告诉我:“雨来了,不旱了,今年的收成有指望了。”

其实,因父母年事已高且身体孱弱,而我们都在外生活忙碌,我家的十多亩地早已全部承包出去。

但种地一辈子的父母对庄稼和收成的密切关注,已深深刻在骨子里,哪怕他们不种地,也期待地里的庄稼能在风调雨顺中有个好收成。

只是,雨来了后,就没有再走的迹象。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77291721377855.jpg<br>

我7月初从天津回到河南老家至今,见证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夏雨,从带来惊喜和希望,到造成灾难和绝望的全过程。

河南多地,雨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恐怖。

就连我们邻村惯于骗人骗钱的神婆,都大发慈悲地在大雨中“作法”,乞求老天爷赶紧把雨停了,救救河南人。

当然,营救河南人的不是什么神仙,而是国家力量的救援。

暴雨中,人民子弟兵、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那一抹抹逆水而行的橘红色,成为妇孺老幼逃离灾难中央的神兵仙将,也构筑起撤离故土的安全感。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95411721377856.jpg<br>

从极旱到极涝,从盼雨到盼晴,从抗旱到抗洪,不过短短20多天。

这一个月内,河南人在旱涝两级之间被反复蹂躏。

受灾最严重地区的农民,家园被毁,土地被淹,牲畜被冲走,粮食被浸泡,全部希望都打了水漂。

受灾稍轻的老乡,也不得不面临水灾过后,秋庄稼大面积毁掉或减产的悲惨处境。

气象专家将这种罕见的天气称为“旱涝急转”。

讲不出气象专业名词的父老乡亲,只能站在家门口望洋兴叹:

“老天爷,你还让河南人活不活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56781721377857.jpg<br>

从他乡回故乡的我,目睹了这场无常的天灾后,再次读懂了河南的苦难与辉煌。

河南的历史,是一部与自然灾害不断斗争的历史。

从神话故事里的尧舜禹治水,到自先秦到新中国成立的2500多年里,黄河下游1500多次决溢让河南频繁受灾,再到“75·8洪水”给河南人带来的集体噩梦……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的河南,一直都在与水魔作斗争。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63961721377858.jpg<br>

除了水灾,旱灾、蝗灾、盐碱、内涝等多种自然灾害,也频频造访中原大地。

只是,自古就在战乱和灾难中局限求生的河南人,从来不会向苦难屈服。

而是为了家园故土和子孙后代,一次又一次迎着苦难,穿越苦难而行,创造了一个个绝处逢生、人定胜天的神话。

焦裕禄事迹、红旗渠精神,就是其中的例证。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41471721377859.jpg<br>

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明的聚集地,中国粮仓的保卫者,河南人从来没有局限于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而是始终肩负民族大义,心装家国情怀。

在整个时代都重商轻农的过程中,河南人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

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的同时,而且每年调出约4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补充国家粮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82921721377860.jpg<br>

你要问河南人对土地和粮食的感情有多深?

请在麦子金黄、玉米晴朗的季节,来河南大地上走一走。

看看河南人宵衣旰食的忙碌,听听河南人颗粒归仓的欢唱。

你要问河南人对灾年和绝收的恐惧有多深?

请在洪水收兵、庄稼匍匐的灾后,来河南大地上走一走。

看看河南人夜以继日的扶苗,听听河南人重建家园的叹息。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19/img_cdn_138_89331721377860.jpg<br>

和很多老家河南的游子一样,我年少时曾为自己出生于落后贫穷又人口众多的河南,而不止一次地感到羞耻。

于是,我一次次逃离故乡,去寻找梦想中的体面人生。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一次次回到故乡和父母身边,一次次去触摸河南的伤痛与荣耀,也一次次确认和相信:

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

河南的苦难与辉煌、伤痛与自强,就是时代中国的光影与明暗。

是的。

一个人对故乡的慈悲,也藏着对自我的安放、对命运的接纳、对时代的理解。

目睹这场可怖的河南水灾后,我对河南老家生出更多爱与悲悯。

天可怜见。

佑我河南。                       
                        <div>
                                <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 真难!再遭洪水的洗劫!天空就像漏了一样(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