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上海女婿改造岳父家120㎡宅基地,四代人共居(组图)
<div style='font-size:1em;'>img { height: 128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200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200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18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10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21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200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20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18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2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5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526px; width:auto;}
img { height: 127.65957446809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00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00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5.18518518519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06.00706713781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15.8273381295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00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05.47945205479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5.18518518519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25.56390977444px;width:300px;}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71031724477415.jpg<br>
90后设计师徐俊伟,
来自江西的小乡村,
太太何晓燕是上海金山人,<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他笑称自己是一个“上海女婿”,
老丈人在上海乡下的稻田边有一栋老宅,
2021年,一场大雨让老宅子变成了危房,<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徐俊伟牵头改造,
建起了一栋460平的4层小楼,
一家四代人共居。<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95321724477416.jpg<br>
▲
四代同堂的老宅在田野间<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90281724477416.jpg<br>
▲
爷爷坐在改造后老宅的屋檐下<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8月初,一条探访这个四代同堂之家,
也和徐俊伟聊了聊,
作为女婿和设计师如何平衡各方的需求,
解决代际的矛盾,
在农村盖一座自建房,
让一家四代人都住得舒心。
自述:徐俊伟
编 辑:秦 楚
责编:陈子文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96781724477417.jpg<br>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41511724477419.gif<br>
▲
四代同堂居住在改造后的老宅
我是江西人,20岁来到上海,做过服务员、群众演员、发过传单,后来又去了工地,在工地上接触了设计师这样一个职业,慢慢学习、努力,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后来去西藏旅行认识了我太太,现在是一个上海女婿,我们结婚到现在7年了,好快。
我太太在上海金山出生长大,领证前,她领我第一次回到这个老宅,当时第一印象真的很老旧,房子夹在两栋楼中间,光线基本被挡掉了,室内不开灯的时候基本是黑暗的状态,并且很多墙已经开裂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7691724477420.jpg<br>
▲
改造前的老宅状态
老宅子是我老丈人结婚之前造的,那个时候都是亲戚朋友自己推着小土车,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原来的老宅一楼就是一个大客厅,一个小厢房,后面还有个小茅屋,我和太太每次回来基本只能待三四个小时,因为你没有地方坐,没有地方休息,非常拘谨。
我们俩结婚后,老丈人差不多退休了,爷爷也需要有人照顾,蛮迫切希望有一个敞亮的空间,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后来遭遇一场暴雨,老宅子变成了危房,重建新房,立刻提上了日程。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381724477421.gif<br>
▲
老宅位于稻田旁
老宅占地120平左右,周边环境其实还是很棒的,南面大概有100亩的稻田,每年的5月一直到11月,会从绿色转变为金黄色,北面临房有一条小河。我们从2021年的11月份开始动工,施工大概跨了三个年度,花了200万左右。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92201724477422.gif<br>
▲
改造后的老宅光线十分通透
改造首先要解决我们最抵触的一点——这个房子没有光。我在房子的顶面和立面上开了将近30个窗。西北面的大窗、中庭顶部的天窗,保障了房内有充足的光线,即使未来西面的邻居盖房子,也不会有太大遮挡的问题。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97071724477424.gif<br>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47101724477425.jpg<br>
▲
错层楼梯让室内空间更加贯通
传统农村的房间布局就像一个一个格子块,独立又封闭,即使在有限的相聚时间,也都是各自躲在自己的房间内玩手机。我想打破这种状态,想要大家能有更多的互动和连接。
我重新划分了室内的功能布局,一个楼层一代人:一层是爷爷居住,二楼是老丈人居住,三楼的话是我们夫妻俩住,四楼则是工作室,以后等小孩大了也可以给他作独立空间。按代际分层,先解决每一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冲突,大家可以互不干扰。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88271724477426.gif<br>
▲
家人可以在房子里随时互相沟通
传统的自建房通常是一个楼梯间一直到顶,每一层之间是隔开的,上下楼大家相互之间没有沟通。我重新调整了楼梯的动线,做了很多的镂空、错层,挑空从一楼贯穿到屋顶,比如说我在阁楼,跟我儿子喊,他会到处找,然后抬头;我每次站在三楼,一低头就能跟老丈人去聊天;有时候老丈人做完饭喊一声,我们全都听得到——这种状态我觉得特别温暖。
我从小是留守儿童,一放学满村去玩,到吃饭的时候,我奶奶会在家门口大喊一声,是我现在特别珍贵的一个记忆。我希望在这个房子里面有这种互相呼喊的状态,房子得有声音,这样它才是活的。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66061724477427.jpg<br>
▲
一楼爷爷的区域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8971724477427.jpg<br>
▲
左:二楼老丈人的空间;右:三楼夫妻俩的空间
房子对每一代也有专门设计、考量。像爷爷在一楼的房间是挪到了前厅的后面,因为老人的睡眠是很浅的,紧贴着外围,有一点点声音,他们就会醒来,同时光线稍微弱一点,也更有利于老人的睡眠。
我们的家具大都有棱有角,包括院子其实没有做坡,很多来的朋友说你家太不适合老人居住了,其实我的考虑点是——看不见的危险才是最危险的。大部分的老人摔跤碰撞,是源于对看不见危险的隐患,将危险可视化,反而会有利于他注意安全,提高危险防范意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95151724477428.gif<br>
▲
小朋友也可以更好地在室内活动
小朋友其实是很爱攀爬的,以前很多时候他都要我抱,现在他就爱自己爬楼梯,从公共楼梯到旋转楼梯,每天爬上爬下很开心。因为每一代人的使用空间变大了,所以在三楼我们的房间内做了一个大衣帽间,整理收纳衣服方便多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53451724477429.gif<br>
▲
木头与混凝土是室内主要材质
室内的材质也很简单,主要用了混凝土和木头,混凝土本身也是结构的一部分,不用过度装饰,也可以实现一定的成本控制。我从小在山里跟木头打交道,自然的东西会给你很温润的感觉,混凝土有很强的力量感,通过木头的这种温润去柔化混凝土的冷和硬。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89251724477430.jpg<br>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69261724477431.jpg<br>
▲
老宅夜间的状态
在农村盖房子,我觉得人情味可能是更重要一点。这个房子是四代同堂的一个状态,爷爷、老丈人、我们夫妻俩还有我们宝宝不同代人一起生活,一定是有很多矛盾在里面的。不管是作为设计师也好,还是女婿,还是会做一些妥协。
几代人之间理念偏差其实还是蛮大的,当初有考虑过装全屋地暖、中央空调,但老人他看到你空调全部开着,那就是浪费。他可能情愿是我不要空调,我体温上差一点也是ok的。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77761724477432.gif<br>
▲
爷爷更习惯于用风扇
你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如果你强硬地安中央空调,我们后面真正生活的矛盾会很多。所以最后我找了一个折中的点,就是每个人的房间内安壁挂式空调,需要的时候自己打开。现在即使给爷爷放了一个壁挂的空调,他也是开半个小时就关。
我当时是想直接把电梯给安装掉的,但老人们觉得现在完全没必要,最后折中每一层有做一个钢结构的隔层,先预留好电梯的位置,未来可以把钢结构拆除转换成电梯间。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61771724477432.gif<br>
▲
徐俊伟和老丈人、爷爷聊天
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老丈人或者爷爷上两代人的这种观念其实很典型,他们可能不会直接表达,你是需要真正去观察或者是跟他们生活,多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一个房子住的舒服是大家的一个相处关系融洽,比环境更重要的是大家心理上的舒服。
很多农村盖房子其实最大的矛盾或者问题,它不是说有没有钱去盖,而是每个人在意的点不同,里面的矛盾太多,导致都还没有开始就停住了。
即使你是亲兄弟,当涉及到利益关系都是很难处理的。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20661724477434.gif<br>
左右邻居之间的矛盾也是在乡下盖自建房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你的房子不能超过他的房子,大家都面朝南,你一定要是在一条水平线的。当初我们造房的时候,隔壁邻居就会跟我说,你们的房子不能比东边的高,不能比西边的矮,甚至在做地基或者放线的时候,邻居是站在边上看着你的。
很多时候事情到最后一地鸡毛,就是因为谁都不肯让步,必要的时候是需要一定妥协的。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37221724477434.gif<br>
房子建完以后来了很多人,村里人其实都会口口传播,那边盖了一间奇奇怪怪的房子,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住进来以后,老丈人和爷爷的心情、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很愉快,邻居过来都是说这房子没见过,很现代、很年轻人。
爷爷年纪比较大了,吃过早饭,他就开着他的老年电动车去镇上的公园和茶馆和老朋友聊聊天。下午天不太热,他就在门口屋檐下坐着吹吹风。老丈人的话,他是在新房子盖好之后就回来住了,房子东边还有几块自留地,他就开始种菜,闲暇的时候他喜欢躺在二楼露台外的摇椅上听听书。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img_cdn_138_36111724477435.gif<br>
房子改造后,基本上周末我们都是回来住的。老人虽然不善表达,但是他们看到你回来其实很高兴。
现在天气好的时候,我和太太会去村子里遛弯。等以后我们需要养老的那天,肯定会选择回到村里,回到这个宅子。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height:auto;">Advertisements
<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