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于 2024-8-29 22:31:09

机舱厕所训童事件:家长都同意了 网友为何不同意?(图)

<div style='font-size:1em;'>
                                                        吉祥航空一架航班上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哭闹不止,被两名陌生乘客带进机舱厕所规训——如果你不哭了,就让你出去见奶奶,再哭的话,又把你抱进来。两位乘客认为自己在给孩子“立规矩”,也是为机舱里诸多不堪孩子哭闹的乘客解困。她们把规训孩子的视频发到网上,未料到掀起巨大波澜。

从吉祥航空随后发布的声明看,孩子奶奶当时是默许的,不在场的妈妈事后也表示理解。但这并未平息争议,舆论被撕裂了,有观点认为“家长都同意了,网友不同意算啥”,何况视频里陌生乘客并未对孩子动粗,只是说教而已。甚至还有人表示,不能保持安静的孩子就不该被带出来。

这件事情背后,有一些是非问题需要厘清。家长都同意了,网友为何不同意?反对者不是多管闲事,也不是干涉家事,而是从中看到了观念的误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存在分歧很正常,但如果涉及是非,还是需要讨论并促成共识。

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这是一个1岁多的幼儿,与那些无视公共场合规则的“熊孩子”不能并论。现在有些家长,在所谓自由教育观的影响下,对孩子的教养的确有些放任,以至于七八岁的孩子在公共场所毫无边界意识,嬉戏打闹,打扰旁人。家长却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不加任何干涉和教育。这当然不对,自由是有边界的。但吉祥航空航班上这个幼儿,显然不同于此。对于1岁多的孩子来说,哭闹是一种生理本能,如果想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懂得“公共场合要安静”这样“利他”的规则,超出了其心智发育的正常阶段,无异于拔苗助长。<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第二,在家长默许的情况下,陌生路人就可以把孩子带进密闭空间进行规训吗?或许当事乘客认为自己只是在“哄”孩子,“不哭了就能出去见奶奶”是哄孩子的方式。教育理念上的分歧我无意于辩论,这不属于“是非”的范畴。但是,一个路人把别人家的孩子带进密闭空间,不允许监护人跟随,这样的行为显然是越界了。

如果这被默许为“也行”,甚至被认为是“做好事”,从而成为一个范例,是有潜在风险的。且不说有人贩子、虐童者的隐患,就算所遇非恶人,也会进一步降低本来就不宽容的对幼童哭闹的容忍度,让冲突更加激化。当时监护人的默许或许是出于无奈,孩子哭闹不止,周围的人诸多抱怨或者目光异样,监护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自我权利意识不强,也就“同意”了。我想起自己七八年前带一岁多的孩子坐飞机,那时完全没有怕他哭闹的心理压力,这些年,舆论中对孩子哭闹的宽容度的确是降低了。

第三,我想讨论出行权利的问题。一个没有能力保持安静的孩子就不应该被带出来吗?这样的观点不仅不对,还很危险。有人说3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坐飞机,因为耳压的变化会造成不适。机舱狭小的空间也不便于哄哭闹的孩子。这有道理。但是,他们有坐飞机的权利,不应该因为不能保持安静就被剥夺了这个权利。当然,他们的监护人要竭尽所能让孩子不打扰到旁人,多带点零食,多带点玩具,哭闹时多想想办法,最大限度不影响他人。如果尽力后依然不能制止婴孩哭闹,监护人不需要承担被谴责的压力。<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在德国,有专门的法律保障人们享有“安静时间”,在法定的“安静时间”里,人们有义务避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一个旅德的妈妈说,有一次她起夜给孩子喂奶后无法入睡,就开始用洗衣机洗衣服,脱水时声音有点大。第二天楼上的邻居敲门,说夜里洗衣服打扰到他了。但是,对噪音无比严格的德国,却把婴儿的哭闹认定为“自然声”,是一种与年龄相符的行为,婴儿有随时随地哭闹的权利。当发生投诉婴童吵闹的案例时,法律大都站在孩子和父母这边,“你不能指望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就可以让孩子安静”——这是他们遵循的理念。

除了婴幼儿,还有一些特殊需求的孩子或成年人——比如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者,在公共场所他们可能会有突然的情绪爆发,或者有一些不太能自控的行为,在“不能保持安静就不应该出门”的观点下,他们也不应该出门。但这显然不对。我们可以要求监护人有陪同的义务,有避免他们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责任,但不能剥夺他们出行的权利。据估算,中国心智障碍群体人数大约有2000万。

“不能保持安静就不应该出门”的观点背后,本质上是缺乏对特需需求群体的同理视角,缺乏对少数人权利的捍卫意识。在中国,为什么很少在公共场合见到残障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需求和权利被忽略了。<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第四,婴幼儿有出行的权利,公众有安静休息的诉求,如何化解这样的矛盾?可能很难有标准的解决方案。在英国,买火车票时可选择家庭车厢和安静车厢,航空公司则会给离婴幼儿近的乘客发耳塞。电影院也会设孤独症专场。在少数群体的权利也要得到重视和保障的社会共识下,具体技术性解决办法可以因国情民情而异。

但有一个思路我觉得值得借鉴。一位心理学者叙说了她的一段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坐飞机时邻座是带着两个幼童的妈妈,两个孩子从上飞机起就很焦躁,这给妈妈带来了压力,难以安抚孩子时越发着急。这位心理学者开玩笑地对孩子妈妈说:“还好我的孩子都长大了,当过爸妈的都知道这个年纪简直太难了,你需要搭把手的话告诉我。”这位妈妈听了后明显放松了,孩子最终也被安抚。这里想说的是,周围人的宽容和支持可以让家长从压力中松弛下来,而对于哭闹的婴幼儿来说,养育者的松弛可能是最有效的安抚方式。

有人说现在人们对婴幼儿哭闹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可能是因为社会太卷,个人的自由时间被压榨到几乎没有,只能索取“路途”中那一份宁静了。这也有道理,一个绷紧的社会的背面,往往就是脆弱;一个自顾不暇的成年人,很难接纳孩子身上吵闹的不那么可爱的一面。这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延伸的话题。<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1岁女童被关进飞机厕所教育背后:我们允许幼儿哭闹的年龄是几岁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9/img_cdn_138_39111724934670.jpg<br>

1岁女童在飞机上哭闹,被两名陌生女子带进卫生间“教育”。疑似其中一名女子拍摄的视频中,女童被堵在卫生间内,仍然哭泣不止。8月26日,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这则视频,随即引发关注。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视频发布者自称其中一名当事人。据其介绍,当时孩子哭闹不止,很多人都用纸巾堵住耳朵,还有人到后排躲清净,也有乘客向孩子的爷爷奶奶提出抗议,她把手机中自家孩子玩耍的视频给该孩子看,哄了15分钟后哭声不消停,于是她和另一个阿姨把孩子从奶奶手里抱过来,抱到飞机厕所里“立规矩”。


两名女子的“教育”方式引起争议。目前,涉事视频已被删除。在该网友视频账号下的评论中,多位网友晒出了报警截图。

8月26日晚,吉祥航空发布了关于此事件的通报:两名旅客的行为经过了儿童祖母的同意,儿童母亲后续也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然而,这一通报引发了又一轮的轩然大波。

27日下午,该航司一名客服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吉祥航空始终关注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出行感受,无论是否获得监护人的同意,该航司对此事件中陌生人对幼童单独开展所谓教育的做法表示谴责。当晚,吉祥航空公关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警方也正在介入调查,最终结果以警方公布为主,“我们这边可能不是很方便发布进一步的信息”。

带到卫生间“立规矩”

“不哭了就可以出去”“安静3分钟,如果出去哭的话又要抱进来”视频中,一名女子俯视着孩子说。根据上述网友的描述,孩子在机舱里哭得非常大声,引发多位乘客不满。因此,她和另一名女旅客从孩子的奶奶手里把孩子抱到飞机上的厕所里,不让孩子奶奶进来厕所。

“不过我全部录视频了,阿姨(另一名旅客)和我一起立规矩”,该网友称,经过二人的“教育”,孩子2个多小时都没有再哭,“后面还一起吃早餐一起开心”。

不过,该视频很快引起争议。不少网友质疑两女子行为失当。

对此,该女子回应称:“喜欢行动不喜欢当观众,就想把孩子哄好,同时也让大家好好休息。”不过,其随后删掉了相关视频。在该女子视频账号下的评论中,多位网友晒出了报警截图。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目前社交平台已搜索不到该女子账户。

8月26日,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就该事件发布情况说明:

该公司注意到网传儿童旅客机上哭闹被陌生人带至洗手间教育的事件,立即展开内部调查并联系儿童旅客家长询问情况和核实,以还原事情真相。

8月24日HO2382(贵阳—浦东)航班,该儿童旅客与祖父母共同出行。航班于上午7时许准点起飞,飞行途中该儿童持续哭闹,为避免打扰到其他旅客休息,在其祖母的同意下,两名旅客将儿童抱至洗手间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祖母一同前往并在洗手间门口等候。

吉祥航空称已通过电话与儿童母亲进行情况核实,儿童母亲表示已从祖母处知悉完整事件,同时对两名旅客在机上提供协助的行为表示理解。

然而,该通报随即又引发争议。吉祥航空被网友质疑纵容旅客“施暴”。

8月27日下午,贵州机场公安局指挥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们也正在处理中,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据上游新闻此前报道,上述指挥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提到,(哄小孩)确实是经过孩子爷爷奶奶同意的,“如果没有经过同意,我们就会处理”。

报道中称,由于经过了孩子的监护人同意,警方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拍这个视频,孩子的爷爷奶奶是不知道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口头教育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我们也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也说了(这个情况)。因为(爷爷奶奶)明确要求别人带孩子,别人也是主动地说‘你们没带过的话帮你们带’。后来孩子的爷爷奶奶还感谢了这两个女子。最后核实下来的话,最终是没什么大问题。”

没有具体规定

公众的情绪集中多是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有网友不解地问,为什么连1岁孩子的哭闹都不能容忍,不能把哭闹的婴幼儿也当成“熊孩子”。舆情汹涌之下,吉祥航空的官方态度也出现较大转变。

8月27日下午,吉祥航空一名客服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具体情况还是以该司官方平台告知的为准。但其特别强调,吉祥航空始终关注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出行感受,无论是否获得监护人的同意,该司对此事件中陌生人对幼童单独开展所谓教育的做法表示谴责。

按吉祥航空此前的通报,发生在该航班卫生间里的事,可理解为好心人帮助老人安抚女童。然而不少网友持不同意见。一些人担心,涉事旅客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也有观点认为,婴幼儿有搭乘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的权利,他们的哭闹应被理解而不是指责。

某航司的一名资深乘务长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其所在航司对于孩子哭闹的处理没有具体规定,“但是飞机属于公共交通,应该遵守一般的公共交通行为准则”。

“如果飞机上有孩子哭闹严重,机组肯定是要干预的,先要了解情况,比如为什么哭闹,然后拿出一些玩具零食分散孩子注意力等等,维护机上秩序。”该乘务长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少航空公司降本,减少了人员配置,“再加上暑运,一个航班可能有几十个孩子,不可能保证照顾到所有哭闹的孩子。”

另一名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的空乘人员也表示,处理孩子哭闹的问题没有具体规定,但在乘务服务课程里会有类似课程分享。

“首先是了解孩子哭闹的大概原因,是饿了要喝奶,还是穿得多了太闷热,或是下降、颠簸时耳膜不舒服。针对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服务方案。”该空乘人员提到,如排除上述情况,孩子就是哭闹不止,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供小玩具小零食安抚(零食也要看孩子年龄段提供,一般可以用小面包),平飞情况下可以让大人站起来或在过道中走一会儿安抚。

上述空乘人员表示,在孩子哭闹、捣乱的过程中,乘务员也会向周围旅客做一些简单安抚,寻求其他旅客理解。其也曾经遇到过因航班延误、孩子哭闹,其他旅客产生不满情绪的状况,“乘务员就加强巡舱和提供矿泉水、茶水的服务”。

27日晚,上述吉祥航空公关部门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警方也正介入调查,最终结果以警方通报为主,航司暂不方便发表进一步的信息。

该工作人员婉拒介绍事发时的具体经过,但其表示,该航司乘务人员在航班上针对特殊情况都会主动介入。“举例说,如果我们的客舱乘务员发现航班上有孩子持续哭闹,他们会主动向孩子家长问询孩子哭闹的原因,以及征询孩子家长是否需要帮助。”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涉事航班的飞行时间约为2小时45分。

很难直接判定为违法行为

“涉事航班上发生的事情是不是给别人一种错觉,两个陌生人和孩子奶奶认识?”上述乘务长表达了疑惑。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两名当事人经孩子祖父母的同意,对孩子进行特殊“教育”,孩子的祖父母当时也在场,没有明确提出异议。并且,孩子母亲在事后也表示理解,这也说明,两位当事人对孩子的教育获得了监护人的认可,并不存在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犯。因此,两名当事人从法律上很难直接判定为违法行为。

谭敏涛解释称,祖父母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在他人想要将孩子带走进行“教育”时,祖父母的“同意”权是受到一定限制。然而,在本案中,祖父母不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去询问父母的意见,所以,祖父母的同意,也等于监护人的同意。而如航空公司能证明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维护客舱秩序和保障旅客权益,那么他们可能不需要承担额外的责任。

但他表示,将视频发布上网的行为,如未经女童监护人同意发布,涉嫌对女童隐私权的侵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指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对“熊孩子”的教育方式,虽然可能会采取“关小黑屋进行恐吓式教育”,但是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

“首先,可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在长大之后,可能会对密闭空间产生恐惧心理。其次,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达不到教育人的效果,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一方面应该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不要在客舱内吵闹影响周围乘客。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向空乘人员报告,请空乘人员把孩子带离客舱做安抚。”他说。

熊丙奇认为,从航空公司通报看,孩子的祖母是同意把孩子关进卫生间的,在一定程度暴露出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对于公众场合孩子的哭闹问题,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还需要我们秉持注重对儿童权益的保障,又顾及他人安宁权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毕竟,一个安静舒适的旅途环境,任何人都想拥有。”谭敏涛说。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height:auto;">Advertisements
                <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舱厕所训童事件:家长都同意了 网友为何不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