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工业那么强 为啥俄军的摩托车都得从中国进口?
<div style='font-size:1em;'>最近,俄乌前线的俄军临时紧急采购了一批摩托车,几十辆崭新的山地越野摩托车,整整齐齐排列在军车面前,俄军还向记者骄傲地展示着这些摩托车,丝毫不在意这些摩托车完全不像军用车辆。
毕竟,哪有军用车辆用亮蓝色涂装和亮闪闪的镀铬减震器的?生怕乌军看不见么?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98181725192013.jpg<br>
其实吧,这批摩托车的确不是军品。军武菌恰好经常玩摩托车,我在网上查了下,这款车是俄罗斯一家叫Racer公司出售的“黑豹”RC300-GY8X型拉力车,售价大概15万卢布(约人民币1.1万元),面向的市场基本都是在前苏联国家。<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92881725192014.jpg<br>
Racer公司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组装厂,官网介绍中表示它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进口零部件,然后在俄罗斯组装贴牌销售。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84751725192016.jpg<br><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不仅如此,中国摩托车在俄罗斯销量还挺高,2018年俄卫通社就曾报道,中国江苏新世纪远豪摩托车公司生产的Racer摩托车的销量,在俄罗斯新摩托车市场上排名第二,超过了美国的哈雷摩托,第一名是德国宝马。另一家中国厂商银翔排名第十。
关键是江苏新世纪远豪和银翔这两家,在中国摩托车厂家中完全排不上号啊!基本处于三流水平,军武菌更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牌。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20611725192017.jpg<br><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中国摩托车出口前十中,并没有它俩。
而且出口的这些摩托车,很多都是中国已经淘汰的上一代产品,像排名第一的隆鑫,在国内摩托车圈里是妥妥的二线品牌,各方面并不出色。
万万没想到,这些过时摩托,和那些印着中文名称的可口可乐一样,会一股脑地被打包送到俄罗斯。<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94271725192017.jpg<br>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好歹也算是军工强国,为什么还要从中国进口摩托车,而且还是这种档次的摩托车呢?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3221725192018.jpg<br><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在军迷圈中,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笑话:
抖音上有个退伍的UP主讲他当兵的时候,当的是摩托化步兵,他到部队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找摩托。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0711725192019.jpg<br>
结果呢?并没有发现什么摩托。
最后,在一遍一遍的武装五公里“折磨下”,他终于痛苦地认识到,原来“摩托化步兵”,不是“骑着摩托的步兵”,而是“跑得要比摩托快的步兵”了。
虽然“骑着摩托的步兵”只是一个梗,但谁也没想到,如今的俄乌战场上,真的出现了“骑着摩托的步兵”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37261725192020.jpg<br>
今年4月份,俄罗斯媒体曾经曝光过一个经典的战例,详细描述了俄罗斯“黎明”营对乌克兰阵地的一次突击行动。
与以往行动不同的是,这次出动的不是坦克装甲车,而是一群摩托车。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81451725192020.jpg<br>
俄军步兵两人一组,乘坐摩托车快速接近乌军阵地,利用极高的机动性躲避乌军炮火,最终成功占领了乌军的据点。
说实话,这一战例,显然受到了2016年叙利亚政府军骑着摩托车,收复拉塔基亚省萨尔马市的行动的启发。考虑到俄军曾经和叙利亚政府军合作,不排除这次突击,是哪个参与了叙利亚战争的俄军参谋的杰作。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441725192021.jpg<br>
俄罗斯军事记者历山大·斯拉德科夫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摩托车战术的优势。
首先就是机动性。摩托车目标小,但马力却非常大,可以随意的穿过泥潭,土路,甚至农田,有利于快速、隐蔽地接近敌方阵地,减少被发现和与敌方交战的时间。
而且,一旦发现敌方火力,纵向规避速度更快,这可不是笨重的装甲车辆可以比的。
而且,两个轮子的摩托车,压上反坦克雷的概率,也比四轮车辆小一半吧?
其次是出于防御无人机的考虑。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34921725192022.jpg<br>
经过这两年的战争,俄军也琢磨出味来了,战场上同时出现的FPV数量是有限的。
原因也很简单,乌军的无人机是不少,但遥控器,就那么几个啊!
如果是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进攻,那么乌军的FPV无人机可以在大疆无人机的侦察和引导下,轻松将其一一炸毁。
但是,如果俄军把进攻兵力变成上百个摩托车小组呢?乌军的FPV去炸哪个?咱们且不说FPV能不能准确击中机动灵活的俄军摩托车,就算能击中,这么多摩托,就那么几个无人机也炸不过来啊!
所以,摩托车战术,能够极大提高俄军进攻部队的生存能力。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90811725192023.jpg<br>
▲加装了防无人机护网的摩托车
第三是损失成本低。
履带式车辆生产起来很贵,一辆BMD要200万美元,一辆T72的价格也要300多万美元,哪怕是前一段时间火爆俄罗斯的中国农用越野车,也要差不多1万美元。这种越野车上面可以搭载4-6个突击队员,一旦被FPV命中,基本上一车人都是非死即伤,代价巨大。
但是呢?一辆摩托车,价格也就千把块美元,上面坐1-2个人,就算损失一些,也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34731725192023.jpg<br>
所以,哪怕摩托车突击队存在无防护、行进间无攻击力、载重低等问题,但在其机动性和灵活性面前,这都不是问题。为此,俄媒强烈呼吁俄罗斯新任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为俄军集中采购摩托车装备。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26501725192024.jpg<br>
然后,俄罗斯国防部还真采纳了俄媒的意见,开始为前线部队挑选摩托车。
备选的摩托有两种:
一种是俄罗斯厂家伊尔比斯的TTR-250,这是一款十几年前的老车了,250cc的排量,最大时速120公里,是中国巴山BS250摩托车的俄罗斯版本。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53601725192025.jpg<br>
另一种就是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最近推出的Izh-Pulsar“先进防弹摩托车”。这款车其实算是油改电,在TTR-250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中国产的“高尔登Motor”无刷直流电机,于是摇身一变成了一款20马力的油电混动摩托车。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79931725192027.jpg<br>
但是最终,俄军谁都没选,还是选了来自中国的进口货RACER RC300,只是需要重新刷个漆才能用。
为啥俄军要选进口货?因为国产货太贵了!
一辆破烂TTR-250,居然差不多1万8人民币。而Izh-Pulsar呢?高达50万卢布!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75661725192027.jpg<br>
▲2018 年初,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推出的“Izh Pulsar”警用版,供 2018 年 FIFA 世界杯期间使用
俄军要的是消耗品,不是艺术品啊!
相反,在中国市场,却可以买到万元以内的250cc摩托,虽然是小厂的产品,而且技术也过时了,但架不住它量大便宜啊!
于是,这一批亮蓝色的中国产摩托,就这样漂洋过海,来到了俄罗斯。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5241725192028.jpg<br>
事实上,这不是中国摩托车第一次出海“参军”了。
早在2018年,中国就向阿根廷骑警总部捐赠过一批摩托车,用于G20峰会的安保。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5101725192029.jpg<br>
而阿根廷使用之后,对中国摩托车赞不绝口,于是又采购了一批中国摩托车装备特种部队。当然,采购的是中国豪爵在巴西生产的版本DAFRA。
而在中国的近邻越南,受摩托车流行的大环境的影响,军队也大量装备了中国产摩托车,还探索出了一套在摩托车上射击的本事。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48541725192030.jpg<br>
▲这摩托车怎么看都像是民用的
当然,增长最迅速的,还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中亚和中东市场。
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共出口摩托车约1141.5万辆,同比增长12.8%。
不仅数量增长,而且出口结构也持续优化,以往的小排量通勤摩托销量下降,但高附加值大排量摩托车出口量明显增长,2023年出口250ml以上(不含)排量摩托车 30.3万辆,同比增长55%!
具体到俄罗斯市场,随着欧洲和日本的摩托车逐渐退场,中国摩托车的份额从 31.9%增至 48.5%,其中,中国品牌Racer已经成为俄罗斯市场份额第一。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73011725192031.jpg<br>
而在中亚地区,中国摩托车更是成了抢手货,摩托车根本供不应求,中国一些企业为了省物流费用,甚至干脆在新疆霍尔果斯建设了一个摩托车厂,生产完不用入库,直接装车发往中亚。
事实上,不仅摩托车,中国几乎所有的工业品,现在都在大举进入俄罗斯和中亚以及高加索等国家。
不信我们看看俄罗斯满大街的中国汽车、中国手机,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俄罗斯进口金额最大的中国工业品,并不是手机和汽车这一类消费品,而是工业设备。
以石油工业设备来说吧。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但天然气与石油产业技术与设备对外部依赖程度非常高,其中80%—100%的油气开发件、70%的涡轮机与锅炉、50%—60%压缩机、20%管道、80%的大陆架开发技术都依赖进口,而进口对象主要就是美欧国家。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62491725192032.jpg<br>
现在欧美国家一断供,俄罗斯石油生产马上就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一些设备损耗无法更换,一时半会能凑合,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不仅如此,就连先进的石油化工设备,俄罗斯也非常缺乏。
为什么乌克兰的无人机最近频频袭击俄罗斯的炼油厂?就是因为攻击这里,能对俄罗斯的造成实质上的切肤之痛,这些娇贵的化工设备动辄需要4至8周的漫长维修时间,停产能给俄罗斯造成巨大的损失。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4821725192033.jpg<br>
所以,俄罗斯的未来,很可能面临手里有油,但无法低成本开采、无法高效率炼化的问题,这对极度依赖石油收入的俄罗斯来说,可是个要命的大事。
不过还好,这些设备,中国大部分都能提供。
比如在莫斯举办的第二届CSSOPE俄罗斯油气化工设备采购对接会上,包括俄油、俄气、鞑靼石油、卢克石油、白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诺瓦泰克等众多大型油气企业采购团队,就与中国供应商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合同,采购了一大批诸如泵阀、管道管件、压缩机、发电机组、油田化学品、催化剂、电气设备、分离过滤设备、环保设备、仪器仪表和自动化设备、钻采设备、智能设备(无人机、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等)、压力容器、储运设备等等石油工业设备。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911725192035.jpg<br>
有了这些设备,俄罗斯才有底气靠着丰厚的石油资源,和西方周旋。
中亚国家也差不多,和手机汽车这些消费品相比,各类设备才是更关键的。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哈萨克斯坦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6倍,但农机产业较弱,拖拉机、采棉机等大型农用机械只能依靠进口。
在过去,美国的约翰迪尔是哈萨克斯坦采棉机领域的绝对统治者,无论是自动化程度还是工作效率,都是世界王者。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3941725192036.jpg<br>
但问题在于,约翰迪尔好是好,就是价格太贵了。
约翰迪尔的定价,并不是全球统一的,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而调整,针对自己没有生产能力、竞争压力不大的市场,就拼命涨价。在哈萨克斯坦,一台6行采棉机,竟然要3亿多坚戈(人民币近500万)。
这样一来,农机机主贷款买了约翰迪尔,要五六年才能回本,而五六年之后,机械故障也会纷至沓来,然后再去找约翰迪尔高价维修。相当于农民辛辛苦苦,都是在给约翰迪尔打工。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63721725192037.jpg<br>
现在呢?中国一系列采棉机企业横空出世,不仅有钵施然、正工集团等中小企业,也有沃得农机等大企业也开始造采棉机,最夸张的时候,连造盾构机的铁建重工也跑来造采棉机了。
这个时候,中国这些年产业链建设的威力就显露出来了。
采棉机行走部分,随便找一个搞工程机械的企业,就能搞定。
自动对行,随便找一个自动化控制的企业,就能搞定。
采棉头制造,随便找一个炼钢和机械加工企业,就能搞定。
至于液压泵、液压马达、电磁阀、传感器、电路板等等以前农机上遥不可及的技术,现在只要你去一趟深圳,就可以一站式搞定,连软件都能给你写好!
所以,中国一下子出现了多款6行采棉机产品,已经基本把约翰迪尔赶出了中国市场。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3661725192038.jpg<br>
最关键的是,中国采棉机价格便宜,一台只需要200万人民币,不到约翰迪尔的一半!所以在今年的十九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上,中国采棉机已经获得了哈萨克斯坦的青睐,签了不少合同。
除了农机,农药和化肥,也都是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重要产品。
别看农药和化肥不起眼,但没点化工能力的国家,还真搞不定。而中亚国家的化工技术要么老旧,要么就干脆没有,所以,根本离不开中国产品。
至于空调、冰箱等家电以及电机、电气、音像设备等等消费品,大家都知道,就不再赘述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2341725192038.jpg<br>
很多人都奇怪,苏联当年是多么强大的一个工业大国啊!为啥解体之后拉胯成这样了?不说工业设备了,连摩托车都得从中国进口?
其实吧,这个锅还是要从苏联的分工制说起。
曾经有个笑话,勃列日涅夫出访埃及。当时的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请求苏联提供三笔经济援助。
“第一笔是100万吨煤。”
“没问题。”勃列日涅夫答道。
“还要20条远洋货轮。”
“完全可以!”
“最后是一个小小要求,我想要一辆自行车,送给我的孩子做生日礼物。”
“那可不成,”勃列日涅夫皱起了着眉头,“波兰人不生产自行车。”
这个段子虽然是个笑话,但仔细回味却让人一点都笑不起来。
前苏联军工和重工业的确极度发达,但是轻工业却相当落后,很多民用的衣食住行产品都无法保障供应,所以当老百姓看到西方商品充足的花花世界之后,再看看自己排队也买不到东西,所以国家很快就崩溃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85141725192039.jpg<br>
更关键的是,苏联搞的工业分工体系。
苏联人习惯于计划经济,二战结束后,苏联对其内部的15个加盟共和国也实行了分工合作的计划经济。
比如,让乌克兰人种粮食,中亚五国放牛养羊种棉花,俄罗斯搞重工业,阿塞拜疆挖石油,各展所长,各有自己的优势产业。然后苏联再在中央层面通过采购价调控,保证大家都能生活得很好。
等经互会成立以后,苏联把这个模式照搬到了经互会当中,同样规定了各个国家的优势产业。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7241725192041.jpg<br>
比如保加利亚生产电机、马达和电子设备,匈牙利生产汽车,民主德国从事造船、化学、纺织机器、锻压设备、客车车厢的生产,波兰制造船舶和建筑机器,罗马尼亚生产石油采掘设备和机车,捷克斯洛伐克生产冶金和化学设备、小汽车、核电站设备,苏联以航空工业和机电产品为主。
然后各国通过经互会这个平台,进行互通有无。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65841725192043.jpg<br>
这样看起来,可以避免产业重复建设,但也造成了各个国家的产业单一。苏联还在的时候没啥问题,但苏联一解体,这一产业链条彻底崩溃了!
匈牙利因为缺来自德国的齿轮和轴承,造不出卡车。保加利亚的电机等不来蒙古国的铜,也陷入生产停滞,而阿塞拜疆的产油设备,瞬间失去了来自罗马尼亚的备件供应。
这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工业链条,在一瞬间彻底撕裂了。
撕裂这一链条容易,要把它重新拼凑起来就困难的多了。
然后在整个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其他的独联体国家,都处于工业链断裂的阵痛当中,再加上激进的私有化浪潮,寡头掌握企业后首先考虑的是卖掉赚钱而不是生产,所以错过了重建产业链的最佳时机。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83321725192044.jpg<br>
结果就是到了2010年代,除了俄罗斯的军工业之外,各国的产业基本都彻底完了。就算没完,也沦为了西方企业的代工厂,而西方的商品,则充斥了独联体国家的各个角落,而俄罗斯造个汽车,都能被一把拽断门把手。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0121725192044.jpg<br>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没想抢救一下自己,在2010年的时候,提出了“新工业化”战略,通过重建工业体系来实现进口替代。
想法很美好,但俄罗斯的技术水平,已经不支持“新工业化”了。
最简单的例子:工业之母----机床。
苏联的机床底子本来就不行,要不然也不会从日本偷偷进口数控机床,而自己的数控机床刚刚起步,就被苏联的解体所打断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50591725192046.jpg<br>
经历20年的停滞,俄罗斯再想起来搞“新工业化”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最基础的机床都搞不定了。
自己生产的数控机床,质量奇差,基本没法用。而苏联自己的老机床呢?倒是还在,但能操作的老师傅,已经老的老,死的死了。
这么说吧,俄罗斯最大的坦克炮管生产厂家叶卡捷琳娜堡的9号兵工厂,一度连合格的坦克炮管,都生产不出来了。
那咋办?只能把“新工业化”口号放一边,大量进口西方机床,勉强先维持军工行业运转起来再说。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3921725192047.jpg<br>
结果呢?俄乌战争爆发,欧美厂商不讲武德,将战前卖给俄罗斯的精密数控机床“远程锁死”,导致俄罗斯大量工厂车间停产待工,甚至影响了军工生产。
没办法,为了维持战争,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进口大量的数控机床。
结果一用才发现,原来自己百般嫌弃的契丹货,不仅性价比碾压欧洲同行,而且性能也不差!能够满足俄罗斯的绝大部分需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数控机床数量相较于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增加了近10倍!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4391725192048.jpg<br>
当然,因为进口机床的数量有限,所以中国机床只能优先维持俄罗斯军工生产,至于民用品的生产嘛,只能往后再排排了。
这就带来一个结果,俄罗斯的坦克、装甲车和导弹,基本能够满足供应,但让俄罗斯短时间能拿出廉价、大量而且质量还过得去的摩托车,是不现实的,所以还不如直接从中国买现货划算。
而其他独联体国家,情况也差不多,甚至不如俄罗斯呢。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63711725192048.jpg<br>
2022年8月15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视察“明克斯”牌国产摩托车工厂,期间发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卢卡申科问工厂负责人:“很好,这都是国产的吗?”
负责人有点含糊地回答:“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都是咱们自己的,然后将来自不同制造商的所有零部件组装起来。”
“就是说,没有东西是我们国产的?”
“但是我们做的都是精细装配,工作量也很大...”
“那这个大灯是哪来的?”
“大灯来自中国。”
“挡泥板呢?”
“也是中国的。”
“发动机呢?”
“也是中国的。”
“轮胎呢?”
“也是.....”
卢卡申科最后生气的吐槽:“幸好我们和中国人关系很好,如果是其他国家,他们制裁怎么办?”
可怜可叹,“明克斯”摩托厂可是一家二战结束后使用从德国俘获的专家和设备,具有悠久历史的苏联老品牌,如今变成了全套从中国进口的贴牌组装厂。
为什么白俄罗斯要从中国进口零部件才能造摩托车?而中国可以完全不依赖任何国家来造出自己的摩托车、汽车、拖拉机、盾构机、火箭、空间站?
说白了,还是因为赫鲁晓夫当年给苏联的工业体系在遥远的东方做了个备份,而东方的小老弟也的确给力,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勒紧裤腰带,为中国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工业基础。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没有之一。
产业链这玩意就跟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似的,练起来很难,也很费时间,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来。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img_cdn_138_14531725192050.jpg<br>
但有了内功基础,以后练啥功夫都事半功倍。而没有内功根基的话,不仅练不了上乘武功,就算强练了,也容易走火入魔。
实事求是地说,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也许从高端化角度来看,还比不上西方国家(就好比摩托车,国内的高端摩托还是以进口为主),但从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角度来看,已经甩了西方国家几条街了。
这样一来,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会比捉襟见肘的俄罗斯要从容得多。也许,当普京每每看到前线的战报,应该也会像卢卡申科那样庆幸,和中国关系还不错吧。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height:auto;">Advertisements
<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