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于 2024-10-21 09:30:59

2024年,中国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元年,含金量缩水(图)

<div style='font-size:1em;'>
                                                        2025年研招统考正式报名已启动。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拟新增6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括48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35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同比增幅明显。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却有人将2024年称为“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元年”。多名在读博士向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在就业问题上,尤其是入职高校,“学历红利”有萎缩的迹象,要求越来越高。

这背后一方面是读博的需求有所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高校博士研究生扩招明显。新一轮的学历“通货膨胀”是否在悄然上演?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看来,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容,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必须取得硕士乃至博士学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学位博士的大幅扩招。2023年12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提出要加强专业型博士培养,大力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林思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其所在学校为例,博士招生名额增量基本都体现在专业学位上。他判断,专业博士的招生比例还会持续增加,甚至可能与学术博士持平,填补高端人才的缺口。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1/img_cdn_138_90781729467060.jpg<br><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图/图虫创意

专业博士将流行?

研究生扩招并非新话题,但新的趋势或许正在到来。

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为例,上一轮的审核结果中为268个,而此轮达到480个,增幅达80%。更突出的变化是新增了35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由此全国专业博士学位点的数量从407个增加至758个,增幅达到86.2%。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林思劼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近几年,专业学位博士的招生名额逐年扩增。据其介绍,同济大学现有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1个,招生的增量名额基本都体现在专业学位上,“历史上看学术学位多专业学位少,专业学位的增加也是逐渐与学术学位更加平衡一些”。

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2023年该校计划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202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50名左右。

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发布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进一步丰富了专业学位类别,设立了气象、文物等博士级别的专业学位,将法律、应用心理、出版、风景园林、公共卫生一批专业学位类别也调整到了博士层次,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数量比旧版大大增加,增加了177%。2022年,专业学位博士的招生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8倍。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在人才培养上的侧重不同,前者更加关注基础研究、科研创新,后者则更关注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技术创新。”林思劼提到。

此前,在2023年12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到,2023年,我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其中,到企业就业的,已经超过了1/5,这一比例在三年来持续上升,“这个比例对于现在已经是发达国家的一些国家来看还是不够高”。

这意味着博士生走到企业中仍是任重而道远。从学校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将会奏效。<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通过专业学位博士点获批数量较多的专业来看,专业博士在高校和专业的分布明显偏向于实际应用和技术创新。

根据“高绩”平台数据,专业学位博士点中,材料与化工获批数量居首,通过率63%为最高,46个推荐学位点获批29个。其次为电子信息,39个推荐学位点获批24个。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获推荐点数也在30个以上。新增学位点数量前十的博士专业学位中,排名前八的都归属于工学门类。

新增博士学位点较多的高校大多申报了专业学位博士点。例如数量领跑的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分别新增10个和9个博士学位点,申报专博数量分别为3个和2个。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和福州大学均新增了8个博士学位点,专博数量分别为4个、4个及3个。上海大学新增7个博士学位点,专业博士占5个。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称,在持续加强学术型博士培养的同时,应该大力加强专业型博士的培养,“这是势在必行的”。

博士培养越来越“注重实践”

博士生扩招的背后是高校热衷于申报博士点。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有了博士点之后高校的办学会明显提升一个层次,学校、教师、学生都将获益,“而且只要能申到博士点,总会有生源”。

然而申报博士点并非易事。据“软科”统计,本轮审核中,高校共有1750个博士点获得省级学位委员会推荐,共有781个通过专家评议,淘汰率55.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博士点未获审批。此外,从省级推荐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示评议结果,共有超1000个硕博点被淘汰。

在高校申报并获得推荐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中,数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最多,各有42个。其中数学通过率为38.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过率仅14.3%,是本轮通过率最低,难度最大的学科之一。除数学外,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推荐数也排在前20名,通过率均在35%—4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据统计,近三轮学位授权审核申报中,共有262所非“双一流”高校增列1017个博士点,成为申博主力军。某种程度上,这也足以说明申报博士点竞争十分“激烈”。

在樊秀娣看来,在社会就业总量压力和人才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形势下,国家博士生扩招把重点放在专业博士上,抓住了主要矛盾。她的担忧在于,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不少高校仍很缺乏。<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有观点将专业博士形容为“专业硕士Plus”,而专业硕士又曾被戏谑为“第二学术硕士”,背后折射的问题是一些高校缺乏培养应用人才的经验。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多所高校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了校企双导师或导师组联合指导制。林思劼提到,专博与学博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专业学位在实践环节上的强调以及学位标准上也会考虑技术成果。

以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为例。官方资料提到,该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实践创新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培养环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共同遴选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学位论文工作要紧密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研发计划或企业重大攻关项目等重大(重点)工程研发项目进行。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专业博士的培养模式和考核要求并非统一标准。一名北京某211高校的在读专业博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其所在专业对于学博和专博的毕业要求是相同的,即发表两篇SCI论文,“我报读的专博有一年的工程实践环节,学费方面和学博一样,也住在一起”。

实践环节多与学分绑定。另一名在读博士则提到,其所了解的实践环节类似本科和专硕时期要求的实习证明,考核宽松。“还是专心搞学术,盲审专家可不管你是不是工程博士。”该学生说。

“目前看来最明显的区别是,学术博士要求出国(开会交流都可以),工程博士要求到企业实习半年。”有学生说。此外,有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专业博士,入学第二年就要求学生进企业。也有学校对于专博的毕业论文中是否体现技术成果并无要求。

“专博和专硕一样,都需要考虑高校与企业如何合作办学培养,让专博能够在科研一线历练,才能提高培养质量。目前高校在师资配备方面需要加强,培养方案也需要优化更新,否则难以适应专博的培养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称。

学历“红利”正在萎缩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最新的结果显示,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为476个,较公示减少4个;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点352个,较公示增加1个。

从更深层次来看,除了扩大生源之外,博士点的激增将大大提高国家人才储备。<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林思劼认为,一方面,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数量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在重要科技领域能够实现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问题的领军人才不足;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能够为行业转型升级赋能这一能力不足,高校毕业后能够直接上“战场”的人才不够,这个跟培养人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些脱节的情况也有关系。

但对于博士生的扩招,人们并不均持乐观态度。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将2024年称为“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元年”。

多名在读博士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学历“红利”或许正在萎缩。具体情况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教职岗标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应聘的博士生的专业要求更加对口。

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文件提到,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2022年于西北地区某985高校博士毕业后,张凡曾联系过一些高校,但发现自己的学历没什么竞争优势。“不少学校都明确要求博士后。学历水涨船高,高校‘买方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张凡说。

他的感受是,博士生扩招的政策初衷不是让大家毕业后都往高校挤,“一些高校的教职团队反而在缩招”。

“今年毕业的学长学姐反映说,高校对新人教师非升即走的要求提得很高,基本上完不成,即使达到了,用人单位也不一定要人。”某中部985高校的在读学术博士陈杰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前两年有一篇顶刊,在当地的211高校就可以找到工作,现在则可能要五六篇。

前往企业就业让陈杰有很大的顾虑。在他看来,“如果毕业后去了企业,会觉得和在校学的东西不相关,和单位的工作是脱节的,几年像是走了段弯路”。

“只能不断调整标准,比如之前投211高校,现在就投一本院校或者‘双非’院校。”陈杰说。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近四年来博士一直在扩招,从2020年的11.6万增加到了2023年的15.3万。同期,在校博士生数量从46.65万增长到61.25万。<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从2000年代的大学生扩招到如今的硕博研究生扩招,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马亮称,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容,对于硕士和本科生可能产生更大影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必须取得硕士乃至博士学位。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提出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规划期限仅存一年,预计2024年秋季仍将扩招,之后如何尚未可知。林思劼判断,专业博士的招生比例还会持续增加,甚至可能与学术博士持平。

“一些前沿科技创新领域对专业博士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苦于培养跟不上。如果能够通过扩招来解决问题,有望进一步推动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马亮认为,博士扩招可能还会持续5年至10年,随后逐步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招生就会趋于稳定。<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年,中国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元年,含金量缩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