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搬去新加坡的国内中产 集体破产回中国(组图)
<div style='font-size:1em;'>“越来越贵”。这是在新加坡生活了六年后,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国家最深刻的印象。
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前沿的工作机会、干净绿色的城市环境、良好的公民素质,这些都成为了新加坡吸引中产的重要因素。
但最近几年,新加坡的物价水涨船高,当初怀着美好愿景来到新加坡的人,在这里遭遇了断崖式的、无情的消费降级。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98861729515610.jpg<br>
ONE
新加坡太贵了<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根据瑞士宝盛集团发布了《2023 年全球财富和生活方式报告》。
其中报告显示,新加坡是上层阶级生活方式最昂贵的城市。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37891729515611.jpg<br>
瑞士宝盛分析师写道,新加坡政府成功地使其成为对高净值人士生活和工作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但这也推高了房价。
特别是这个人口略多于 550 万的城邦,租金、房价、学费、汽车税和一般生活费用都很高。
他们补充说,基本健康保险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每一个在2020年以前就已经搬到新加坡的内地中产,都会怀念当年“赚新币,花人民币”的日子。
还在2018年时,新加坡的物价与深圳持平,再加上相对更高的收入和对外国人更低的税收,生活在新加坡成为了内地中产们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但这些都随着大量中国富豪的移入成为了过去式。
最为明显的就是房租,2500元新币的月租价格早已成为历史。以前7500新币能够租到CBD附近一套200平的公寓,房子有很大的阳台和私人泳池,而现在同地段100平的公寓都已经飙升到了8900新币/月了。<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22361729515613.png<br>
2018年时,国际幼儿园的学费是1800新币/月,现在已经是2600新币/月。
不少人只能把孩子从国际幼儿园转到小区楼下的幼儿园。
由奢入俭难的阵痛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说买车,新加坡买车的成本是国内的5倍。
这么说可能比较直观:
新加坡买辆奔驰E的钱,在国内能买迈巴赫,还是顶配。
这对于富豪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他们在全球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开劳坐迈巴赫,但是对于中产而言,生活水平的鸿沟就显得有些露骨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78781729515615.png<br>
TWO<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赚钱or 顾孩子,只能2选1
也有人会想,我做好充分的准备,过简单充实的生活,有份正经工作,就能在新加坡安居乐业了吧?
呵,哪有这么简单。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在坡县陪读6年的妈妈,她说自己身边那些失败回国的例子,都是这种类型的家长,忘了自己来新加坡是为了给小孩更好的教育,找了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
结果呢?一方面完成了事业的降级,另一方面管不住小孩打游戏搞不定学习,最后人财两失。
这可是在新加坡呀!小学八点上学,三点放学,留给爹妈发挥的空间太大了,所以几乎全坡县小孩都要全年无休地各种补课,甚至是周末。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58191729515616.jpg<br>
新加坡补课中心,130新币安排一次考试
但你还不能抱怨。因为选择了新加坡的教育,就意味着要能接得住来自全世界的卷王家长。政府学校是跟本土华裔卷,国际学校和韩印爹妈卷…
升学的竞争如此激烈,如果做不到全身心投入,还真不如留在国内踏踏实实地当个普通中产。<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金玉良言。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那些能让你看得见的强悍,都是因为背后付出了至少双倍的代价啊。
而且还不止。小孩要卷,陪读妈妈也一样要卷(坡县很神奇,只给女性发陪读签证)。在新加坡想要读到顶尖名校,拼智商是一条路,拼妈是另一条路。
我好奇地问,此话怎讲?
她说这是自己的亲身体会。6年前她还在国内,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些海外教育资源,觉得比国内教育优势多,当即决心送娃出国。
选来选去选中了新加坡,主要考虑小孩还小,坡县这不离家近吗?
然后遇到了个问题。当时新加坡主流是游学,留学业务国内很少有人做,因为赚不到钱大家都扎堆美国。所以她只能辗转托了个朋友帮忙找学校…
学校很快就发了offer,小孩也顺利抵达了新加坡。读了一段时间,当妈的觉得不对劲没有学籍,一打听才知道小孩进的是语言学校。
语言学校在新加坡相当于培训机构,根本不算在校生。于是她匆忙亲赴新加坡,找学校办转学,为了进坡县的好中学,不惜血本,砸下几十万找名师做全科补习。
结果…再次掉坑。
花了几十万只买回来一个「认清现实」,自己养的就是个普娃(原来以为是个学霸),学习力有明显上限,你花再多的钱、堆再好的资源,他能吸收掉的还是那些,非常有限。<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担心小孩瘦,天天给他猛揣鲍鱼鱼翅,最后该咋长还是咋长,富裕的营养根本不吸收。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51941729515617.jpg<br>
THREE
顶级富豪留下,中产别来了
我不说是新加坡不好,也不是在踩一捧一。
而是告诉大家,除非你对新加坡爱的深沉,有很强的执念,否则还有更多更轻松的赛道等着你。
能有更多的国家让你只拿身份不用过去住,也有更多的国家即使过去住,生活环境和消费水平也能使你满意。
而新加坡如今更大的亮点其实是在税上,更适合企业家,富豪家族做资产架构调整,而如果普通中产想要去那里生活,一定要做好预算和规划。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12271729515618.jpg<br>
新加坡免收资本利得税、免收海外收入税、免收股息分红税、税制单一、与多个司法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实行一系列税收减免措施,使新加坡成为投资的首选圣地。<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海底捞创始人,支付宝女王,谷歌联合创始人,等等,全球富豪的涌入,使人们对于新加坡又蒙上一层碎金之梦。
这个城市国家太小了,所以从根本上人家想要的就不是海量的普通中产,而是少数顶尖富豪。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2/img_cdn_138_87701729515620.png<br>
2021年移入的中国富豪一次性买20套房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峰会上提到,“我们只有350万新加坡人,但却有数十亿人可能正排着队进入新加坡。”
新加坡最近几年也在不断提高移民难度,收窄入口,明摆着告诉你,人够了,有钱的另说。
曾经这里号称“中产天堂”。而真正的赢家,恐怕要数老早就过来的的华人新贵了。
现在的新加坡,人人都说这里要起风了,无数人都幻想自己能乘着这波风口实现人生自由。
但只有真过去的人才知道,这阵风自己能不能乘上。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