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奥斯汀突访基辅与布林肯的中东马拉松(组图)
<div style='font-size:1em;'>img { height: 168.5393258427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00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98.67549668874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69.49152542373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06.89655172414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6.33540372671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6.33540372671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5.18518518519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69.49152542373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79.64071856287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79.64071856287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9.87341772152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218.97810218978px;width:300px;}
img { height: 185.18518518519px;width:300px;}
最近,拜登的左膀右臂布林肯和奥斯汀有点忙,一个去了中东一个去了欧洲,在美国即将举行的大选背景下,这些举动引发了诸多猜测。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39861729688445.jpg<br>
先说说奥斯汀的乌克兰之行。
10月21日,参加完G7国防部长会议的奥斯汀在没有提前做出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访乌,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这是他担任美国防部长以来第四次访问乌克兰,外媒称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2611729688447.jpg<br>
就在前两天,泽连斯基公布了酝酿多月的“胜利计划”,内容包括正式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允许乌军使用西方国家远程导弹打击俄境内军事目标等。七国集团防长也随后宣布将支持乌克兰“不可逆转地全面融入欧洲-大西洋体系,包括加入北约”。
访乌期间,奥斯汀还是老调重弹,重申美国将保持对乌克兰的支持,但他的基辅之行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美国政府当天还宣布将提供4亿美元新军事援助。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43841729688447.jpg<br>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访问中奥斯汀还公开批评了特朗普竞选副手万斯之前的言论。即万斯呼吁达成一项和平协议,让乌克兰向俄罗斯割让部分领土。
因为11月初即将举行的美国大选悬而未决,所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前景并不明朗。
加之奥斯汀针对万斯的喊话,就更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国的援助真的能够拯救乌克兰,还是仅仅为大选前的“全球舞台”上演的一出戏?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52591729688449.png<br>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以来,拜登政府不断对乌克兰输送武器装备展现其挺乌姿态。据统计,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拜登政府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595亿美元的军事安全援助。
作为拜登任内的一项重要政治遗产,为了选举必须强调“坚定支持乌克兰”,尤其是在媒体面前表现出一种“我们美国绝对不会掉链子”的姿态。
说白了,美国更关心的并不是乌克兰最终获得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外交声誉能否维持,是否能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92851729688450.jpg<br>
就算抛开大选不谈,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从一开始美国对乌克兰的重视更主要是出于对抗俄罗斯的战略考虑。
在老美眼里,乌克兰是欧洲的缓冲区、是阻止俄罗斯扩张的前沿,希望通过支持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
如今,美国总统大选还剩下十几天时间,美乌之间的关系在大选的背景下变得更加微妙,未来的走向也充满了变数。
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他不愿像拜登一样继续支持乌克兰。这就意味着,如果11月的大选结果是特朗普将重返白宫,那么乌克兰政府基本没什么盼头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34651729688450.jpg<br>
而如果哈里斯获选,民主党迎来继续执政那么起码未来四年乌克兰政府还有盼头,但如果共和党继续控制众议院并赢得参议院多数席位,她可能不得不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34201729688451.jpg<br>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美国的援助并不能真正改变乌克兰的困境,反而可能因为自己涉足太深加剧乌克兰的危机。
美国虽然一直口头上表示支持乌克兰,但却没有给予乌克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乌克兰想要的北约成员资格美国没给,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因与盟友的利益分歧而难以一致行动,到头来乌克兰成为了美国对抗俄罗斯的棋子和马前卒。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45551729688452.jpg<br>
说完奥斯汀的基辅行,再把视线拉到在中东的布林肯。
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布林肯第11次前往中东——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地时间21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他正前往以色列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就“结束加沙战争、让被扣押人员回到家人身边以及减轻巴勒斯坦人民苦难的重要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26591729688453.png<br>
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布林肯此行不会有什么结果。美国所谓的劝架也是单方面的包庇以色列,所以最终结果很可能依旧不如人愿,加沙停火仍遥不可及。
美国现在的名声已经大不如前,其在巴以冲突中的“中立调解人”角色早已失去公信力。布林肯的外交努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反而不断暴露出其在中东地区调和冲突的无力感。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47371729688455.jpg<br>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始终“拉偏架”,偏袒以色列,并不断军援以色列,致使停火谈判久拖不决。正如巴勒斯坦政治家哈南·阿什拉维所说,美国政府一边发表关于加沙地带人道灾难的空话、流下“鳄鱼的眼泪”,一边向以色列供武,其虚伪程度令人震惊。
更为讽刺的是,布林肯的中东调解行动在美国国内也称为大选背景下共和党阵营频频攻击的靶子。共和党认为,拜登和布林肯在处理巴以问题时过于软弱,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局势恶化。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2241729688456.jpg<br>
同时他们认为,美国国内问题重重的情况下,白宫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倾斜给国内,而不是在国际舞台上做一些无谓的挣扎。
美国在加沙地带的行为连美国民众都看不下去了,布林肯在美国国内出席有关涉及加沙活动时,其背后总有美国群众举起“血手”,抗议美国政府对对以色列的支持,把布林肯视为以色列暴行的“同犯”“刽子手”。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25721729688456.jpg<br>
美国一向是口是心非,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如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利益。
真的很难说清布林肯到底是去促成“停火谈判”,还是与以色列协调行动计划。但是,不会改变的是,只要美国只顾一己私利,斡旋就很难成功。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72311729688457.jpg<br>
目前真主党和以色列现在都已经磨刀霍霍,中东局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以色列已牢牢掌控了加沙地区的局势,并将注意力转向黎巴嫩,同时依赖美国的支持和庇护,意图打击伊朗的核设施。
当初拜登政府上台后匆忙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如果中东局势立刻生变,接下来是接着增派力量还是按兵不动,就成了大个难题。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4/img_cdn_138_78361729688458.jpg<br>
俄乌战争完全是美国策划的结果,而巴以冲突同样与美国有着深厚的联系。
然而,美国却只专注于挑起战争,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收场。
大选背景下,布林肯和奥斯汀在国际舞台上到处奔走,表面看起来挺兢兢业业的,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捞取政治利益进行的“政治作秀”罢了。
<div>
<div class="ad_div" style="">Advertisements<div class="OUTBRAIN" data-src="DROP_PERMALINK_HERE" data-widget-id="AR_3"></div> </div>
</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