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对外情报局局长:美英直接参与破坏“北溪”管道(图)
<div style='font-size:1em;'>“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事情的真相一直未有定论。在多个重磅消息被披露后,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SVR)局长纳雷什金(Sergey Naryshkin)再爆猛料称,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职业破坏分子“直接参与”破坏“北溪”管道。
综合“今日俄罗斯”(RT)、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26日,纳雷什金在独联体国家安全和情报机构负责人会议上表示,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参与了对位于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破坏活动。
“众所周知,西方利用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而西方情报部门也毫不犹豫地采用恐怖手段打击对手。”纳雷什金称,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就是一个例证。
他说:“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掌握的情报显示,来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的职业破坏分子,直接参与了这次恐怖袭击。”
纳雷什金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为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公司的合作项目,旨在“向欧洲不间断地供应负担得起的俄罗斯天然气”。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被英美人搞砸了。”纳雷什金认为,破坏“北溪”管道不仅是美国民主党政府的执念,也是美国共和党政府的执念。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7/img_cdn_138_64031732665608.jpg<br>
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 塔斯社
2022年9月26日至28日,“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截至目前,参与调查的各方均认为管道泄漏“是蓄意破坏”,其中瑞典安全局在事故现场发现炸药痕迹。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仍众说纷纭。
去年2月,美国资深调查编辑、普利策奖得主赫什发布调查报告,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正是美国政府所为。据赫什所说,2022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在一次军演的掩护下,在管道下埋设了爆炸装置,以完成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发出的命令。对此,美政府各机构则紧急否认。
此后,美国《纽约时报》和多家德国媒体却相继援引不同消息人士放出的新料,前者指认幕后黑手为“亲乌”团体,后者亦声称“线索指向乌克兰”。西方媒体的多则爆料,令“北溪”事件成为一个更彻底的“罗生门”。
今年8月14日,《华尔街日报》发表长文,再次将矛头指向乌克兰。文章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称,泽连斯基最初批准了几名军官提出的摧毁“北溪”的计划,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得知此事后要求停止。泽连斯基在接获指示后叫停行动,但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扎卢日内无视该命令,仍继续推进了下去。不过,该报道的内容遭到了乌方否认。
《明镜周刊》等德国媒体8月中旬还曾爆料称,德国原本锁定了“北溪”事件的嫌疑人并发出欧盟逮捕令,但后来却被波兰放走,德方还指责波方故意阻挠调查,可能参与破坏“北溪”管道。波兰总理图斯克当地时间8月17日针对相关指控回应称,“北溪”管道项目的“发起者和赞助者”唯一应该做的就是道歉和保持沉默。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7/img_cdn_138_66921732665609.jpg<br>
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视觉中国
上周(20日),《明镜周刊》再度爆料:该事件与CIA有关,且德国事先知情。报道披露,一个被指控策划了北溪爆炸案的乌克兰团体,与CIA有着长期联系,其中一些成员,包括曾被《华盛顿邮报》指为所谓主谋的罗曼·切尔文斯基(Roman Chervinsky),更是接受了美国特工多年的培训。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与此同时,在北溪爆炸案发生大约三个月之前,德国曾多次收到包括CIA在内的其他西方情报机构的警告,称乌克兰可能会袭击北溪天然气管道。然而,柏林方面只是认为这一信息是“错误的”,当时并没有及时作出反应。
11月23日,德国社会运动Stoppt die Sanktionen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要求乌克兰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据活动人士介绍,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对德国及其经济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攻击,乌克兰政府和情报部门对此负有责任。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美国“从一开始就加入该项目,被认为是最大的受益者”。<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