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可查隐私?教你关掉手机“隐私泄漏”功能(图)
<div style='font-size:1em;'>近日,一个令人震惊的话题#50元可查任意一人隐私#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5/img_cdn_138_49981735061422.jpg<br>
原来,近期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打着“婚恋报告”“风险报告”“个人大数据报告”旗号的个人信息查询产品。
只需提交他人的真实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并支付少许费用,就能获取对方的户籍所在地、年龄、婚姻状况,甚至包括多头借贷申请数据等敏感信息,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被查询者的同意。
据媒体调查,这些或“擦边”或“违规”的产品主要以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公众号、小程序、企业账号、短视频账号等为“入口”进行获客。在目前国内市场上,除了央行征信中心外,仅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以及钱塘征信三家获批的持牌个人征信机构。未经许可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属于违法行为。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显得愈发脆弱。大数据就像一位无所不知的“隐形人”,总能洞察我们的一举一动:比如,你和朋友聊天时提到了某个品牌或产品,打开手机后,立刻就能看到相关的广告推送;或者,在聚会时聊起美食,下一秒,App上就满是附近的美食推荐?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这些看似巧合的背后,
其实是大数据在发挥作用。
那么,面对这样的隐私泄露危机,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斩断大数据的“隐形追踪”
你可能不知道,手机中的一个简单设置——位置信息,就是保护我们隐私的关键。正是这个功能,让商家和广告商能够轻易地分析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以及生活轨迹。
关闭位置信息其实非常简单。以iPhone为例,只需进入“设置”—“隐私”—“定位服务”,选择关闭所有应用的位置信息,或者选择性地关闭某些应用的位置信息。对于安卓手机,同样可以在“设置”—“隐私”—“位置信息”中找到相关选项,选择关闭或调整为“仅在使用时允许”。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5/img_cdn_138_80761735061423.jpg<br><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5/img_cdn_138_9271735061424.jpg<br>
关闭位置信息不仅为隐私加锁,更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它能够有效降低电量消耗,同时减少网络请求与数据传输,让手机运行更为流畅。当然,在某些情境下,如地图导航、外卖服务等,位置信息也能为我们带来便利。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平衡隐私与便利的关系。
二、屏蔽大数据的“无声监听”
<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下载App时,你是否曾留意到麦克风权限的请求?这看似不起眼的授权,实则可能开启了App的“偷听”模式。无论是前台使用还是后台运行,你的声音都可能被默默记录,上传至云端,经过算法分析,最终转化为精准的广告推送。
如何关闭麦克风权限呢?一般情况下,打开手机“设置”—“隐私”—“麦克风”,找到相关选项,选择关闭。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5/img_cdn_138_26381735061424.jpg<br>
以上仅是冰山一角。我们的手机使用习惯、地理位置、搜索记录、购买历史等,都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关于自身的数字画像。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广告似乎总能“猜中”我们的心思。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隐私保护,让侵犯个人隐私的大数据从此“失明”。<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aaad='true' data-aa-adunit='/339474670/6ParkNews/InContent'></div></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