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65亿刷新影史背后 是饺子和他们的10年(组图)
<div style='font-size:1em;'><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88801738935069.jpg<br>
饺子和哪吒的十年,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十年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66081738935070.jpg<br>
截至今日(2月7日)发稿,《哪吒2:魔童闹海》实时总票房已经超过65亿,创下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专业平台预测这一数字最终会超100亿元。
和五年前一样,45岁的导演饺子依旧不习惯各种路演和抛头露面,接受媒体采访时,影迷们一眼就看到了他两鬓的白发。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51131738935071.jpg<br><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onpage=true data-adpath='/339474670,23140269075/6ParkNews/InContent_0'></div></div>
“这些年白头发的确变多了,但也不会刻意去管,反正人都会老。”
“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足够幸运了。如果不干这事儿,我的生命可能衰败得更快。”
饺子本身就是个哪吒性格的人,越难的事儿越要死磕。这一根根白发,每根都代表着为剧本和镜头特效熬的大夜。
《哪吒2》团队多达4000人,每个都是国内动画界的顶尖精英。但动画师们没有经过专业表演的训练,饺子就自己把想法演出来,让动画师照着画。
全片百分之七十的内容他都演过,这些角色跟了自己10年,前世今生都烙在饺子脑海中。
饺子的十年,以及“小哪吒”的十年,就是这十年里中国动画电影崛起的缩影。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77631738935071.png<br>
弃文从画,啃老三年
饺子从小就想当漫画家,但他也明白漫画养不活自己。
小时候,他父母都在医院工作,高考就顺理成章报了医学专业,进入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读书。<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onpage=true data-adpath='/339474670,23140269075/6ParkNews/InContent_1'></div></div>
大三时,他在朋友推荐下接触了三维软件MAYA,对做动画有了浓厚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8851738935072.png<br>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弃医从动画成了命中注定。大学毕业后,饺子在一家广告公司上了一年班,同时业余时间做自己的动画作品,迟迟没有进展。
他干脆辞了工作,回家专心创作。也就是后来粉丝们熟悉的“啃老三年”故事。
饺子刚工作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唯一的收入只有母亲每个月1000多块退休金。
从《哪吒》的故事里,其实能看出饺子对于父母深深的爱。后来他说,因为妈妈足够了解自己,知道他不至于稀里糊涂到心里完全没谱就把工作辞了。
有着这样的信任,妈妈陪他在家里熬了三年零八个月。2009年,饺子用一台破电脑和MAYA软件,独自一人做出了16分钟的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57031738935074.jpg<br>
很快,短片就在网上突破了千万点击,获得国内外30多个动画专业奖项,2010年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饺子获得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饺子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当时他的外号还是“饺克力”,工作室图标上是个大大的半圆象征着笑脸,代表着他希望大家看到自己作品时都能开心大笑。<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onpage=true data-adpath='/339474670,23140269075/6ParkNews/InContent_2'></div></div>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56681738935074.jpg<br>
但接下来的日子依然艰难,那时的中国院线的动画片还被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占据,人们爱看的是《功夫熊猫》,提起国产动画,似乎是低幼、质量粗糙的代名词。
整个行业都在等,等一个能赚钱的例子,五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5371738935075.jpg<br>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2015年,《大圣归来》可以看做是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崛起的起点——三天破亿,全网火爆破圈,最受收获9,56亿票房,成就了商业奇迹。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39971738935076.jpg<br>
同一年,彩条屋影业正式成立,脱胎于光线传媒刚组建不久的动画部。
饺子接到了彩条屋CEO易巧的电话,说6年前自己的那部《打,打个大西瓜》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两人在成都见面,促膝长谈。饺子那时为了养活公司还在做外包项目,易巧建议他通通推掉。<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onpage=true data-adpath='/339474670,23140269075/6ParkNews/InContent_3'></div></div>
“我们用三到五年,来认真做一件事情,成了就成,不成我们也努力过了。我来保证你公司三年内的运营,不用担心明天没钱发工资,项目的费用我也保证不会半路砍掉……”
就这样,饺子开始筹备哪吒的故事,从封神故事中提炼灵感,一连五年闷头筹备,光剧本就改了60多版。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78851738935077.jpg<br>
饺子的死磕,很快就在圈内出了名。片中有场申公豹变身的特效画面,饺子找的外包公司特效师苦熬两个月达不到效果,几近崩溃,最终跳槽。
饺子无奈找了新的特效公司,没想到就是特效师的新东家。外包老板听说此事,又和特效师说:“听说你做这个镜头已经有心得了,那还是交给你来!”
无奈,这位特效师最终花了几个月,终于完成了片中几秒的镜头。
无数个这样的环节套在一起,《哪吒1》上映时间从原定的五月拖到七月,饺子自己天天熬到凌晨四五点。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21701738935077.jpg<br>
终于,2019年小哪吒凭借50亿票房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纪录。
那是里程碑式的一年,除了哪吒之外还有《白蛇:缘起》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国产动画全年71亿,在动画电影总票房中占比62%,首次超过进口动画。
前作打江山越成功,意味着守江山越难。
彩条屋总裁王竞,也是本次《哪吒2》的总制片人和故事创作者之一。在上映前,她明显感觉到团队的焦虑,
“观众带着120分的期待来看,我们能不能承载住大家的期待?”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80931738935078.jpg<br>
包括主创在内的很多人还是不敢盲目乐观,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一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实在太惨淡了。动画电影集体低迷,《雄狮少年2》《大雨》《落凡尘》等几部备受期待的新作都未及预期。
这样的低迷一直持续到今年开年,元旦档三天票房仅3.05亿。
对于外界来说,人们几乎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哪吒2》会爆,唯一能参考的定量只有前作《哪吒1》的好质量。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58471738935079.jpg<br>
4000精英钻进炼丹炉
相比一家“做动画的公司”,外界更倾向于将彩条屋看做投资公司,向旗下数十个动画厂牌和工作室输血,养活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完整产业链。
但这还不够,《哪吒1》片尾100多家公司的名字,其中大量外包团队,这在易巧看来并不光彩。
“这不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我反而觉得悲哀,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动画)产业不完善,只能用人海战术,用不专业的方式合作。”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饺子在正式做电影之前,就是在成都做动画外包,他明白双方的视角和诉求。
在制作《哪吒2》时,他曾试图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对方交出的作业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有些敷衍。最后,还是交给中国团队推倒重来,死磕出了想要的结果。
其中,中外文化差异也是一大原因。
执行制片人陈喆举例:比如要画金箍棒,中国团队都知道是什么,但外国团队还得从头解释《西游记》和孙悟空。
饺子说,这恰恰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核心所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恰恰都是无法外包的东西。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59591738935080.jpg<br>
2020年,易巧离开彩条屋,加入《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十月文化。临走前留下一封个人信:我们应该花更多5年,打磨好作品。
《哪吒2》身上,能感受到中国动画在这五年里的进步——相比前作全片1800个镜头,《哪吒2》全片达到2400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就超过1900个。
从整体体量来看,《哪吒2》是《哪吒1》的五倍。饺子为特效难度定了S、A、B、C、D五个分级,前作中最难的“火莲花”特效,放在续集里只能算B档。
《哪吒2》里达到S级的镜头超过30个,包括剔骨削肉、洪流对战、炼化龙宫等多场戏。前作中碍于硬件水平无法实现的海水制作,如今也被攻克。
片中百万妖兽每人都绑着铁链,在大场面打斗过程中极易穿帮,执行制片人陈江畅都快哭了:“这个铁链一加上,周期都保不住!”还想了个让锁链隐形的设定。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饺子却打死不让步,“铁链和龙族妖族的整体塑造规则有关,紧密关联着主题,后面有场重头戏锁链会被瞬间解开,如果前面就隐去了,那后面戏的效果就弱了。”
他仿佛带着4000人的团队一同钻进了炼丹炉里,动画人能力的边界在一次次挑战困难中被打破,踮着脚使劲够原本达不到的高度,中国动画的技术水平就这样慢慢上了新台阶。
《哪吒2》团队被伙伴们比作奥运村,这里集结了国内最顶尖的这批动画人。
这个圈子本来就不大,每个人都会在里面遇到前同事、前老板,并非营销号语境的“某某动画全组来《哪吒》帮忙了”的简单故事。
<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2/08/img_cdn_138_36741738935081.png<br>
就在两年前,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发言说:期望《哪吒2》能带领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
都没人相信,粉丝恨不得赶紧捂他嘴:“老王别毒奶了,能追平就不错了!”
到了去年6月,王长田在北影讲课,收敛不少:“《哪吒2》我个人估计肯定50亿起。”末了补了一句:“它有机会创造一个新的票房纪录。”
依然是一堆人不信:《流浪地球》那般浩荡声势,续集也没追上前作,你个动画电影还想创纪录?
到了现在,影迷们还是在“骂”他。
这回是怪他,为啥不早多争取点排片率,“否则早就破百亿啦!”<div class='google_ads' style='min-height:330px'>Advertisements<div data-onpage=true data-adpath='/339474670,23140269075/6ParkNews/InContent_4'></div></div>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