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关于移民年龄的权衡——在澳洲生活四年,供正在考虑移民的人士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3-12-24 10:19
标题: 关于移民年龄的权衡——在澳洲生活四年,供正在考虑移民的人士参考


<br />
<br />
本来想回复那个七O后,四十了,还有想移民考拉国的吗?“,考虑话题的普遍性,索性另起一楼。<br />
<br />
我37岁那年登录澳大利亚。这几年在澳大利亚生活下来,一个很强的感受是,<strong>出国宜早不宜晚</strong>。<br />
<br />
出生在澳洲的华裔或者学龄前随父母来澳的,没有与“原来在中国时”的比较,也较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成我是澳洲人,败我也是澳洲人。成年后虽不排除对去中国生活的考虑, 但是那叫做“去中国”而不是“回国”。<br />
<br />
小学或初中随父母来澳的,大多很快过了英文关,当然汉语也多与日俱损。本地的教育,给了他们朋友和国家认同感。因此与第一类人群相似。甚至由于幼时在中国受教育的基础,不少人学习成绩很好,因而工作也不错。<br />
<br />
高中(成年前)随父母来澳的,是一个问题人群。他们中文常常过于强势,因而英文比较难以达到前二类人的状态。虽在澳洲受到高中到大学的教育,其就业前景更类似留学生。与留学生的区别在于有父母在身边,为其承担了绝大部分生活的压力,当然本人仍然承受语言文化方面的压力。<br />
<br />
留学生,高中或者大学在澳洲完成,父母或者短期来澳陪读,或者根本不来。他们以较小年龄承担较大压力,语言的,文化的,情感的,甚至经济的。有的人能战胜这一切压力,成功完成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完成身份转换。各种辛苦,冷暖自知。还有的虽勉励而为,但是在毕业、就业和身份转换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最后只能回国做海归。还有的因留学而来,却辗转歧途而去,这个人数也不少,不必多说。<br />
<br />
再者就是成年移民。技术移民也好,商业、投资移民也罢,年龄30向上,小一些也小不多少,至少自认为已非读书年龄了。这些人是前面提到的第一第二类人的父母们。我是这类的。我想访问这个论坛版块的多属此类。列举了前面几类人,我不得不遗憾的说,比较而言,我们是最惨的。本地教育的缺失对融入本地社会而言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更给很多人的澳洲生活带来严重障碍。成年移民多数面临比较严峻的工作问题。能够获得体面的专业工作者少之又少。当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强烈的心理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面对。<br />
<br />
个人感受,可能不怎么励志,但是希望帮到你。




作者: ncrw5891    时间: 2013-12-24 12:14


我觉得我们一点也不惨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3-12-24 20:53



板主早起啊!



作者: 孤独草81    时间: 2013-12-24 22:13







作者: 狄仁杰之中国梦    时间: 2013-12-25 07:26


比较惨




作者: pfqt8822    时间: 2013-12-25 14:36


写的非常客观。



作者: zyh1003    时间: 2013-12-26 00:18


I am doing OK. But I agree life is not easy here.



作者: 80后臭屁求    时间: 2013-12-26 04:16


我怎么脚得我们这类人是最爽的呢?
1.没花留学的大笔钱----家里没啥钱,大学毕业急着挣钱,成绩一般,没敢奢望靠奖学金留学。
2.赶上移民大潮----咱技术移民,基本没花多少钱。房子车子国内都有,到了这边弄弄也快的。
3.到了一个传统移民国家----啥颜色都有,咱也不扎眼。字面上的歧视基本没有
4.技术还赶上趟了----我是IT,这边相同领域的技术活基本没问题。

从钱上考虑,一句话:没多花钱,没少挣钱。(咱工薪阶层,没敢奢望多。)

英语不是咱母语,很难达到local的水平。差异是有的,移民国家到处是文化差异,调整心态,接受了解这些也挺好玩的。

其实不爽的,很多是自己的想法:类似于“体面的工作”。我觉得劳动光荣在这里很适用。将来孩子如果选择“低下”的体力工,我也支持,前提是有充实的脑子。




作者: khk2895v0i    时间: 2013-12-26 06:28


我应该算是工作稳定的那一类,不过一点也不轻松,不容易。

除了在家时间之外,一出门或上班100%使用英文,然后这五年来每一天都因为自觉英文不好而感到挫折。

第一代移民,本来就是辟荆斩棘,打开一条活路,能够稳稳的站住脚,就应该感谢上天仁慈了!



作者: 家鑫灯饰    时间: 2013-12-26 12:26



转正是指版主吗?这是我决定的?



作者: 寂寞小零    时间: 2013-12-26 22:33



我得查一下,不过转正需要人工操作?



作者: yzdk9259    时间: 2013-12-27 09:31



现在准备要去的人技术还能赶上趟吗?



作者: dflah7209s    时间: 2013-12-27 19:44


身体都是外国同事,但是英文提高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啊。



作者: 1z3l6190    时间: 2013-12-28 06:18


放弃之前三十年的生活环境和朋友圈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人生。当然不容易。、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3-12-28 16:11



我理解你的意思是现在着手技术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前景如何。我试试看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大环境来看,澳洲经济正滑入困境,失业率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社会福利财政负担越发沉重,从联邦到各州府时常捉襟见肘。澳洲已非十年前的澳洲。对技术移民来说,生存这个问题变得更严峻了。

当然,由于是从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既要权衡如何在澳洲落地生根,也要权衡离开中国的因素。经济方面考虑,我认为现在离开中国比十年前离开是更好的时机。这里不展开。

个人角度,你的专业,履历,英文等等,比大环境更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这方面需要针对个人情况综合考虑。建议本人做足调查的功课。要知道市场一直在变化,几年前容易就业的专业现在可能就不好了。例如昆士兰的it业。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3-12-28 23:54



啥叫转正?



作者: dflah7209s    时间: 2013-12-29 02:48


语言:我觉得虽然是 ielts考过了6分甚至7分才去的,但为什么不再去语言学校之类的学他个半年~九个月。一方面技术移民本身没花多少钱,手上学翻译学口译学写作的钱还是不缺的;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关克服起来比每日里战战兢兢好得多吧。
工作:谁都知道在澳洲找工作也不容易,native的失业率都摆在那里,我们普通的移民要想获得与国内一致的职位还是略有不现实,印度佬可以降低标准、10年经验去做5年经验的工作,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任何地方想要脱颖而出,都必须有担当有准备有野心。



作者: kf55hujzyq    时间: 2013-12-29 03:24



可能指我是实习版主,然后会有转正。下面的名字的显示颜色会不同



作者: eydbj8f2f6    时间: 2013-12-29 07:48


太熟悉依赖生长环境,不太喜欢英语或者本土环境的人比较苦



作者: 2dd9x1lh0    时间: 2013-12-29 14:13


不必悲观澳洲三分之一人口是本人移民大家都混得还行下一代更好何必这么悲观,这是个移民社会大家彼此彼此你觉得你文化有差异你旁边左右的也都类似于是也就没什么差异总比独裁霸道恶吏横行雾霾漫天小人得志的中国好



作者: fg4e1bml1    时间: 2013-12-29 14:38



永远都能赶上趟放心来吧



作者: Hoasheree    时间: 2013-12-30 00:58


我觉得楼主说的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要个人努力,希望大家都加油,活得开心点



作者: 斜阳123    时间: 2013-12-30 10:16


本人还停留在多一个选择的层面上,进来取取经。



作者: ukqw1414    时间: 2013-12-30 17:48



oh yeah



作者: kg0912    时间: 2013-12-30 23:54



现在换专业也来不及了吧~~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作者: gbdz2769    时间: 2013-12-31 00:54


小树苗移载容易活,等树长大了,根深了就难了。不死了要休息好几年。



作者: 如羽承风    时间: 2013-12-31 12:17


楼主说得好,不过每个人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以感受也是因人而异。而且很多移民,不客气的说,根本就没有人生规划,以为拿到PR的签证就万事大吉了,后面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没有任何捷径。我也是迷惘的很,到底以后的澳洲生活如何走?



作者: Exhauhgog    时间: 2013-12-31 21:46


做第一代移民,肯定苦,但日后看到下一代能健康成长,你会有所安慰.另外,留在国内,就一点不苦吗?



作者: 靠被恶心到了    时间: 2014-1-1 00:00


澳洲的教育和国内的教育差距多大?
我觉得环境和子女的教育是仅存吸引我的两点了。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4-1-1 06:35


得失成败历来难以说清。事后论英雄时尚且如此,要想预先研判可想而知其不可为。移民一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权衡就权衡了,研究就研究了。下决心的一刹那,更多的还是靠直觉的判断和充分的自信。从迈出第一步到在南半球追寻到你想要的生活,怕是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百折不回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许还要加上一点点运气。



作者: 韩小野    时间: 2014-1-1 08:37



你应该不是老麦,虽然头像一样!

你比较有文化~~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4-1-1 14:34



谢谢夸奖



作者: brusualse    时间: 2014-1-1 18:51




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了,没有赶上文革。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和失去了青春的那一代才是最惨的呢!
移民到澳洲会遇到一些困难的,但是相比之下就不算什么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第一代打基础,你们的后代一定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作者: 绿水青山处    时间: 2014-1-1 20:27



我个人觉得,所谓工做平等只是一个童话。其实全世界都一样。只是澳洲人太少了,劳动力就贵了。
当然体力工不包括啥电工焊工之类的技术工种,那和IT一样的需要技术。



作者: ztouok7106    时间: 2014-1-2 05:25


快两年了一直在寻找,想过去香港生,研究过美国,最后决定技术移澳大利亚,反正为了我的孩子以后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为了不违心的送他去学各路没有的东西,我要努力做一代移民了!说是为了孩子,现在还没敢要,下签了我立马就要,我等的太久了!



作者: mignyay4q    时间: 2014-1-2 08:28


落差肯定是有的,据说,每个人的感受跟自身起点有关,起点越低越轻松



作者: 碎星骑士    时间: 2014-1-2 12:22


国内的农二代飘过~~!!



作者: owuj4875    时间: 2014-1-2 15:39


非常同意楼主的见解! 真实、客观!我们这一代移民就是牺牲的一代,等到下一代,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就容易、轻松得多了。



作者: 可可西上    时间: 2014-1-2 16:25


关于年龄,我们主审是70后,留学时可以留美国,早十年办过加拿大移民的,但是都放弃了。

这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收益(个人职业上的进展,投资收益等等),都是在国外无法获得的。

能在40岁前办好技术移民,又是中了个奖!(相对投资或者孩子留学,省钱效率高)

所以,40岁后再去南半球能做什么,会有多大的压力和困难,早想过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思想准备都会有。

人生不可能总是让你中奖!后十年的中国经济和环境,都是埋单的节奏!通涨和政策将侵蚀掉的资产,超过在澳洲少赚取的部分!

更别提那点可怜的身体健康和精神自由了!

移民办理是赶早不赶晚,现在这个时候走,我们觉得也是赶早不赶晚的时点了!



作者: ldiq0175    时间: 2014-1-2 19:14



我老公也是同感,每天都会为自己的英语感到挫折,还指望过了瓶颈期能突破呢,看你都五年了也没突破,我们还有希望吗?



作者: qlq2k7wf    时间: 2014-1-2 22:27




说突破~大概是电影故事中的情节吧?

一字一句那不是点点滴滴的学习起来,语言是一种累积扩充扎实的真苦工,很难一蹴可及。

另外有种说法,感觉自己不足,其实是自己一直还在学习,像海绵一样在吸水。

当一个人觉得英文日常生活够用的时候,其实就是他的进步停止了!

互勉~



作者: 1.句話旳溫馨    时间: 2014-1-3 09:02



日常也不觉得够用,只是办事儿啥的没什么障碍,但想达到畅通无阻的交流,很难很难。



作者: bqtk6064    时间: 2014-1-3 13:36


啥事都会有得有失,自己的选择,自己做主。



作者: cqrki220189    时间: 2014-1-3 19:13



我每天都还在不停的查单字呢!

不认识的字汇太多-------------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4-1-3 21:00



赞同你说的“后十年的中国经济和环境,都是埋单的节奏!”,虽然这个判断可能引起有些人反感。

今年早些时候大学同学一家来澳旅游,在我家住了几天。男的是经济学博士并一个业绩颇丰的企业家。他的观点是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但是如果操作得当,也不是没有机会。他们一家无意出国,反而在农村购置产业等等,并且以(自诩的)乡绅身份影响地方甚至国家政治,等等。我想,与我这种一走了之相比,那许是更积极些。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对中国能做的最大贡献已经完成了,那就是帮助把中国的人口总数从15亿减少到14亿9999万9997。如你所说,我的移民动机中包含了逃离——逃离那个正在到来的风险。说道为国为民之类,多少有点不负责任的意思。一叹。



作者: fvov0442    时间: 2014-1-4 05:59



谢谢你的赞同。

但是我没觉得我们这一代是牺牲的一代,虽然我说因种种压力而相对“最惨”。相反地,我们作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第一代移民,与我们的后代相比,享受了并正在享受着更加丰富的人生。

我们迈出国门时岁至不惑或者人到中年,汉语炉火纯青,中华文化的熏陶便欲去之亦不可得。新环境的冲击,能使少数人困惑甚至沉沦,但是多数人发挥了中华背景所赋予的特有的潜能,赢得在这块荒芜之地的生存之资、生活之趣并为人之尊。

在中国的前半生还给我们留下了强大的免疫力,以至于我四年多竟一次感冒都没得过。

仅限个人的感受,成功立足于新的环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你需要坚守你作为一个汉人的特性。你只有确认你是谁,别人在能知道你是谁。比如你真觉得你需要一个英文名字吗?当然,这是有争议的话题,得闲再议。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