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对于0~3岁的低龄段孩子来说,主要的一个发展目标是让自己存活下来,他让自己活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行为当中,让自己拥有可以存活的环境和条件。
而我们又会说婴儿和其他动物有区别。婴儿和低龄段的幼儿对父母和抚养人的爱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我们在跟婴儿相处的时候,抚养人如果可以通过普通的基本的生活需要,在这些生活场景中去传递我们抚养人对婴儿的这种爱的话,那这个孩子会相当的幸福。
我们说养育孩子首先是要养,之后才是育。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吃饭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对于最基本的喂养、吃饭是没有问题的。孩子的生命是不会受威胁的,他在吃饭的过程中是一定拥有足够的营养、数量、时间去充分的发展自己吃饭的功能的。基于这个假设,我会更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的困惑。
我们今天晚上的副标题是关于低龄段孩子吃饭中的能量、爱、自由与规则,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基准的,通过食物来给予和言传身教可以给到孩子一个有帮助的通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吃饭是孩子养育的环境。我们要去创造一个更加自如和顺畅的环境,去传递我们作为抚养人的爱。然后在这个爱的过程当中,我们让小孩通过吃饭这件事,去学习规则,同时让他感受到,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育儿当中的几个体验,就是参与性、一致性、环境的营造、菜品多样性、帮助孩子做到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在育儿的过程当中和我的父亲母亲、婆婆和大姑子也是有一些冲突的。但都还是比较轻松解决了。在孩子吃饭这个问题上是冲突相对严重的,我相信群里的年轻爸爸妈妈们也会和家里的老人家在吃饭这个问题上有过一些讨论。
我记得我是在我儿子大概半岁之后,开始给他添加辅食的。我觉得我儿子果果对饭菜有很强的热爱,于是我就主张让孩子自己吃饭。但我妈妈非常喜欢给孩子喂饭,她的理由是饭不好好吃是很容易凉掉的。她说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自己吃饭,你小时候也是被我喂大的,也没见你怎么着呀。我当时的反应也挺逗的。我就说:“对呀,当时我没法讲话,没有办法反抗你,你喂我我只能吃呀。现在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有力量反抗了。要不这样吧,妈妈,我今天来喂你吃饭怎么样?”然后我就端起自己面前的碗,舀起一勺饭,递到我妈嘴边说,“来,妈妈吃饭,这个饭很好吃的呦,是外婆亲手做的。”我妈当时就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我妈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她就挖出碗里大概2/3的饭,温在锅里,把剩下的1/3左右的饭菜给我儿子让他自己吃。
通过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换位游戏,我让我妈妈了解到不管孩子再小,他也会希望自己去学习和尝试,因为这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这件事情折射出很多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简单的讨论一下。
我们的父母是经历过自然灾害和文革的。这两件事是双重创伤,会在潜意思层面带给我们父母一个压抑住的死亡焦虑。这种压抑很清晰的体现在我的家人身上,比如我的婆婆,她经历过抗日战争,之后又经历过文革。当时我的公公被关进牛棚,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非常非常辛苦。所以我的婆婆对于孩子的出行安全和外面的坏人都会很敏感。我的外婆是在我母亲13岁的时候因为自然灾害去世的。我的母亲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她就非常热爱做饭,而且真的是把我们兄弟几个当猪养。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接触到了心理学,系统的学习了关于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关课程,所以在我妈妈来帮我养育小孩的时候,我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四两拨千斤的邀请她来更新她育儿的知识和系统。比如刚刚我和大家分享的,她要给孩子喂饭,我就给她喂饭。吃完饭之后我问她的感受是什么,她笑眯眯的也不说话,不过我知道她已经明白我想和她说的道理。之后她基本上放弃了喂孩子吃饭,除非孩子撒娇说“外婆,你喂我嘛”。
这是第一个心里层面的分析,为什么我们会恐惧食物的不充足。我觉得这是和大时代背景有关的,大时代给我们父母以创伤,我们父母带着创伤养育了我们,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我们。
这个问题背后第二个心理层面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现在有一个口号是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整个教育体制是一种非常快节奏的。这会带给我们焦虑。这个焦虑会让我们觉得说孩子错过这一顿饭,她可能会失去很多很多的营养。
但是通过我的学习,还有我和家庭工作的经验,我会发现有的时候真的是the simple is the best,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我们说针对低龄段的孩子,在孩子0~3岁这个阶段,她的内在发展是有自己的节奏和秩序感的。他这样的节奏和秩序感会按照他内在种子的那个阶段一点一点的呈现出来。那么你在他建设的过程中就会看到说,他在这个阶段喜欢拿着勺子去玩碗里的食物,他也喜欢吃完饭把勺子或者碗往地上扔,他吃饱的时候会喜欢把碗往头上扣,或者是把整个碗里面的食物都倒到餐盘上霍霍成一滩稀泥等等。我们会说从儿童的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这是他内在秩序发展的需要,他需要这种混合和捏挤去和食物发生连接。在这个连接的过程中食物本身所带来的来自自然宇宙的这种能量,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换。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可以得到自然的滋养,也会得到很好地发展和发育。
所以我们就在讲【食物没有分别心】之前,我们要先去管理我们家长在和孩子进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在的焦虑,管理和处理好我们内心的焦虑之后再去进入和孩子饮食有关的过程中来。
现在我和大家分享关于饮食的一些生活原则。
1.参与性
第一个是参与,就是尽量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那么针对低龄段的婴儿和幼儿,我们是如何让他们参与这个过程的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在孩子2岁前,我就会请求我家人,在他们买菜的时候请带上我的儿子果果,然后你们买任何一样菜都请把它交给果果看一看摸一摸。回到家之后,在做饭的时候,我会把果果放到厨房,一边做饭一边告诉他他妈妈和,让他感受黄瓜切成丝后的香气,告诉他这个是洋葱的味道,这个是鱼这个是牛肉。就好像我是舞台剧的演员一样,拿食物来做我的道具。然后我也会找食物相关的儿歌,唱给他听。
群里90%以上的家长都听过我【父母在美育中的自我滋养】这个课程,我在课程中提到过要打开五感,去和孩子感受自然。在饮食这个方面,我也是一样建议大家打开五感让孩子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个方向上去和食物发生连接。当孩子和食物有越来越多的接触的时候,他会有一个兴趣去尝试这个东西。
这种参与同时也会培养孩子内化到自我的一种自信。如果你让孩子参与去选择自己吃什么,其实孩子都听得懂,比如你和低龄段的孩子说:“你摸到什么妈妈就做什么”,就能让孩子在很轻松的状态下知道她是有选择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我选择,我决定,我做主”背后的含义是我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有资格的,我值得拥有这些美好的事物的。所以培养孩子在饮食过程中的参与感很重要,可以通过游戏的来完成。比如可以玩辨认食物的游戏,可以邀请他参与购买的过程,也可以给他一套真实的厨具,让他去模仿我们是怎么做饭做菜的。我的小孩基本上从会走路开始就和我一起在厨房里工作。比如我的孩子在1岁8个月的时候就会使用双立人的小刀去切草莓,2岁的时候会切面包、烤面包,3岁会煎鸡蛋,现在4岁会煮面条给他爸爸吃。他会很愿意吃他自己做出来的食物。现在他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是他煎鸡蛋,我来做早饭。然后他来帮忙布置餐桌,然后用他在宜家挑选的餐盘吧食物放到餐桌上,然后他会说上一句:“请享用吧!”然后给我们鞠一躬。我想这是一个很美妙的过程。
2.一致性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家庭饮食的一致性。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多吃什么,最好全家人都来配合孩子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让家里面保持一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会让家里的饮食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基本上孩子很快就能完成饮食的调整。如果我们会单独的给孩子做一些食物,这会让孩子在和大人吃饭的时候没有连接感,这个断裂会让他的饮食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孩子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孩子口味清淡的话可以先把孩子的部分盛出来,再给剩下的大人的部分调味,之后给孩子的食物再用很漂亮的小餐具摆盘。这会让孩子看到他吃的和我们的一样。所以在一致性这部分,我会强调让孩子和大人保持一致,让孩子从心里层面上感受我们是一家人。
3.环境
第三个是饮食的环境。我在家里偶尔会接待一些不爱吃饭的小朋友来我家吃饭,然后家长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到了我家很爱吃饭,不用喂,吃了一碗还要一碗。为什么呢?
通常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环境轻松,我们不喂饭,饭菜都是放在餐桌上自己取用,会为孩子准备他自己的餐具,然后边吃边聊天,加上有我儿子在很自如的吃饭,也会让来家访的小朋友感觉很安心。
第二个是我家的饭菜很好吃,我之后会谈如何通过多样自主创造性让你做出来的饭菜符合孩子的口味让他爱上吃饭。所以我们会说孩子进餐当中有很重要的两个环境因素。第一个是选择孩子喜欢的食物搭配、造型、容器。第二个是家庭精神层面的环境,我们可以放音乐,或者布置餐桌,放一束花,让吃饭的环境赏心悦目。
别小看我们的小朋友,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我赶时间胡乱把菜端上餐桌,我儿子都会剩饭。如果我花上一两分钟,给食物摆盘做个造型,他基本上会消灭干净。
环境也是造成孩子饮食习惯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孩子在家里就会好好吃饭,但在商场里它就不那么愿意吃。
4.多样性
第四点饮食的多样性。现在孩子的食材来源是很丰盛的,完全不匮乏的。但是,比如我的母亲,她基本只会买固定的几样菜,所以我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会一直说他只要吃胡萝卜黄瓜炒肉丁。我没有干预他对外婆的这种忠诚。现在我的妈妈回成都休息,我负责给全家人做饭,我儿子就会说妈妈做的饭既好看又好吃。然后之前他外婆做饭时他不吃的东西现在他也能吃下去。
我出了一个食谱,挂在我家的走廊上。比如礼拜一是面条日,礼拜五是饺子日,礼拜一和礼拜五的早上是华夫饼日,礼拜六早上是油条油饼日,会全家一起出去吃。
我的孩子也通过这个菜谱学习到了星期的概念。他有一个很实在的不落空的期待,知道隔几天就有什么可以吃。对于日常的午餐和晚餐,我们会根据当天采买的食材进行搭配,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把传统的饮食习惯和多样多变的创造性融合到一起。
关于多样性,大家可以通过手机app,比如下厨房、宝贝全计划,去获取很多关于孩子的食谱。
那对于不爱做饭的爸爸妈妈怎么办呢?其实没有多样性也不是个问题。我和我妈妈的做饭方式方法就很不同,我妈妈就是很固定的,就是三板斧,这种非多样的就餐环境,固定的做饭方式也可以带给儿童珍贵的安全感和节奏。
5.自主性
第五个是自主。我的原则是不强迫。一顿不吃不代表顿顿不吃。家长越强迫孩子越不愿意配合,慢慢来的话处理效果可能反而更好。
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不吃一顿饭是饿不坏的。为了让孩子养成更好的饮食习惯,家长要狠心一点,相信孩子有能力决定自己什么时候想要吃饭,如果孩子在幼年时学习到他的生活可以自理,通过这样的做主、选择和负责,这些经历可以内化成为孩子很宝贵的自信。当孩子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吃什么的时候,他就会会知道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任。我们周围的很多成年人和自己身体的连接非常的少,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感受,就是幼年是和自己的身体分离所造成的。所以吃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去自主的照顾自己的身体。其实大人也会挑食,也会觉有即使饿也不想吃很难吃的食物的时候,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要求孩子不挑食、按时吃饭呢?所以关于自主性,我想说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体性。当我们的孩子的个体性可以被充分尊重的时候,他未来的独立和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这个能力在他0~3岁期间是非常重要的。
6.创造性
最后第六个是关于创造。创造性是一个附加条件,孩子能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更多的自然能力。不过身体是最聪明的,孩子的身体会选择他最需要的东西。我的孩子是一个火向的小孩,非常喜欢吃甜食。但是甜食吃多了会坏牙,我就告诉他吃那么多糖会牙疼,但是他还是想吃。我觉得在心里愉悦的层面和身体健康的层面,一袋糖不会有太多的影响。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思让他吃糖,他愉悦我们也愉悦。之后他吃了一个月的彩虹糖牙也没有坏。当然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我是想和大家分享说,孩子是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身体的,他是有选择权利的,当他明明知道有坏的结果却还要坚持去做的时候,那就是他生命中的功课,我就不去越俎代庖了。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习到了他要为自己的身体负责任,他会去很认真的刷牙。所以我觉得我和儿子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蛮多的收获。
问题1:我家儿子在1岁多点的时候就自己拿勺吃饭了,但中间有段时间因为中午吃饭时间紧,我们就喂他吃。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不再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也不坐餐椅,要边玩边吃。现在快2岁了还是一直需要喂的状态。
Tara老师的回答:家里其他人怎看看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统一家庭成员的认知,也就是家里面所有人都希望孩子能自己好好吃饭。其实2岁的小朋友是可以和他交流规则的。就我的经验来说,我家儿子一次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时候我们刚刚同意他看一些动画片,他非常喜欢看,废寝忘食的想看。我就和他说,你想看动画片不想吃饭,妈妈不拦着您,你去看。但是妈妈不会喂你,而且我们食堂一会儿就关门了,食物就会被收走,你午睡起来到吃晚饭之间你都没有东西吃。儿子同意了。不过之后他午睡醒了哭着说饿,我就温柔而坚定的拒绝他,我陪他哭陪他闹,陪他玩游戏但是一直到晚饭才给他吃东西。后来就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问题2:我儿子1岁半,吃饭的时候吃到7分状态就会站到餐椅上,有时候还会把碗扣在头上。我不喜欢他这样,希望能不能让他吃饭的时候坐好。
Tara老师的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和吃饭没什么关系,而是你不喜欢他这样子的行为。你家宝宝很喜欢吃饭,很喜欢和食物相关的事物,才会有这些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3个层面入手。一是环境,比如在孩子吃7、8分饱的时候改变环境让孩子无法继续吃饭的行为;二是你的自我认知,拓宽你对孩子这种行为的理解,孩子这么做很快乐,那我可不可以试着去接受这种行为;三是改变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但是你家孩子只有1岁半,很难,可能要通过讨论。比如在你家孩子把碗扣在头上的时候,握住他的双手,直视他的双眼,剪短坚定的对他说不可以这样。
针对低龄段的幼儿,讲道理是没有作用的,他们是听不到“不”字的。我们要使用正向语句,例如:宝宝,你现在可以把碗放下了;宝宝,你现在吃饱了,可以放下勺子了;宝宝,吃完饭要把碗放在柜子里等等。
问题3:孩子吃饭的时间怎么安排?是等他饿了自己吃,还是固定时间吃?我家孩子饿了就自己吃也坐餐椅,不饿就不好好吃饭,必须要人喂才吃。
Tara老师的回答:其实成年人的吃饭时间也不是很固定的。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对饥饿的敏感度,保护他们对身体的感知。你可能需要保护和唤醒你家小孩对食物的兴趣。当然,作为家长,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用拍拍肚子表示“我不想再吃了”,敲敲碗表示还要吃等等。
问题4:我家大宝4岁半,我不在身边时,听说全程自己吃,我在身边,就会要求妈妈喂或者妈妈夹的菜才好吃。她不爱吃的菜,如果我说那菜吃了会变漂亮,她就会开心的吃几口。
Tara老师的回答:4岁半的孩子,正处在俄狄浦斯期。我不知道你家小朋友的性别,但这个阶段的话,儿子需要是和妈妈的链接,女儿有何妈妈的爱的需求。所以这题也许和吃饭关系不是特别大。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可能会无意识的用【爸爸妈妈认为是问题】的行为来按我们的心理按钮,通过负向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但这是一种对爱的呼唤。所以我建议爸爸妈妈自省一下,你们对孩子的陪伴足够吗?
问题5:孩子现在1岁零半个月,吃饭不爱坐在餐椅里,就爱到处溜达,只能边玩边喂。
Tara老师的回答:你可以参考一下第一个回答。而且孩子1岁半个月,还是以奶为主。所以不如你就让他玩好了,不要喂他,在他饿的时候再给他吃饭。让孩子来选择进餐的时间,家长注意孩子吃饭的量,如果孩子在两顿饭之间没有足够的运动,他不饿,他就需要边溜达边吃饭。还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饥饿感。唤醒他身体的感觉。不要像很多成年人那样,没有饥饿感,像垃圾场一样到点就吃饭。
问题6:入园前怎么培养大家一起吃饭,孩子就立刻跟上去吃饭的习惯呢?我有时在孩子玩的专心的时候都不打扰他,等他玩的差不多才叫他吃饭,怕分散注意力。我这么做对不对?当饭菜好了,孩子却正在聚金会神玩的时候,要怎么协调才最佳?
Tara老师的回答:首先我们要区分这是谁的问题?孩子可能不觉得是问题?反而是妈妈觉得比较纠结。当然和之前的问题一样,我们可以从环境、自我、他人三个层面上进行解决。你的孩子还没进入幼儿园,你是在焦虑他进入幼儿园不能和大家一致吗?不用担心,孩子进入集体模式会自动自发的调整好自己的步调。如果这真的很困扰你,你也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时间调节孩子的步调,在吃饭前给孩子一些玩不太久的玩具,或者你帮助他按时进入吃饭的状态。我相信有创造的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问题7:我儿子吃饭可没少让我头疼。从生下来他就不贪吃,月子里吃奶也不多吃,感觉每次都是刚刚不觉得饿就停下来。到后来开始吃辅食到现在吃饭,总是不爱嚼,一口饭在嘴巴里含很久,也是一边吃一边玩。偶尔一顿也会试试快乐饥饿法。他现在2岁半,不知道这个办法能不能一直用?他饿了的时候吃的也不少,但属于少数情况。想问一下Tara姐姐,饭含在嘴巴里不嚼,不能坐下来专心吃饭,这问题背后的心理联结是怎么样的?
Tara老师的回答:恭喜你,你的孩子有一个高敏感度的妈妈。但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可能被过多的关注,孩子也许是用这样的行为来抗议你对他的关注太多,我没办法通过你的提问了解你们的情况,你可能要自己去观察。比如说孩子是不是一拿起饭碗就会被你们密切关注,这样他是不会快乐的。
问题8:宝宝7个月不爱吃辅食,我们吃饭他不激动,给他吃他就吃一点。
Tara老师的回答:7个月大还是以奶为主的阶段,孩子不爱吃辅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你不要着急,慢慢来,等孩子对你们的食物出现激动的时候再去添加辅食就可以了。
问题9:我小外孙吃饭用勺子喂第一口时很难,不张嘴用手推,要哄好长时间,不过只要喂进第一口之后就好一些了。
Tara老师的回答:第一口很难,那可能我们要看一下孩子吃饭的环境,看一下孩子现在饿吗?虽然您可能担心孩子会饿,想不通为什么饭都做好了孩子却不吃饭。孩子通常在饿的时候是不会拒绝食物的,所以不如在他不饿的时候就先不哄他吃饭。如果您长时间都需要用哄这个办法,不如尝试一下新的办法,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