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中国开启全球征税时代,事关6000万境外华人的每一笔收入?
[打印本页]
作者:
澳洲财经见闻
时间:
2020-7-22 09:00
标题:
中国开启全球征税时代,事关6000万境外华人的每一笔收入?
阅读导航 前言海外收入纳税将成全球趋势香港的外派雇员感到压力海外高收入人群无处避税?澳洲收入需要向中国纳税吗? 前言 本月10号,彭博社(Bloomberg)的一则新闻,震惊了许多身在海外的中国高净值人士。 该消息称,中国已开始追踪一些居住在海外的公民来征税,这让那些从来没有为海外收入在国内缴税的中国人感到意外。 而分析人士称,中国政府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意味着中国政府开始效仿美国政府实施”不论你在世界哪里工作,都要向我缴税”的税收政策。 多年以来,不少海外中国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自己在国外赚的钱,不需要向中国交税。如今突然听说需要交税,很多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人,以及在海外拥有产业的国人,一时间都感到措手不及。 1 海外收入纳税将成全球趋势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最近有在香港的国有企业,要求来自中国大陆的外派职员公布2019年工资,以做好准备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另有两位知情人士说,该中国国有企业也同样通知了在新加坡等其他地方工作的员工。
据了解,去年1月,中国修订了所得税规定,令有关部门开始向其全球公民征税,类似于美国对居住在海外的美国人征税。但今年才公布了如何报税的详细指示,这让许多驻外工作的中国人感到措手不及。 普华永道中国全球流动服务负责人Jacky Chu说,虽然从理论上讲,中国公民多年来一直有义务为其全球收入纳税,但一直没有执行。但这一变化可能对会计师事务所有利。 Jacky Chu说:“向我们咨询的公司数量激增。几十年前起草旧税法时,中国还没有这么多在海外工作的外国人。这可能就是许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要求的原因。”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约有6000万中国人生活在海外。 德勤中国的税务主管Ellen Tong说,国有企业和他们的员工应该了解中国的税法,以更好地沟通他们的福利和薪酬方案。“在美国等许多其他国家,公民都要为其海外收入纳税,这将成为一个全球趋势。” 2 香港的外派雇员感到压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税务机关正在收紧个人所得税法,将“收网”范围扩大至全球收入,而总部位于香港的国有企业员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的这一命令,被视为中国将征税范围扩大到数百万在境外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的第一步。近年来,许多国家合作并加强了全球收入和税收信息交流,主要是为了筛查资金流动,以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 这一举动标志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派劳工聚集地之一的香港,有一些人的税单上的数字可能会飙升,并且可能开始出现重大变革。 据《南华早报》早些时候报道,香港有8万至15万名大陆员工,他们可能是首批面临境外收入征税的中国公民。而据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报道,在澳门工作的中国公民,也被要求在回国后开始缴纳所得税。 对于在香港等地工作的中国外籍人士来说,这一举措可能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中国的所得税税率高达45%。他们以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最高档只占工资的17%,这是中国大陆最高个人所得税率的三分之一。 而驻外工作人员可能受影响的收入范围,还不仅仅是工资。 财富规划咨询公司Ishtar Consulting Inc.首席执行长贾泽良说,驻外中国税务居民的股息收入和房产销售收入,也要在国内纳税。这可能会迫使许多公司承担很多额外的税收负担,或者冒着大批中国外派员工离开的风险。 但知情人士说,这项新指令不仅让数千名在香港的内地国企员工感到意外,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因为这两个司法管辖区之间,有着巨大的税率差距。
如果中国的外籍人士决定在国外工作的回报、职业提升和冒险不值得付出额外的成本,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特别是在香港,随着中国加强对香港的控制,许多其他外籍人士正在考虑离开香港,在港公司对人才外流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一些公司可能会采取行动,通过提高工资或奖金,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或奖金来缓解这一打击。但有很多公司将不得不自己承担这一打击。 根据香港中国企业协会(Hong Kong Chinese Enterprises Association)的数据,中国内地企业目前在香港雇佣了约8万名员工。不过,其中约90%是当地雇员。据非官方估计,在香港工作或居住的中国大陆人在8万至15万人之间。 推广
3 海外高收入人群无处避税? 据彭博社分析,中国税务局的这一举措,可能会削弱在香港或新加坡等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的职位,对成千上万来自内地的银行家和其他白领专业人士的吸引力。但目前该措施的很多细节还很模糊。 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在针对高收入人群的资产避税。 目前,中国已开始自动与包括香港和新加坡在内的数十个司法管辖区,交换有关需纳税人员银行账户的信息,这加大了高收入人群隐藏信息的难度。 中国官方对有纳税义务居民的定义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而根据中国税务机关2019年4月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国税务居民将包括因学习、工作、旅行或探亲等目的而驻扎在国外,并在这些目的完成后将返回中国的中国公民。 根据中国税法,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在中国的一些外企外籍高管及香港人,每过一段时间就跑到境外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中国内地工作,俗称“tax holiday”。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成为中国纳税居民,从而避免在中国内地就其全球收入纳税。 此前不久,中国当局宣布将于2020年11月1日开始第七次人口普查,并发表明文要求已经定居海外或获得它国国籍的公民注销中国户口,这在有些观察人士看来,也是为贯彻落实税法做好准备。 德勤中国(Deloitte China)税务主管Ellen Tong表示,中国政府打算并全面实施之前在实践中被忽视的税法,他也曾就这一问题为香港多家国企提供咨询。 他说:“许多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过去不清楚税法,一些人认为,只要他们离开中国大陆,没有受雇于中国公司,就没有申报收入的义务。这正是中国税务当局希望通过最新的税制改革来改变的。” 此举恰逢中国自2019年1月收紧个人所得税法以来的第一个纳税申报季,因此这项变化被视为中国政府开始对中国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 普华永道表示,此前的中国税务居民通常被认为在中国内地有住所,但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 德勤的Ellen Tong表示,尽管目前最新的举措只影响到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内地员工,但这项规定将适用于更广泛的海外中国工人群体,包括在不同国家的外国公司聘用的员工。 4 澳洲收入需要向中国纳税吗? 最近这个消息出来后,对于很多澳洲华人来说,可能最令他们担忧的事情是: “我在澳洲的收入,需不需要向中国纳税?” 其实,早在2017年开始,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就共同起草了一份《全球税务帐户申报标准法案》,简称CRS法案,该法案规定各成员国之间将自动交换有海外收入的税务居民的税务信息。 这意味着,中国和经合组织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两国间的税务局将按统一标准,自动交换两国间有海外收入的税务居民的各种报税信息,包括产生利息的海外存款和用于投资目的的海外房产。
有海外金融账户的中国税务居民,其在中国境外拥有的任何金融资产,如存款、证券、投资型保险产品、投资基金、信托等,都有可能被视为当地的非居民金融账户,而与中国税务局进行信息交换。 另外还有金融资产在中国境内的非中国税务居民(澳洲PR、澳洲临时签证持有者等),其在中国境内的金融账户,将被视为中国的“非居民账户”,其账户信息将会被收集、报送,交换给其税收居民所在国。 比如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工作和生活都在澳洲,一年绝大部分时间也住在澳洲,根据澳洲税法,他将被认定为澳洲的税务居民,而不是中国的税务居民。因此,他的工作收入只需要在澳洲纳税。 但是假设,他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开立了一个存款账户,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认定他是澳洲的税务居民,那么就会把他的账户信息上报给中国税务机关,然后中国税务机关再把这个信息转报给澳洲的税务机关(ATO)。 与此同时,中国税务机关也会掌握其税务居民的境外收入。纳税人一旦面临巨额资金来源不明审查的同时,还得补缴大额的个人所得税。另外,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首次设立反避税条款,也给予中国税务机关有力的法律依据。 可想而见,在未来全球税务透明的时代,隐形富豪们将无处遁形。
参考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7-10/china-starts-taxing-its-citizens-global-income-for-first-time?sref=oR6uKBU7 https://www.scmp.com/business/china-business/article/3092437/china-extends-tax-dragnet-worldwide-income-state-employees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mandarin/zh-hans/audio/who-moved-my-cheese-australia-china-exchange-tax-data-under-common-reporting-standard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