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者网 赵挪亚】位于中国贵州省的 " 天眼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今年 1 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多项基于天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上,其中一篇关于快速射电暴(FRB)的论文,日前被《自然》认可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法新社 12 月 15 日也报道了这一新闻,文中提到本月初美国阿雷西博(Arecibo)望远镜发生坍塌后,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射电天文学领域内 " 唯一重要的仪器 ",面向世界开放的消息传出,彰显中国成为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
上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FAST 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同时宣布 FAST 将从 2021 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 " 世界巨眼 "。
FAST 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告诉法新社,FAST 科学委员会目标即是让望远镜变得越来越向国际开放。
一名澳大利亚的物理学家感叹,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与北美和西欧处于同一水平。并且,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先进,有创造力,有组织力。
2021 年,中国天眼将成为 " 世界之眼 "
11 月 4 日,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天眼 FAST 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
国家天文台表示,FAST 自今年 1 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 5200 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 2 倍,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 240 颗,基于 FAST 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 40 余篇。近日,FAST 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
会上,中科院院士、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FAST 自 2021 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 中国天眼 " 将成为 " 世界巨眼 ",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申请可能将极为激烈。
今年 2 月,FAST 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五个优先和重大项目,近百名科学家开始使用并处理 FAST 的科学数据。今年 4 月,时间分配委员会开始向国内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请项目,截至 11 月已经接到 170 余份申请,申请的总时间约 5500 个小时,实际批准 1500 个机时,只有 30% 能得到支持,可见 FAST 望远镜观测时间竞争相当激烈。
12 月初,曾在人类天文探索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被誉为地球 " 两大眼睛 " 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生坍塌事故,望远镜悬挂的接收设备平台当天坠落并砸毁了望远镜反射盘(天线)表面,引发世界天文探索领域的震动。
法新社 12 月 15 日报道称,上周 FAST 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接受外媒访问时,致谢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同时,也再次确认中国天眼将面向世界科学家开放。
他表示:" 我们从它(阿雷西博望远镜)结构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并逐渐改进,打造了我们的望远镜。"
同时,王启明还补充说:"我们的科学委员会目标,即是让 FAST 变得越来越向国际社会开放。"
此前,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生坍塌事故后,波多黎各大学行星宜居性实验室主任,长期在阿雷西博天文台工作的亚伯 · 门德斯(Abel Mendez)表示,阿雷西博和 FAST 望远镜,被誉为地球射电天文学上的 " 两只大眼睛 "。" 如果你在监测一个无线电频谱较弱的来源,你需要两个大的无线电望远镜:一个在白天指向某物,另一个在夜间指向某物。"
门德斯补充说:" 我们现在唯一在做类似事情的地方是中国(FAST),而且(它)比阿雷西博还要灵敏 ...... 如果失去阿雷西博,你就失去了一天 24 小时监控微弱无线电信号的能力,现在我们只有一只眼睛了。"
澳大利亚教授感叹: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研中心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 · 迪基(John Dickey)对法新社说,到目前为止,FAST 的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
他补充说:"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或西欧处于同一水平。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
14 日,《自然》通过官网公布了 2020 年十大科学发现。其中,中国天眼 FAST 望远镜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
今年 11 月 4 日,《自然》同期发表三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在银河系内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 a,b,c ] 。这三项最新观测证实极强磁场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之一,其中第三篇论文来自中国团队,观测结果来自中国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射电暴,极强磁场中子星也成为了目前唯一被观测验证的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的天体。
高铁、北斗、嫦娥 ...... 法新社在报道中评论称,虽然目前中国只收获了一项诺贝尔奖,但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中国一直在迅速提高国内科研水平。过去 20 年里,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北斗地理定位系统,而现在正把月球样本带回地球。FAST 搜集的数据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宇宙起源,寻找地外生命。
未来,中国还发布了一项计划,希望到 2035 年成为人工智能、太空、清洁能源和机器人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中国科技政策专家丹尼斯 · 西蒙(Denis Simon)向法新社表示,就在几年前," 中国还被视为创新领域的落后者 ",但近期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非常迅速。
他评论称:" 科学界和工程界已被给予越来越多的自由裁量权和知识自由,以便在研究环境中探索新想法,并承担更大的风险。曾经占主导地位的规避风险文化,已经让位于更具创业精神的文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