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者网 陈思佳】北京时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这也是人类时隔 44 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
这则喜讯也很快登上多家外媒的版面。而在《纽约时报》眼里,这个消息似乎象征着一个 " 太空竞争的新时代 " 的到来。
文章认为,美国正在把中国看成是太空领域的 " 对手 ",已对中国航天实施过长期的打压,但随着中国成功带回月壤、在航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美国以往的做法可能会招来中国的反击,双方的竞争会变得 " 日益激烈 "。
不过文章同时也承认,中国的航天计划完全没有受到美国 " 重返月球 " 等太空政策口号的干扰,正在稳步向前推进,中国的航天项目确实是在推动太空探索的进程。
但对于这些 " 竞争 "、" 对抗 "、" 主导权 " 的说法,中方已多次表示,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开展有关国际交流合作,分享航天发展的成果。中方愿同各国继续携手努力,为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太空竞赛的新时代 "
文章开篇就直入主题地指出,中国或许是登月的后来者,但当载有月壤、月岩的太空舱返回地球后,这就为未来几十年的 " 新一轮太空竞赛 " 奠定了基础。
这种竞争与美国政客眼里的 " 中国威胁论 " 关系颇深。文章称,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太空已经变成中美 " 可能发生冲突的领域 "。特朗普政府以此为借口推动组建 " 太空军 ",副总统彭斯去年也曾声称中国在 " 抢占月球战略制高点 "," 希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卓越的航天国家。"
这种对抗心理也渗透到了科学领域。文章指出,美国有一些人希望中美能由竞争转为合作,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就已经变成了竞争中的一环。2011 年,在弗吉尼亚州共和党众议员弗兰克 · 沃尔夫(Frank Wolf)推动下,资助 NASA 的法律中加入一项条款,禁止 NASA 与中国航天机构和中国企业合作。
沃尔夫打着 " 人权 " 的旗号推动了这项规定,并声称这可以 " 保护美国的航天技术 "。尽管这项法律并未阻止 NASA 以外的科学家与中国同行合作,但这等同于禁止中国科学家接触上个世纪 NASA 宇航员带回的月壤。
文章认为,美国在航天领域采取的对华强硬政策,势必会招来反弹,影响航天领域的合作。一些美国科学家就在哀叹,他们可能会失去接触月壤的机会。
美国圣母大学教授克莱夫 · 尼尔(Clive Neal)在给《纽约时报》的邮件中就叹息道:" 这些月壤的年份与以往的完全不同,肯定有助于我们理解月球的演变。唉,我们大概是没机会接触了。" 他在这句话后头还配上了一个沮丧的表情。
美国太空计划 " 一波三折 ",中国长远目标 " 稳扎稳打 "
不过在《纽约时报》也指出,美国虽然急于重返月球争夺 " 主导权 ",但美国的太空计划却不断经历一改再改的波折;而与此同时,中国选择的则是一条 " 稳扎稳打 " 的道路。
特朗普政府在其任内就提出了 " 重返月球 " 的主张,NASA 也推出了相应的 " 阿尔忒弥斯计划 ",打算在 2024 年再次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尚未宣布其航天政策,尽管拜登此前曾表态支持 " 重返月球 ",但文章认为,拜登最后可能会推迟这个目标的时间。
美国的太空计划的这种 " 波动 " 实际上由来已久。文章指出,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计划刚刚启动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要 "2020 年前重返月球 ",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又取消了登月计划,转而着眼火星和小行星带。《纽约时报》将这种变动形容为 " 不确定且周期性的变化 "。
而与这么一个 " 不稳定 " 的 NASA 相比,中国始终保持步调,按照长远计划和时间表一步一步走。特朗普政府鼓吹 " 重返月球 " 并没有干扰到中国的航天计划,在《纽约时报》的眼里,中国 " 完全不急于抢在美国之前上月球 ",非常稳定地推动探月工程。
2013 年 12 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中国成为美苏两国之后唯一成功在月面着陆的国家;2019 年 1 月,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回勘测,玉兔二号月球车现在仍在月球背面工作。
对于中国的表现,《纽约时报》也不得不承认:" 中国的探月项目不只是在展现太空技术和民族自豪感,中国正在以月球为起点推动太空探索——现在把机器送上了月球,也许未来哪一天就会实现载人登月。"
中方: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国际合作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既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是人类时隔 44 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
但其实对于诸如《纽约时报》眼里的新时代 " 太空竞赛 " 等说法,我国早已有过回应。比起 " 对抗 " 和 " 争夺主导权 ",我国一贯坚持的是将航天事业用于和平目的,愿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国家航天局曾表示,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和空间探索爱好者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奥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也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倡议,希望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自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后,我外交部已多次指出,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航天发展成果。中国将继续本着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精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外空探索和利用。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 11 月 24 日的记者会上更是指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和平探索与利用外空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并应该为全人类谋福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