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因为附近街道多发网络诈骗案件,社区民警来我社走了一趟。
这事儿早有征兆。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我社不少人就被拉进一个微信群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照,只看民警同志的更新频率,就能体会到他们对这份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
情到深处,这位民警甚至希望我们将其当作 " 牧师 ",出了问题可以积极向他反映,继而对 " 告解 " 这一专有名词做出了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诠释。
作为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那个时刻,我却以依稀望见圣光从他背后升起。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就明确又坚定地认识到,自己也该为反诈骗宣传尽一份力了。
反诈骗宣传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放在了条幅展示上,这是一门老手艺,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广告手段。
普通的反诈骗条幅与传统的法制宣传条幅大同小异,不是科普具体法律法规,就是对群众进行说教。言辞严肃一点的,可以打上 " 重拳出击 " 四个大字:
当然,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在这里也适用。横竖都是要挂条幅,部分工作人员开始在内容创作方面用心思。
有的对传播受众进行了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传递出差异化信息。
这类条幅大多会在两到三句话的篇幅内介绍清楚诈骗案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经过,新奇吸引眼球的同时给予围观者极强的代入感,最后辅以反问、祈使等句式升华感情(吐槽)。
遇到玩弄情感的骗局,它会感慨呼吁人民群众谨防 " 杀猪盘 "。
就连路过的阿姨都表示上了瘾,每次路过总忍不住多看两眼。
还有,也别以为这就是反诈骗条幅进化的极致了,毕竟进化的路永远不止一条。
条幅的演变展现出相关部门对反诈骗宣传的日益重视,把目光脱离 " 条幅 " 的限制后,这种重视则以一种更丰富、更生动的样式体现出来。
今年 4 月,甘肃凉州的民警在与当地超市、商铺协商后将反诈骗标语印在了鸡蛋上,一次批量生产了数千枚 " 反诈蛋 ",引得不少媒体争相报道。
反诈骗宣传切实地融入到了普通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关这一点,各地民警有各地民警的招。
你去农贸市场买水果,水果摊上的招牌温馨提示," 小心诈骗听到没 ~"
吃个火锅,店家准备了反诈骗菜单,答题还能享折扣。
就是想去洗脚城做个足浴,10 块钱的反诈骗专属优惠也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天然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的责任,而反诈骗宣传则展现出了警察们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一面。
比如说,警官们的快板可能打得很溜: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警察这两个字曾经在群众的心目中是多么高冷,反诈宣传的浪潮之后,可能都会变成这样。
显而易见,反诈骗宣传的全面推进正在对整个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群众的反诈骗意识确实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上个月,临海市人力社保局根据高校就业补贴政策找人 " 送钱 ",结果不少人一听送钱就认定是诈骗,回句 " 我不要 " 便匆匆挂断电话,工作人员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打回去——直到地方报社、电视台乃至于新媒体依次报道,就业补贴的发放才逐渐顺利起来。
如何把握住其中的度,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培养人民群众的反诈骗意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尝试。这项工作离 " 完成 " 可能还差得远,但所幸大方向是朝着好的那一面去的——举个例子,半个月前,我社附近轰轰烈烈的反诈骗宣传进行这么久,终于等到一个没有被骗到钱的身边案例。
毕竟专业人士的 " 前车之鉴 " 还摆在那里呢。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