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又暴跌了!貌似这个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好像确实如此,但是这一次和之前的几次都有所不同,前几次的暴跌,大多都与马斯克有关,而这一次则是换了个主角,变成了我们在电影中十分熟悉的 FBI。
前段时间,一个来自俄罗斯的黑客组织攻击并破坏了美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管道公司的控制系统,导致该公司被迫暂停大部分西部地区的石油输送,美国政府甚至因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为了尽快恢复石油供应,最终殖民管道公司被迫向黑客组织支付了价值约 500 万美元的比特币,以此换回了自己的系统控制权。
号称无法追踪、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交易被成功追回,直接造成了比特币市场的又一次震荡,有人说这证明了比特币所谓的去中心化其实就是一个骗局,有人说比特币的末日到了,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FBI 在报告会中提到,此次追回的比特币约为支付数量的 80%,剩余的 20% 则因为其它原因而暂时无法追回,不过,对于被勒索的公司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而且,FBI 此次的追回行动也再一次打破了比特币的洗钱神话,让人意识到比特币的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溯源、可追踪的。
不过,FBI 追回比特币的过程可能与大家想得不太一样,小雷注意到不少人认为,FBI 是直接破解了比特币的加密算法,从而把钱包中的比特币提走,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该算法被破解,那么我们该担心的其实不是比特币,而是全球金融体系是否在一夜之间崩溃。而且,SHA256 算法本身就几乎无法破解,想要破解该算法即使以目前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来运算也不可能实现,即使是被誉为下一代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在面对 SHA256 算法时也是很难起到作用。
所以,FBI 追回比特币实际上依靠的是自己对美国境内服务器公司的掌控以及互联网的了解,而且,这个对多家公司发动攻击的黑客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是过于大意。因为根据 FBI 公布的报告来看,此次能够追回比特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着不小的运气成分。
大家都知道,像类似的赎金、黑钱,基本上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其洗白后再取出,不管是现实中的货币还是虚拟币,皆是如此。即使是号称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在交易的时候也会对外进行广播,如果不对比特币的来源进行遮掩,那么很轻松就会被追踪到提现的地址,直接被找上门。
当然,估计在转移的过程中也是被 Dark Side 的人发现,所以最终没能将全部比特币进行转移,而是仅回收了 80%,而且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比特币的价格一直在稳步下跌,所以成功回收的金额尚不足 250 万美元。
有的读者可能依然是一头雾水,所以小雷再举个例子,一伙劫匪抢了银行的一箱子黄金,然后想要把黄金换成可以合法流通的钱,于是他们开始在各个据点之间转移,想让别人无法分清楚这箱黄金的来源。
整个流程的前期都很顺利,直到他们进了一间看似不小的酒吧,刚走进去,发现里面站着一群人,同时出入口还传来了上锁的声音,接着传来一个声音:FBI,You are surrounded。
至少,目前比特币本身还是安全的,但是在获得比特币后想要提现、洗白等操作的话,将会面临重重阻截。比如前几年备受瞩目的全球勒索病毒,该病毒制作者所获得的比特币赎金至今仍有不少无法取出,一直被政府严格监控。
这么说来,比特币就是安全的了?那么比特币为什么还是暴跌?首先,比特币的价格最近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定,只要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暴跌或暴涨。不过,本次也确实是受美国 FBI 追回比特币赎金的消息影响而出现的暴跌。
虽然不少人都将比特币视为一种纯粹的投资,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投资者、企业或组织暗地里将其作为一种规避现实金融机构追踪的货币来购买。这部分机构在此之后或因恐慌、或因其它目的,都有可能会出售掉自己的比特币,币价的下挫继而就引发了其余零散投资者和机构的抛售,最后让比特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
再者,大多数的比特币投资者对于比特币本身其实并不了解,所以在传出类似的重大不利好消息时,恐慌抛售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的比特币交易者来说,只要是通过交易所进行的交易,基本上就是公开透明的,交易所方面可以轻松找到交易双方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国内收紧了虚拟币的监管后,不少交易者因为交易中涉及黑钱而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
更有意思的是,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虽然赋予了其去中心化等特性,但是也同时赋予了其交易公开化的特征,所有区块间的比特币交易都会进行广播,相当于将一切交易信息都摆在了阳光下,让私下交易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直接交易整个钱包)。
实际上,这次事件与其说是证明了比特币的可追踪性,不如说是再一次证明了虚拟币市场的不稳定性,仅仅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消息,就可能带来一轮新的暴跌,对于各个金融机构来说,虚拟币市场是一个比股市还好收割 " 韭菜 " 的地方。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