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则社会新闻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
14 岁男孩遭高中生勒索,随后跳江身亡。
当男孩的家长说要报警时,高中生却叫嚣:" 报警好了,我未成年。"
今天蝉主就来聊聊未成年人犯罪:
《彷徨之刃》
小说剖析的,是关于青少年犯罪、性侵少女等等的社会争议话题。
2009 年和 2014 年分别被日本和韩国翻拍成电影,由王千源和王景春主演的中国版目前还未上映。
有缘的是,竹野内丰在 2009 年的版本曾经饰演办案警察,如今成为了一个经历丧女之痛,复仇心切的父亲。
所有的犯罪、复仇,都从一个晚上的惨杀案开始。
(本剧带来的视觉画面冲击极大,想完整观看的可以先做个心理预备,但本文可放心阅读。)
" 我杀了人,但我未成年 "
日本,东京。
主人公长峰重树(竹野内丰 饰)在妻子去世之后,一直和绘摩相依为命。
16 岁的绘摩,尽管在单亲家庭里长大,但在爸爸给予的爱下,也是非常懂事,经常利用课后的空余时间去做兼职。
父亲开玩笑和她说,不用勉强自己去打工,但女儿还是选择了出门。
一场无妄之灾,发生在那晚绘摩的下班路上。
她,被三个带着兴奋剂的不良少年盯上了,尽管已经发现不妥,却还是没能逃出魔爪。
被丢进车里之后,这群混混迷晕了绘摩,带到了一间脏乱不堪的公寓。
在中井诚离开没多久后,给绘摩注射了大量的兴奋剂。
眼前,还有摄影机。
经历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反抗过后迎来的是更猛烈的摧残,绘摩最终心脏骤停。
第二天,花季少女已经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
绘摩无助地求救,在极其凌辱、痛苦中死去。
而这所有,却被两个禽兽录下来刻成了光碟留作纪念,最后将尸体抛进河里。
想拜托警察,却被告知还不确定能不能立案,目前只能先去进行巡视。
迷茫之际,等来了警察厅的电话。
爱女突然惨死,当长峰再次见到女儿时,已经是在警方的验尸房。
但因为涉及到未成年人,所有疑惑都变得难以下定论。
在警方暂时的保护下,看着自己女儿的惨死,长峰变得绝望与无助。
甚至在最后,他是通过网络,才知道女儿生前遭受的残忍暴行。
可怕的是,他们抓住了法律的漏洞:
" 我们还是未成年人。"
是绝望的父亲和包庇的父母
未成年,就代表着法律对他们无法制裁。
长峰也无法获得任何信息,只能等警察的调查结果。
一直胆小的中井诚害怕一直被俩人威胁,也害怕查到自己身上,于是以匿名的身份,告知长峰,犯罪人的具体信息。
在长峰绝望之际,这无疑是一条可以为女儿做点什么的信息。
进门就看到许多被他们留下作纪念的拍立得,各种标签和日期。
她们都是受害者,意味着这群未成年人是惯犯。
打开后,是女儿正在被蹂躏的姿态、他目睹了这两个未成年人对她女儿犯下的一切罪行。
那一刻,长峰内心崩溃,心如刀割。
被怒气掩盖理智的长峰,拿起刀一下下的刺进敦也身上,伴崎不断求饶,却让他想起了自己求饶无果的女儿。
他不断逼问菅野快儿的下落。
当伴崎看着愤怒无比的长峰,瞬间也就明白了他的身份。
但他毫无悔过之心,反而说出一句令长峰痛下狠手的话:
在他进行极端的复仇时。
他的身份也从一个绝望的父亲变成了警察口中的杀人凶手。
他的目标只剩下一个:找到菅野快儿,为女儿报仇。
父母忙、散乱、不在乎、对孩子的疏于管教,导致三人一开始就坏事做尽、无法无天。
中井诚
母亲溺爱、父亲包庇孩子,教唆孩子给假口供,幸好自己不是杀人犯的父亲。
直到儿子付出代价,完结生命的最后一刻。
父母仍然觉得自己孩子没错,最后酿下大错完全是因为快儿的教唆。
菅野夫人觉得是警察先入为主,狂言这个年纪的孩子不都是这样的吗?
即便事实和证据已经摆在眼前,家长还是选择了庇护孩子。
孩子是家长最直白的教育成果,一旦承认了自己孩子的恶,也就间接否认了自己。
但一味的偏袒,真的是所谓的爱吗?
我想这也是其中一个需要让大家反省的地方。
东野圭吾的作品一直都在揭示人心与人性,在警察查案过程中,他们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但脱离了这个身份,他们也是为人父为人母。
如果看着自己孩子遭遇残害,可能也会崩溃与疯狂。
法律与道德,在此刻是矛盾的。
可以洗心革面,
但洗不去受害者的痛楚
正当警察苦恼于如何将长峰抓拿归案的时候,他寄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承认自己杀害了伴崎,也从来不想否认,他只想在被抓之前,能够为女儿报仇。
失去爱女的痛和绝望,只有此刻的长峰和同为受害者的家庭能感知。
作为父亲的他,一直不明白凶手为什么要以如此残暴的方式杀害她。
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女儿被人强暴失去生命,浑身赤裸像物品一样被丢弃。
两父女认真努力地生活着,不知花了多长时间才重拾笑容。
她未来本应该可以恋爱、结婚、生子,构筑一个家庭,但就是这么普通的未来,却被这群宛如野兽般的杀人犯夺走了。
这封信本来警察没打算公开,但最后却被记者公开念了出来。
媒体在这件事上看似关心,实则也是在夺取这件事背后的流量关注。
甚至希望长峰可以找到快儿,这样媒体就有新闻可写了。
少年法下的 " 杀人犯 " 无法制裁,意味着,长峰想要获得百分百的公正处决,基本不可能。
即便菅野快儿真的被捕捉归案,最多也就是五六年的牢刑。
坐完牢呢?洗心革面?还是继续作恶?还有受害者的痛楚呢?
也正因为最多也就是五六年的牢刑,三个犯罪少年才会如此嚣张。
而这样的犯罪少年,新闻上看到又何止这些。
2017 年 9 月,14 岁姐姐提菜刀追砍弟弟,确认死亡后就地掩埋。
2018 年 12 月,12 岁吴某康的弑母案,因为年龄不足,不用负上刑事责任。
弑母后,他说出的一番话也是令人感到后怕。
"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 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2019 年 10 月,14 岁男孩在家里残忍杀害 11 岁女孩,七刀致命,被警方逮捕之后又被释放。
2020 年,我国将刑事责任年龄降至十二岁。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少年法的建立,是以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相信一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们会改过自新。
但当遇到屡教不改的罪犯时却成了一把保护伞。
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始终需要正视孩子的阴暗面。
这样的影视剧主题放到现在也永不过时。
影视剧的出现也是希望社会能正视事件背后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