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6 北京储能电站爆炸事故的蝴蝶效应在 2 个月后开始显现,但出人意料的是政策对退役动力电池用于储能进行了类似 " 熔断 " 性质的处理。
而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到底什么地步算是健全,没有明确标准。这意味着,退役动力电池现阶段基本告别梯次利用于储能项目了。但要注意的是," 原则上 " 三字的出现,意味着政策还是为企业留有缝隙。
按照设计,每辆新能源汽车上一般装载的是一个完整的动力电池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使用寿命完成之后,这并不意味着电池就的使用价值就为 0 了,可以将这种电池回收后既可以拆解成模组或电芯,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等产品,也可以将多个完整的电池包并在一起,为风、光电等场景储能。而把动力电池作为储能梯次利用又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问题的最佳方案。
通用汽车最早推出的是沃兰特的增程车,他是 16 千瓦时的电池系统,他当时沃兰特有很多样车,里面电池退役了,当时跟 ABB 做了一个案例,将无组型或者放在车上的蓄电池重新整合成 25 千瓦 /50 千瓦时的模块化装置,可以放在美国的比如 house 里面或者社区储能里面,可以支持 3 — 5 个美国家庭的 2 小时电源供应,比如家里屋顶有光伏的话,可以跟光伏配合起来使用。
日本尼桑他最早推出的电动汽车品牌是 Life,他的这款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是 24 度电,后来由于电池性能的提高、能量密度的提高、成本的下降,他系统电池容量越来越高,达到 40 千瓦 /60 千瓦时的样子。2014 年,将 16 辆日产聆风的的退役动力电池和光伏配合使用,平滑光伏的输出功率。最开始,退役电池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比较低,是新电池一半左右的价格,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现在国内不少电动汽车企业,比如蔚来汽车、比亚迪、北汽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储能公司或者是储能项目,而一些大型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也会和电力公司等签订合同,将退役下来的车用动力电池转卖给后者,以实现更大二次或者三次利用,最大限度的开发动力电池的使用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的价格,形成资源的合理利用。而由此,汽车企业还可以进入能源行业,拓展一个更大的市场。
甚至今年 4 月 21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这是什么概念?目前新能源乘用车的电池装机量在 50-70KWh 左右,照此计算,新型储能装机可以直接解决接近 60 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的问题。
不过,416 的这次爆炸带来的后续影响将会使这个行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动力电池梯次利储能利用由此进入冰冻期,而何时解冻需要看技术的进步,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这将会使得其之前设定的商业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在逻辑上不再成立,而动力电池的成本控制和未来的回收利用都会因此而进行调整。
首先,从储能产品技术路线角度看,国外企业的储能产品主要采用三元路线(2019 年 55% 的全球市占率),本土企业则以磷酸铁锂为主(2019 年 41% 的全球市占率)。而电池储能的核心需求在于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其次才是能量密度。而从电池来看,目前动力电池多采用的是三元电池,这种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是安全性比磷酸铁锂稍差。目前电动汽车起火的也多是三元电池汽车。
除此之外,梯次利用的电池来源是比较复杂的,梯次电池存在不同的渠道,不管是集成商还是最终的运营商,目前缺乏电池相关的上游数据。对电池的寿命预测,包括其价值评价目前是很难有一个体系化的系统作为支撑。" 电池的寿命预测和价值评估没有办法,现在没有一个体系化的办法能够知道,很多电池连最基础的数据都没有,只能黑盒来处理,这个事就比较难做。" 有车企人士指出。
有行业人士更为犀利地指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在此之前就是伪命题。" 过往电池质量不太好,循环次数有限,再加上回收利用的成本因素,梯次利用的价值本身就不大,此外新电池的技术和成本都在改进,尤其是安全性和循环次数,使用新电池本身也已经具备一定经济性了。当然,国家更关心的还是安全性,梯次利用的电池来源参差不齐,一致性问题比新电池更加突出,这个因素是关键。" 该人士如此表示。
目前,多家电池企业在储能专用电池上进行布局。比如宁德时代,该公司在 4 月就宣布已攻克了 12000 次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储能专用电池核心技术,掌握了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统一调控、电池能量管理等系统集成技术。不管如何此次文件下发之后,对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将迅速发酵,而蝴蝶效应即将展开。
这么多的电池收回来以后,还能发挥作用吗?会不会变成难以利用的垃圾?这些电池该由谁来回收?如何回收?回收后又如何利用?在梯次利用到储能被暂停以后,这些问题开始成为这个新兴行业正在面对的难题。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