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的加速发展,中国品牌久违的信心又回来了。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日前举办的 "2021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 " 上说:" 中国品牌在技术层面已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
当然,他说的超越是新能源车技术,随后他话锋一转," 我觉得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变了,我们也并不反对,老百姓买合资品牌,但是在买之前希望可以到自主品牌的店里去看看,去开开,再去对比一下。"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品牌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但消费者不够识货。
新能源车实现部分弯道超车,
消费者也开始买单
事实又是怎样的?现在市场目光都集中到新能源车上,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两大核心指标,这恰好是中国品牌的优势。
在电动化领域,中国政府一早就对电动车采取了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包括提供补贴、免购置税、绿牌等措施,电动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诞生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内的世界级电池供应商。
此外,中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发展,也给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增添了更多的运用场景。
我们以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两大标杆车型——极氪 001 和特斯拉 Model Y 为例,前者的各项参数全面超过后者,订单远超预期。
市场也给予了回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 5 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21.7 万辆,环比增长 5.4%,同比增长 1.6 倍;1-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 95.0 万辆,同比增长 2.2 倍。
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也给予了肯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 " 第 11 届中国汽车论坛全体大会 " 表示,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标志的上半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四化创新发展的先锋和重要践行者。
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技术
新能源车给中国品牌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市场电动车的增速将达到 40%;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乐观认为,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 70%,2030 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中国的份额可以达到 60%。
新能源车增速再快,即使是市场份额最高的 5 月份也只有 10%,剩下的 90% 还是燃油车。
主机厂领导们所抱怨消费者 " 不识货 ",应该就是燃油车了,毕竟,燃油车还占大头。
不可否认的是,在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NVH、可靠性等方面与合资车还是有不小差距;消费者主要买合资车,不是不识货,恰恰是识货的代表。
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消费者买的不仅仅只看技术一个维度,而是拥有这台车的整个过程中它带给用户的综合价值:首先是物质层面的用车价值,包括商品价值、体验价值和保有价值;以及精神层面的共创文化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大家心目中,丰田动力也不是最强的,操控也不是最好的,但为何它那么受欢迎?
消费者不识货吗?当然不是!同事用的凯美瑞双擎用了 10 年,各项性能都几乎没有衰减;朋友 2006 年购买的锐志,没有任何大修犹如新车,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坏用着舒心才是重要的。
因此,奇瑞老总尹同跃说奇瑞要 " 再向丰田学习 100 年不为过 "。
之前的欠账太多,品牌力不足
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并非没有给过机会,有款中国品牌轿车曾以月销 3 万多的成绩位居轿车榜冠军;另外两款中国品牌大 7 座 SUV,成交价超过 20 万元,曾经月销 1 万辆,但这些车型后面都有些沉寂了,甚至还停产了,原因不难理解——在产品质量等方面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被伤透了心。
一方面是产品力不足,另一方面品牌的差距更大。
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毕竟,我们的汽车品牌大概是近 20 年发展起来的,而奔驰等品牌已经有 130 多年的历史。
品牌也是很感性的,但全球不少机构也对其进行评估,英国的 " 品牌金融 " ( Brand Finance ) 就算知名的一个,根据其最新发布的 "2020 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的十大汽车集团 " 排行榜,大众集团排名第一,1136 亿美元。
品牌的本质是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服务等价值,包含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
品牌包含方方面面,就拿现在大家都很看重的保值率来说,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按三年期的保值率来计算,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的差距大概有 10 个百分点,这是个巨大的鸿沟。
总之,要让消费者买单,中国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 | DA 彬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