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犹如闯关,对于彼此较劲的造车新势力们更是如此。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 " 中国品牌在技术层面已全面超越,到 2030 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 70%"。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国内车市新增长点,在广阔市场前景及逐步提升的销量面前,造车新势力们意识到 "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 的重要性。而提升产能备战未来增量空间,也反映出各造车新势力解答盈利考题的急迫心理。
在肇庆工厂投产仅 3 个月后,小鹏汽车就马不停蹄地开建了广州智造基地,设计年产能 10 万辆,并预计 2022 年建成投产。今年 4 月份,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又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北,与武汉经开区签约建设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其中整车项目规划产能 10 万辆,峰值产能可达 15 万 -20 万辆,预计 2023 年正式投产。
不同于小鹏汽车的多点开花,蔚来汽车选择继续扎根合肥。目前蔚来主要依靠和江淮合作的工厂进行代工生产,据了解,今年 1 月份,江淮蔚来工厂全线产能已达到 7500 辆。同时,江淮方面已经开始扩建工厂。到今年年底,江淮蔚来工厂将实现单班年产能 15 万辆,双班产能 30 万辆。而在今年 4 月 7 日,蔚来汽车的第 10 万辆量产车已经在该基地下线。
蔚来也在积极打造第二生产工厂。4 月 29 日,由合肥市与蔚来汽车共同规划建设的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NeoPark)正式开工。先期将投入 500 亿元,规划整车年产能 100 万辆。最新消息是,蔚来第二工厂将于明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按照规划,常州工厂的新车间预计 2022 年完工,届时年产能将会提升至 20 万辆,不过该数字和理想汽车计划的到 2025 年累计销量突破 160 万辆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不断寻找新工厂提升产能无疑也将成为理想汽车的新命题。
事实上,不止头部新造车,各家几乎都在为此而备战。
当然无论是扩充产能还是增加渠道,造车新势力们的目标无非是实现盈利。毕竟造车新势力车企前期研发、工厂建设、商业模式打造方面需投入大量资金,成本运营压力极大,但汽车作为长周期、重资产行业,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 在一日千里的结构性调整中,唯一能幸免于难的只有变革的引领者。" 主打面向未来的造车新势力们在此前的 " 生死决斗 " 中,还没有决出胜负便进入新一轮的竞争中。在电动化已经成为趋势的当下,传统车企早已觉醒,对手早已布满整个赛道,曾经的先发优势也几乎全无,对于新造车而言,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屯到最多的粮,早日通过规模化实现盈利的新赛点,才能在这场竞赛中拥有话语权。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