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判官
" 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得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如果问王家卫的电影什么最关键,那务必是时间。
你十年前点开一部王家卫的电影,十年后再去看会感觉看的是另一部电影,你十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听说他要拍一部片,十年之后他还在拍那部片。
跟其他导演拍电影越拍越顺手,从几年拍一部到一年拍三部不同,王家卫的电影制作周期随着他的导演技巧越纯熟而拉得越长。
杨德昌说看电影让人类生命延长了三倍,那王家卫可能需要十倍。
王家卫的电影,以其部部精品、迷人的个人风格、神秘且自由漫长随性的制作过程而闻名,港片黄金时代的半壁江山以及一线巨星的人生代表作,几乎都和王家卫脱不开干系。
前选美亚军张小姐透露:" 我知道他不用剧本,并且他是根据角色来发展故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他从一个镜头找到另一个镜头的灵感,我花了很长时间‘原谅’他这样的工作方式。因为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能把一切都先准备好再开始拍摄,而不是让三四十个人每天在现场等你找到灵感。"
梁先生遭遇到的,类似于在拍《阿飞正传》时连吃了二十七个梨子,最后成片里他整条线索被删减,只留下了片尾一个三分钟的镜头,那二十几个梨子连半片都没出现在电影里。
王家卫电影的删减很少是因为片长或者节奏,而是大段成结构性的直接砍掉故事的不同发展方向或者整条线索,许多演员陪王家卫消耗掉的时间就此不翼而飞。
《东邪西毒》里原本出演桃花公主的王祖贤以及其他演员原定饰演的角色片段;
《花样年华》中周慕云与苏丽珍家人的正面镜头;
《2046》中的张曼玉以及木村拓哉、董洁、张震的大量戏码;
王家卫监制的作品同样有这个问题,《摆渡人》本来有陈妍希出演的一整条线索,但成片却 " 一剪梅 "。
王家卫是一个不依赖前期筹备,而将故事创作与拍摄同步开展的导演,他的前期文本仅仅用于参考和定一个基调,最后会根据现场的灵感和状态进行完全不同的发展、尝试与重构。
王家卫的故事与剧本,是在拍摄现场和剪辑台上,用胶片进行反复的尝试与排练创作而成的。
王家卫,是一个用电影来写电影故事的人。
这样的方式,与经过系统培训的方法派表演核心确实是背道而驰的,方法派需要进行提前的准备,对人物、角色、戏剧内容、调度等等技术与情感方方面面的东西做一个完整的了解,通过揣摩设计好的东西再发展为肢体、台词与表情上的创作,所有的表演是建立在 " 已知 " 上。
王家卫的电影所用过的演员,现在都是众所周知的 " 神级 " 人物,但不少人在出演王家卫的电影之前,都还带着 " 偶像 "" 花瓶 " 的贬义 title,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在王家卫之后,才真正走上了 " 影帝 "" 影后 " 的传奇之路。
梁朝伟一直与王家卫合作的原因,就是他用上四十万尺的胶片,其中三十万尺都是留给演员塑造角色的,让角色在过程中慢慢变得立体,这样的手法反而会比提前拿一个完整的剧本给到演员在短时间凭空去捏造一个人的背景与性格要容易得多。
当然,这样的方式对已成为明星的大多数演员来说,受档期与工作时效的种种限制,很难完全配合王家卫的步调与创作模式。
包括与王家卫两度合作的章子怡也曾经说过,初次跟王家卫合作的时候,很紧张,但是通过《2046》的白玲,章子怡意识到这种方式可以不需要靠任何准备、设计、提前的彩排,在感受角色的过程中,就能碰撞出极具冲击力与感染力的表演。
事实上,作为依靠情绪来工作的演员,势必在表演中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传递情绪的方法与手段。而作为艺术家的导演们,或多或少又都带着怪癖来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势必很难拿平常工作的思维模式来对标。
这也是大部分导演,一直以来都会跟同一套班底,包括制片、摄影、编剧、演员、剪辑、美术、造型、配乐来合作,这是因为只有这一套班底,会适应、理解并符合导演们不同的工作模式与创作习惯。
这也许是,有事没事飞去伦敦喂鸽子的梁朝伟,会一直跟因为喜欢足球所以跑去阿根廷拍了一年电影的王家卫能完美合作的原因。
部分截图来自 @亭林镇无业青年
设计 / 视觉:LVV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