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很多人除了皮肤干之外,还总会觉得上火,导致口干、口渴。
在传统医学看来,“口干”不仅仅是上火的表现,还可以反映出很多健康隐患。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引起口干的原因,并教你科学补水。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 申子龙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研究员 赵飞虹
“口干”不仅仅是上火中医面诊时总爱问一句话:“你平时口干吗?”
作为辨证时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口干”会反映出以下健康问题。
湿热内蕴
这种口干并不想喝水,多伴有口中黏腻、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发黄等症状。
可冲泡代茶饮:取白茅根10克、芦根10克、藿香6克,用开水冲泡。也可食用药膳:取生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粳米150克,同放锅内煮粥。
胃火炽盛
这类原因引起的口干最多见,表现为口干舌燥、喜冷饮、饮水量多,多伴有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舌体红、舌苔黄等症状。
平时自我调理,可取黄连3克、乌梅10克,冲泡代茶饮。药膳可选凉拌苦瓜,常吃能清胃泻火。
阴虚火旺
这类人会出现津液不足,产生“虚火”,特点是夜半咽干,多伴有腰酸乏力、手足心热、盗汗、舌体瘦小且少苔。
取麦冬10克、天冬10克、生甘草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还可用百合30克、山药30克、银耳15克、粳米150克,煮粥食用。
血脉瘀滞
其特点是口燥,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多伴有口唇暗、舌头有瘀点、舌下络脉迂曲等症状。
可取红花3克、生山楂6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山楂15克、粳米50克,同放锅内煮粥,活血化瘀。
水饮内停
这类问题表现为口干但不想饮水,饮水后胃部不适甚至呕吐,多伴有头晕、小便量减少、舌体胖大等症状。
可常用桂枝6克、茯苓6克冲泡代茶饮,还可按摩中脘(脐上4寸处)、足三里(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神阙(肚脐窝处)等穴位健脾和胃。
上热下寒
表现为口干舌燥、怕热出汗、下身畏寒、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水肿。可用肉桂3克、黄连3克冲泡代茶饮。
让你口干的7个原因除了以上健康问题或喝水太少,一些生活习惯和疾病,也会导致口干、口渴。
1、吃得太咸
体内每潴留1克食盐,就需111.1克水与之配成“生理盐水”储存在组织。白天吃得过咸,人体为排出多余盐分,就需要消耗更多水分。
2、压力过大
长期处在慢性压力中,压力激素会让肾上腺疲劳,消耗更多的水分。
3、妊娠、更年期
妊娠、更年期女性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唾液分泌也会受到影响。此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降压药、止泻药时,也常常出现口干现象。
4、年龄增长
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唾液腺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唾液分泌量变少,人易出现口干。
5、糖尿病
口干、口渴作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往往伴随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6、干燥综合征
半数以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会有口干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讲话时、进食固体食物时需要频频饮水,有时在夜间也需要起床饮水。
7、甲状腺疾病
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增快,人体所需水分也随之增多,常常感觉口干舌燥。此外,甲亢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多汗等症状。
日常怎么缓解口干在排除疾病因素引起的口干后,生活中可以通过改变习惯,帮身体补点水。
口渴时慢点喝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天的推荐饮水量为1700毫升,女性为1500毫升。
需要提醒的是,越口干,喝水越要慢,若猛喝水可能出现腹胀、胃痛等症状,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负担,还可能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
应匀速小量间断补水,一口一口地慢慢喝。每次150~200毫升即可,如果觉得不够解渴,过3~5分钟后再喝一点。
控制好水温
春季气温有所升高,很多人喜欢喝凉水甚至冰水,这样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从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
喝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水里加点“味道”
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可以有效缓解口干,如果觉得没味道,可以适当喝点带“味”的水,比如,柠檬水、蜂蜜水、菊花茶等。
几个时刻注意补水
早上起床后。此时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起床后可适当喝些水。晚上睡觉前。人熟睡时,体内水分通过出汗、呼吸不断丢失,睡前喝点水,但不要超过200毫升。洗完澡后。热水澡会令血流量增加,洗后应小口慢速喝一杯温水。尿变黄时。尿液呈浅黄色表明喝水量足够;若尿液较黄,要立刻饮水。运动期间。运动前要喝水,运动过程中每隔半小时应适当补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肝硬化、急慢性肾炎、肾衰竭、严重胃肠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的老人,喝水应遵医嘱,不要过量。
肾脏、心肺功能不好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饮水要求,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