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了最新报告,其中提到了美元最新国际支付比例继续提升,达到了47.3%,美元的份额环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而欧元的国际支付比例为21.9%,环比下降1.3%,更低于2023年年末的水平,如果拿欧元现在的数据,与2023年初37.88%数据相比,欧元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导致美元在国际支付比例上升,欧元在国际支付比例下降的原因是,美元的不断升值。自从美联储在2022年持续加息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上升,这就导致了大量游资抛售其他国家的货币,换成美元。这样一来,美元在国际支付比例也持续攀升。受此影响,不仅是欧元汇率下跌,并且欧元在国际支付比例也出现大跌。
而除了美元、欧元之后,英镑仍然位列第三,占比为6.5%。而令人欣慰的是,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为4.69%,位居全球第四,超过日元。对此,有不少学者对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太低,而提出两点质疑:
一方面,现在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只有4.69%,还不到5%,这与中国GDP规模达到世界第二,占美国GDP比重近70%的综合经济实力,不相匹配。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外汇储备也高达3万亿美元,而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却只有不到5%,这实在难以令人置信。
实际上,中国在国际支付份额不到5%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SWIFT系统并不能完全覆盖人民币的交易:第一,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没有算在范围之内。原因是SWIFT早就把俄罗斯给踢出系统了。所以,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数据并没有记录下来。资料显示,2023年中俄贸易额只有2400多亿美元。中俄贸易80%是以人民币来结算的。
第二,中国早已经有属于自己的国际贸易结算系统,名字叫CIPS系统,也就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从去年开始,我国已经推出了一体化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这意味着,CIPS系统不再需要通过SWIFT系统就能完成结算交易。
虽然,中国现在推出的这个CIPS系统使用的国家并不算多。但CIPS系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而且,由于CIPS系统的推出,也能进一步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从目前来看,中国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实现了世界第二,而且制造业规模也是全球第一。但是,在金融实力方面,还远未达到与自身匹配的程度,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而随着我国CIPS系统的推出,以及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份额的上升,相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快速推进。人民币将会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国际结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