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压缩机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松下压缩机撤离广州的背后 [打印本页]

作者: 钛媒体    时间: 2024-4-27 04:00
标题: 压缩机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松下压缩机撤离广州的背后
文/王新喜 松下刚把光伏面板和电池生产线撤回日本,近期关于日本高端空调压缩机工厂要迁回日本的消息又一次引发业内热议。对于空调来说,最能体现核心技术的部件是压缩机。压缩机之于空调,类似于手机芯片以及汽车的发动机。 松下压缩机撤离广州这个消息早在2023年6月就曝出来了,根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在日本国内销售的松下空调,约 9成是在松下广州工厂生产。但从 2023 年起,松下的高端空调将悉数在日本本土生产。


而从2024 年也就是今年开始,松下的中端空调也将改为在日本滋贺县的草津工厂等地生产。这意味着松下空调在中国市场的败退,只能收缩产线,将产能迁回日本本土。 松下为何要将压缩机产线与空调产能迁回日本本土呢? 在今天,只有1.5%的市场份额的松下空调在中国市场销量已经很难支撑它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松下电器在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从一开始就凭借科技创新、先进压缩机的技术支撑和贴近消费者的产品理念,得广泛的好评,占领空调行业的头部位置,90年代,中国空调行业快速发展,1990年至1997年间,中国空调产量年增长率高达69%。松下也吃到了行业增长红利,彼时,东芝、大金、三菱等一大批日本空调企业也都进入中国。


2005年之后,随着格力、美的、奥克斯等国产空调的崛起,以更低的价格杀入中低端档位后,在家用空调市场,松下空调的产品定价主要集中在3500元以上,定价远高于国产,成本控制力打不过,又犯了路线错误,在国产空调重视家装空调的同时,松下却是错误的主攻工装中央空调市场,后来意识到路线错误,但已经来不及了。后来的几年,整个日系空调市场份额从十年前的50%以上骤降至十年后的5.5%。 因此,如果松下在中国很赚钱,那么松下肯定会在中国扩大投资布局。正因为销量与盈利在不断收缩,只能不断精简产线,把核心的东西迁回本土。 近两年,松下接连不断的关停上海、深圳工厂,市场份额直接从巅峰时的40%骤降至现在的1.5%。 这背后是一种无奈,中国家电市场太卷了,成本战与价格战,松下吃不消。 但松下把高端压缩机产线迁回本土,对中国市场有没有影响呢?客观来看,影响是存在的。 高端先进压缩机的缺位背后 从国内空调的现状来看,海尔、美的、奥克斯、海信、康佳等品牌都没有自己的自主研发的压缩机。美的现在大部分空调用的是和东芝合资搞的美芝压缩机,主要技术输出来源是东芝。 美芝压缩机是全球销量最高的压缩机,海信、奥克斯、小米、康佳都在用。海尔用的是海立、三洋、三菱电机压缩机。


目前只有格力有自研的凌达压缩机,但格力凌达压缩机只能算中低档,与松下、东芝等高端压缩机还有距离。 也因为如此,国产空调尽管在国内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压缩机尤其是高端空调的压缩机对外依赖度较高。 松下高端压缩机产线的撤离,对于中低端缩机产线影响不大,高端压缩机也不止松下一家。但国产空调高端压缩机大多来自日本松下、东芝、日立、三菱或合资生产的压缩机,海尔格力美的空调压缩机的进口部件也主要来自于日本的东芝、美国的康普和德国的比泽尔。


某种程度上,高端压缩机的缺位,有点类似于国内半导体行业在EUV光刻机的缺位。 在光刻机领域,有DUV与EUV两种,我们在14nm的芯片能自己搞定,但到了7nm芯片,就必须要依赖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因为只有它家才能生产7nm以下的芯片。但在光刻机领域,EUV光刻机被卡了脖子。


现在在空调领域,有点类似,格力有自研的凌达压缩机,但是进口的质量更耐造,最先进的压缩机都是进口的牌子,比如松下压缩机一直以平稳运行、制冷迅速等特点而闻名,其无极正弦波变频技术与蓄热技术,都是行业一流。 中低端用国产,高端用进口的局面还没有改变 现在松下撤回日本,很多人认为这是国产空调在竞争中胜出的结果,因为国产空调成本控制能力一流,能卖低价,松下打价格战打不过,只能撤回日本了。 有网友发问,日本一直掌握空调的中高端压缩机技术,现在撤走的话,国产企业到底究竟能不能顶上这个位置? 客观来说,还不能。


在今年1月,格力推出了一款售价29999元的玫瑰空调,在外观上遭遇了网友的嘲笑,从销量来看,玫瑰空调卖的并不好,作为中国空调市场的一哥,格力为什么卖不好高端空调,根本原因在于压缩机技术还不足以支撑高端品牌溢价。


之所以国内空调厂商在高端空调产品领域要进口日本压缩机,是因为压缩机决定着空调的性能与能效,而日系能效是长期排名全球第一。 而国产一级能效空调与日本一级能效空调在能耗、制冷效果、噪音、价格和维护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国产一级能效空调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而日系一级能效空调在能耗、制冷效果和噪音方面、质量稳定性要更出色。


现在国内空调企业在压缩机上大多数是依赖国外,国产压缩机更多是自产自销,产品噪音大,在产品性能与能效等方面还不足以支持高端溢价。中低端用国产,高端用进口的局面还没有改变。 压缩机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我们是时候改变现状了 有行业人士痛心疾首的表示:当前在国内空调市场存在一个很不好的倾向,东芝和美的合资的美芝压缩机,明明在给多个空调主机品牌供货,但是,国产空调在使用一两年后声音就如同拖拉机,而日资品牌却声音变化不大。什么原因?采购价格不同,检测标准也不一样,因为这些国产品牌并不打算以质取胜,而是要用低价来赢得市场。至于这样的空调能用多久,噪音太大怎么办?厂家的算盘很清楚:只要能撑到出保,剩下的与我何干? 也有用过松下空调的网友表示:95年买的松下空调,98年买的日立,到现在快30年了,到现在没问题,没修过一次,后来买的国产品牌都修过,质量不在一个档次,价格战松下退出了,不等于质量退出了。


确保一件产品能用很多年是日本制造业的一种思维惯性,在很早之前,丰田章男也曾对外强调丰田车能开40年。 而在空调行业,董明珠却在建议强制报废,理由是,家电产品用久了会带来很多后遗症。


但事实上,这背后却是空调行业产品耐用性、质量还有待提升的一个侧影。 因此,这提醒我们的企业,不能一味沉迷价格战与成本战,市场饱和之前就要思考如何在技术层面突破天花板。 松下虽然撤离广州了,但是它的压缩机依然还是卖向全球,类似日本的手机产业,虽然在智能机时代败退,但是手机行业很多的关键元器件往往都需要依赖日本,比如电容电阻、电感器、摄像头模组,传感器,射电零件、屏幕、声音原件、图像传感器等等,日本在手机行业依然在赚大钱。


空调行业是制造业,压缩机也是一个制造业的缩影,在制造业很多领域,我们最终也是要面向全球市场,但在元器件领域,国内很多时候能做出来,但想要做到高精度,高稳定性、高质量与耐用性却并不容易,这一点却限制了发展的高度。国产空调做不了先进的高端压缩机,长期依赖价格战,可能不利于国产空调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与突围,这也要从我们的商业模式上找原因,改变低价为核心的竞争模式,更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早的突破天花板,走出高端压缩机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