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石榴地产董事长崔巍的“惊天一跪”引发社会关注。当着媒体的面儿,崔巍一把鼻子一把眼泪回顾创业的不易与合伙人桑春华的忘恩负义,自己被小人在背后捅了刀子。
说到激动处,他直接跪了下来,似乎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
下跪的照片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
但事件突然发生了逆转,另一位当事人桑春华打破了沉默,揭了崔巍的老底。原来,崔巍的哭诉、下跪很可能是在演戏,目的是转移舆论的目光,以便掩护老婆、小孩转移资产。
目前,崔巍的“逃亡计划”已完成了第一步,老婆和五个小孩均已加入美国籍。
他自己则暂时留在国内,借助深圳某个渠道不断地向海外汇款。等到掏空公司后,他便会去美国与家人团聚。
为了资产转移,崔巍综合了许家印等“前辈”的做法,认真学习他们的“长处”。
从某前辈身上,崔巍学会了“叠床架屋”,将公司搬到了海外。表面上看,石榴集团是一家注册地位于北京的地产公司。实际上,石榴集团的所有权早已属于海外。
崔巍先在某个避税小岛上注册了一家名为“Yan Shan Limited ”空壳公司,再将石榴集团的股权转到这家空壳公司的名下,他通过持有海外公司的股份,间接持有石榴集团的股份。
从许家印身上,崔巍学会了“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股权在外、老婆孩子在外,自己留在国内做“裸商”。这么做的好处是,即使出事了,国内也无法追讨转给老婆孩子的钱。
从某前辈身上,崔巍学会了“美式思维”,提倡向某前辈学习——赚了钱就要走。并在公司管理中仿效美国制度,建立了“大法官管理法则”,将“美国精神”融入到了公司日常管理中。
难怪合伙人桑春华会指责崔巍是“中国皮美国心”,崇拜美国到家了。
董事长老底被合伙人揭开后,借贷给石榴的金融机构有点慌,纷纷询问真实性。
崔巍避重就轻,反复强调:“用个人生命担保,不会出现任何一笔违约。”未正面回应转移资产和家人的国籍问题。
但从前段时间,崔巍注销了海外公司,将石榴集团的股份重新注入国内公司这一举动分析,他确实曾经有过“跑路”的想法。只不过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打乱了部署。只好将公司转回国内,向债权人表明自己没有“跑路”的意思。
当然,崔巍还留了一个后手。今年2月,股权转回国内的同时,他将董事长的位置转给了老婆。
等于说,现在石榴集团的法人是一位美国人。这么做的用意或许是,以后公司欠债了,也不会影响崔巍的征信,他不会被“限高”,可随时买机票飞往美国。
崔巍、桑春华本是一对“师徒”,两人相识于1998年。当时崔巍在北京卖二手房,生意一般。认识桑春华后,对方邀请他做新房生意,表示卖新房的利润是二手房的数倍,两者付出的精力却是一样的。
于是,崔巍、桑春华相约以7比3的比例,成立了一家公司,帮青岛的开发商卖新房,三年赚了1000多万,合作得很愉快。
有了一定资本后,两人回到北京,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尝试当开发商。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经营的有声有色,两人的股权关系变成了58%对42%。
2021年后,地产遇冷,公司冲击上市失败。桑春华见上市无望,便想分钱退出。崔巍提出只能按25%股份折现,理由是自己对公司的贡献更大,理应多分点。
42%的股份变成25%,换谁也接受不了,两人积累了20年的矛盾,终于爆发。
崔巍让人举报桑春华“生活不检点”“男女关系混乱”。桑春华爆料崔巍“崇拜潘石屹”“老婆孩子已移民美国”。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实事求是地说,桑春华的要求较为合理,毕竟他的诉求就一点:按照既定的股权分家。
崔巍虽有很多少分钱的理由,比如桑春华曾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已经拿过不少钱走等,但约定好的股权分配就是契约,契约的法理高于情理。
如果认为自己付出得多,吃亏了,就该多拿股份,那么那些天天为公司加班996付出的员工,是不是更该多分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