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 就解决揭露食品安全的人?(图) [打印本页]

作者: 队长手记    时间: 2024-7-12 18:30
标题: 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 就解决揭露食品安全的人?(图)
在“煤油”混装事件发生后,有一批人把矛头指向了新京报的记者,企图转移矛盾,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就想解决揭露食品安全的人。对此,队长是坚决反对的。我们今天封杀记者,明天就还要接着吃地沟油,吃化工油。当出现问题,如果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打击犯罪,而是打击记者,那我们永远也吃不上放心油。在新闻领域,有一个很特殊的职业:调查记者。什么是调查记者呢?就是那些深入一线,以身入局,卧底调查,揭露富士康13连跳、揭露东莞色情产业、揭露地沟油、揭露三鹿奶粉等社会下水道的记者,他们也被称为“社会扒粪人”。 什么叫“社会扒粪人”?就是把这个世界上,最阴暗、最丑陋、最恶心、最肮脏的一面,像扒粪一样,扒出来,摊到世人的面前,令所有人恶心、想吐。可只有这样,才会驱散阴暗,推动社会走向光明。只有把粪扒出来,才能转化为社会的养料,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美国的新闻史上,就发生了著名的“扒粪运动”。1905年,美国调查记者厄普顿·辛克莱,卧底芝加哥的一家屠宰场,全程目睹了病死猪肉,被制成香肠。由此,厄普顿·辛克莱写下轰动全美的调查报道:《屠场》。《屠场》一经问世,彻底引爆了全美舆论,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不敢吃香肠了。紧接着,美国国会迅速通过《纯净食品与药品管理法》、《肉类检查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大的。有了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更多的美国记者加入深度调查行列,对美国社会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扒粪运动”。中国的调查记者也曾在传统纸媒时代,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岁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歌猛进,各行各业野蛮生长。在2001年,中国出现了一篇惊艳全国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可很少人知道的是,中国揭露地沟油第一人,与《赤兔之死》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他叫蒋昕捷。


他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就进入了中国青年报。2010年,他发表《围剿地沟油》一文,迅速引爆舆论,人们开始了解到,原来各大餐馆餐桌上的油,来自于下水道!但蒋昕捷只是中国调查记者中的微小一员,在高峰时期,中国拥有上千名调查记者,像写出《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简光洲、《卧底番禺传销》的傅剑锋、卧底东莞太子酒店的央视记者舒悦,还有曝光雷政富不雅视频的朱瑞峰等。


这些调查记者,扒出了这个社会上最丑陋的一面,也是专业的“扒粪人”。在队长上学的时候,还有衡阳都市报记者,卧底学校食堂,曝光“霉米粉”事件。当“霉米粉”一经曝光,学校食堂就没人去了,学校被迫更换食堂供应商,贴出所有的食品合格证。可以说,这位调查记者凭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了我们学校的食品安全。 可如今,中国调查记者只剩几十个人了。这仅有的几十个人,也都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大官媒才养得起调查记者,还有钱投入深度调查报道。要做好一次深度调查报道,往往需要好几名记者,甚至十多名记者,组成一个庞大的团队,深入一线,全国跟踪,全面取证,在无懈可击的情况下,写出详细报道。 为什么新京报记者会被质疑?就是因为,他们的团队不够专业,没有把“化工油”从哪里来,运到哪里去,是谁承运?谁在混装?为什么监管会缺失?这些问题,没有一一给出答案,才会被某些人抓住辫子,疯狂攻击。但在队长看来,在新媒体时代,能把事情揭露出来,就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了。


为什么中国的调查记者会越来越少,甚至彻底消失?调查记者是怎么死掉的?根本原因就一个:媒体的商业模式彻底变了。 在传统纸媒时代,新闻是单向传播的,信息渠道相对闭塞。单向传播的好处就是,调查记者不需要担心文章没人看。一份大报纸,每年发行数量少则数千万份,多则上亿份。作为读者,没有选择的余地,报上刊登什么,自己就看到什么。电视也一样,电视台播放什么,观众就收看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调查记者揭露一次地沟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渠道传播,就能传递到千家万户。记者本人凭借一篇调查报道,就能名扬天下。紧随其后的则是,名利双收,开专栏,成为中国著名记者,甚至年入百万也不是梦。


在名与利的双重推动下,调查记者吸纳了新闻行业中顶尖的精英人才。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邪恶力量斗争到底。就算大官媒拒绝发布的报道,独立记者也能依托于个人影响力,打通传播渠道。这就形成了一个“个人名利与社会公正”的正循环。作为报社,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也愿意投入巨资,支持深度调查报道。毕竟,影响力越大,发行数量越多,广告招商就越多,赚得才越多。 可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它对媒体传播的形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媒体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送方,读者也有了广阔的阅读选择权。而且,在短视频平台上,除了重大新闻外,还有大量的“奶头乐”。信息被分散了,人们的关注度也被分散了,大量的读者、观众沉浸于“奶头乐”,乐此不疲。


就算是最顶尖的调查记者,写出来的报道,也可能无人问津,掀不起一丝波澜。为了求稳,求高薪,慢慢的,大量的调查记者就加入了网络媒体公司。比如,去腾讯新闻部、去阿里公关部,去抖音媒体部,当管理层去了,不再从事一线调查的深度报道。 调查记者领域的资深人才就没了。没有老人带,新人也不愿意扎根一线。为什么姜萍被捧为“中专数学天才”这样的假新闻,会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大官媒所转发?发了之后,又全部删除。根源就在于,没有人去实地采访,也没有人去验证真相。为什么“巴黎丢作业本”这样的网红虚假炒作,会引起大量官媒跟踪报道?因为这些记者根本就没有去实地采访,也没有去一线调查,完全被网红编造的剧本所玩弄了。


调查记者,往往代表着媒体的公正与良心。可如今,媒体机构不愿意投入重金去养调查记者了。调查记者凭借一篇文章,名满天下、名利双收的时代也日渐走远了。调查记者成了一个既不赚钱,也不得名的鸡肋职业,精英人才的撤离也就不可逆转了。 调查记者奔赴死亡的另一面,是司某南、胡某进之流,成为新时代的吹角者。这代表的不是新闻,这是新闻界的下水道、媒体业的地沟油。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