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突发!加拿大签证大改革 华人探亲、签证受影响(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news18    时间: 7 天前
标题: 突发!加拿大签证大改革 华人探亲、签证受影响(组图)
突发!加拿大又收紧签证政策了!不再默认签发10年多次往返有效期, 时长将由签证官自行裁定!





加拿大移民部(IRCC)在最近的更新中调整了签证政策,从2024年11月6日起,不再默认签发有效期最长达10年的多次入境旅游签证,而是由签证官自行决定签发单次或多次入境签证,并确定适当的有效期。 多次入境签证允许持有人在签证有效期内根据需要多次从任何国家进入加拿大,最长有效期为10年或旅行证件或生物识别信息的到期日(以先到者为准)。 移民部官网11月6日更新的单次或多次入境签证的签发指南如下:





图源:chugoimmigration.com 签证官可以根据判断决定是否签发单次或多次入境签证。需要考虑下列4个因素: 1. 访问目的 申请人是否是为了参加一次性活动(例如会议、培训课程或旅游)而来,或将定期返回加拿大(例如探亲)?申请人是否是免许可证的短期学生或工作者?他们每次旅行是否都需要父母授权(例如无人陪伴的未成年暑期项目参与者)?此次探访是否出于同情目的(例如照顾病危或垂死的家庭成员)? 2. 资金 申请人是否有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例如工作),足以资助多次访问加拿大?如果加拿大的接待人(家人或朋友)将承担申请人的费用,是否提供了关系证明,并且接待人在加拿大是否有固定住所?接待人是否还邀请了其他人?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所有受邀者的多次访问?资金是否由申请人的雇主提供(例如一次性会议或商务活动)?雇主是否已提交证明这一事实的信函? 3. 医疗 申请人是否表明其健康状况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申请人是否前来接受医疗治疗?申请人是否提供了缓解计划,例如健康保险证明?如果是,其有效期是多长? 4. 其他因素 申请人是否表现出与其祖国的紧密联系,例如就业或家庭义务?申请人是否曾出国旅行?他们之前是否曾前往加拿大?如果是,他们是否遵守了签证条款和条件?申请人以前是否被加拿大或者其他国家拒签过?


图源:Canada.ca 签证官如何确定有效期 对于多次入境签证,签证官可以决定签发有效期短于最长有效期(10年或护照/生物识别信息的有效期,以先到者为准)的签证。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此次访问是否有短期目的,例如商务访问者根据保修或销售协议提供售后支持?申请人在当前居住国的身份如何?他们与居住国和加拿大的联系会随着时间变化?申请人所在国家的经济或政治状况是否不稳定? 这意味着,未来申请来加拿大旅游、探亲的人,可能只能拿到单次入境签证。目前尚不清楚已经递交申请的人是否会受到最新变化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单次入境签证可能会让游客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行程,或者旅行结束后得等更久才能再来,这会增加成本和规划难度。同时也可能对加拿大的旅游业造成影响,但也可能让游客更珍惜在加拿大的时间,从而增加消费。 对于这一改革的原因,加拿大移民部尚未给出具体说明。不过可以推测,这可能涉及加拿大当前的移民政策调整和进一步削减临时居民的计划。 大批华人受影响 消息一出,很多华人网友都炸了。 “昨天刚递交,晕了。”


“前几天递交的,看到这个也是天塌了。”


“我真服了,还没给我父母递交呢......”


“以后10年多次出入签不保证给,可能变成n年多次,这个n由签证官量裁?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搞移民政策如烙大饼呗。”


这项新措施是在加拿大总理杜鲁多的政府宣布减少永久和临时移民数量之际出台的。上个月,移民部长马克·米勒表示,加拿大政府本应该更早采取行动,遏制导致住房危机的临时移民涌入。 米勒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移民潮变得“势不可挡”。他承认:“我们确实要为此承担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在临时居民涌入方面,我们或许应该早点采取行动。”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加拿大将有超过100万临时居留人士随着签证到期自行离境。米勒表示,加拿大将驱逐那些未按规定离境的人。 米勒还补充说:“临时就意味着临时,永久就意味着永久。” 来源链接:https://www.canada.ca/en/immigration-refugees-citizenship/corporate/publications-manuals/operational-bulletins-manuals/temporary-residents/visitors/three-types-visas.htmlhttps://www.news18.com/world/canada-overhauls-visa-policy-ends-ten-year-tourist-visa-validity-9112143.html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