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冬天是道坎!这5种怕冷的反应,可能是脑血管病前兆(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生命时报    时间: 2024-11-12 14:30
标题: 冬天是道坎!这5种怕冷的反应,可能是脑血管病前兆(图)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道坎。提起这类疾病的预警信号,很多人首先想到胸痛、憋气或者头晕。事实上,一些脑血管病症状和“寒冷反应”相似,无法及时识别可能延误治疗。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哪些脑血管病症状会伪装成寒冷反应,并给出一份预防攻略。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 万继峰 脑血管病包括哪些病? 脑血管疾病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及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等其他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慢性脑缺血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临床数据显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就诊的人数会明显升高。 研究发现,气温每降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当气温降到12℃以下,更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发作。 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冬季气候偏干,特别是北方地区供暖,会加重干燥状态,人体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粘稠度过高,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就容易堵塞;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过冷过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剧烈收缩或扩张,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更易脱落,加大血管堵塞风险; 天冷后,人们的活动量相应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流减少,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 5种脑血管病症状,很像寒冷反应 由于脑血管病的某些发病症状,与身体应对寒冷的反应类似,很容易因误判而错过最佳诊治时机。 生活中,当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以下症状,需要警惕是脑血管疾病的信号。 四肢寒冷与麻木感增强 天冷时,血管会收缩以减少血液流动,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四肢供血减少,使人出现四肢寒冷与麻木感。 随着机体调节机制发挥作用,血供马上改善,症状也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但如果症状长时间不缓解,应警惕脑血管疾病风险。 肢体无力或活动障碍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诱发脑血管疾病,致使肢体无力或活动障碍。 寒冷还可使血液更粘稠,从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阻塞脑血管,可导致脑卒中。
血压升高且难以控制 血管自然收缩,会使血管阻力增加; 寒冷还会使交感神经系统活跃,导致肾上腺素等上升,刺激心脏收缩力和心率加快; 人的活动减少、久坐时长增加,使出汗减少,血液中的钠含量相对增加,吸引水分留在血管中,导致血容量上升,这些都会使血压升高。 另外,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当人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寒冷的室外,也可对血压产生影响,诱发脑出血。 情绪波动与性格改变 血清素是一种可改善情绪的神经递质,其减少会使人产生抑郁情绪。随着日照减少,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抑制脑内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合成。 冬季人们社交和户外活动减少,可能产生负面情绪,这也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频繁头痛 室内外温差较大,易导致头部血管收缩或舒张; 人们寒冷时倾向摄入高热量食物,可导致血脂升高; 天冷人更易感到疲劳,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 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头痛,而频繁头痛就要警惕是脑血管疾病的信号。 如何帮助脑血管平稳过冬?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预防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就是改善不好的习惯,预防血管在寒冷刺激面前,变脆甚至裂开。 1 注意保暖 外出前要看天气预报,根据室外温度选择适宜厚度的衣物,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以保持皮肤持续温暖。 晚上睡觉保持头部和脚部温暖,预防感冒。 2 保证饮水 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适量多吃新鲜蔬果、豆类等,不抽烟饮酒,保持大便通畅。 最好能在早起后喝一杯水,平时不要等到口干后再喝水。 3 适度运动 可在室内慢跑、打羽毛球等;老年人应避免过早在户外锻炼,秋冬季清晨湿度大、温度低,容易受凉进而诱发脑血管疾病。 4 二级预防 针对病因进行二级预防,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降压药等,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心态平和、情绪乐观;晨起避免突然做大幅度动作,以减少血压急剧波动。 有脑梗塞、脑出血家族史的人,应每年体检一次。若出现眩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或口齿不清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