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印度首次试射高超音速导弹 导弹顶着发射盖起飞(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军武次位面    时间: 4 天前
标题: 印度首次试射高超音速导弹 导弹顶着发射盖起飞(组图)
如果说全球军事试验中的离谱行为有个排行榜,印度这次的“高超音速导弹”试射事件恐怕可以直接冲进前五。11月17日,印度首次进行“高超音速导弹”试射,结果导弹竟然顶着发射盖飞走了……没错,这不是在开玩笑。要知道,发射盖在导弹起飞时本该脱落,顶着盖子飞出去的画面着实让人感到“过于奇葩”。



▲导弹顶着发射盖飞了出去…… 据印度官方披露,这款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联合相关行业合作伙伴研发,号称射程超过1500公里,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并配备了大尺寸边条翼和尾舵翼设计。表面上看,这种设计与国际高超音速导弹并不完全一致,但印度媒体却强调其“成功完成末段机动和精准命中目标”,并宣称试验是一项“历史性成就”。 然而,军事领域有个共识:高超音速导弹的核心是速度和机动性。现役高超音速导弹通常采用两种技术路径:其一是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通过助推火箭将战斗部加速到预定高度和速度后分离,再在大气层内机动滑翔。其二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HCM),依赖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在超高速度下长时间飞行。 印度这次试射的导弹,外形更像是一枚放大版的常规导弹,加装了超大的弹翼和控制舵面。这种布局虽然利于飞行控制,但在高超音速条件下会产生巨大阻力。更不用说,它的顶盖都没能顺利脱落,暴露了技术环节中的重大问题。


▲风洞测试几乎是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必备前提 对高超音速技术稍有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一领域对气动设计、材料科学以及发动机技术要求极高。中国为了研发东风-17等先进高超音速武器,投入了大量资源,建造了世界领先的风洞实验室。而印度呢?它的基础设施与试验能力一直被质疑。此次试验的发射地——阿卜杜勒·卡拉姆岛综合测试靶场虽然承担了印度主力导弹试射任务,但岛上连与大陆相连的桥梁或机场都没有,物资靠摆渡船运送。这种落后基础设施要支撑“高超音速导弹”的复杂测试,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全球高超音速导弹竞赛中,HGV和HCM各有千秋,但无论哪种,都需要强劲的动力系统。美国的X-51“乘波者”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俄罗斯的“锆石”导弹在航母杀手领域独树一帜。而印度的所谓“高超音速导弹”,从发动机到外形设计都缺乏相应技术基础,更像是弹道导弹+大弹翼的粗暴组合。 顶着发射盖起飞的画面一度让人以为这是印度“欢乐制造”的又一次经典演出。这不仅是一个严重的技术失误,还可能带来危险。毕竟,未脱落的盖子会影响导弹飞行的平衡性甚至精确性,试射的结果到底如何,也让人更加质疑。


▲东风-17亮相至今已经5年了 目前,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已经实现从技术探索到实际装备的飞跃。以东风-17为代表的HGV技术,不仅达成了高机动性和高突防能力,还形成了实际的战略威慑力。此外,中国的红旗-19防空系统已经具备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技术优势。美国虽然在试验过程中屡次遇挫,但其科研实力不容小觑。俄罗斯的“锆石”导弹已经进入列装阶段,成为其海军的重要打击力量。这些国家的技术积累和测试规模都远超印度。 从印度发布的照片和视频看,这次“高超音速导弹”试射的技术水平远低于全球主流标准。加装大尺寸弹翼的战斗部难以应对高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压力,无法真正实现高效突防和精准打击。更尴尬的是,印度媒体对试射的具体细节避而不谈,只能用一堆“科普知识”来掩盖自身短板。


▲印度“烈火-5”也被自封为“洲际导弹” 印度向来以“大吹特吹”闻名。几年前,他们曾“重新定义”了洲际导弹,把射程只有5000公里的“烈火-5”列为洲际导弹。这次试射“高超音速导弹”则更像是一次技术验证,而非实战化产品。然而,这种“纸上成就”对于印度的整体军事能力提升几乎无益。 相较而言,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井喷式发展”足以让印度望尘莫及。就在不久前的珠海航展,中国展示了多款先进高超音速武器装备及反导技术,展现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


▲此次试射的“印度高超”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这次试验是“历史性成就”,但从技术表现和外界反应看,这更像是一场“离谱试验”。高超音速导弹不仅是速度和射程的比拼,更是材料科学、气动设计和系统整合的综合考验。 或许,印度的这次试射能够让其在国际舞台上“刷刷存在感”,但距离真正的高超音速武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印度的技术雄心固然值得尊重,但技术能力的缺陷更需要面对与弥补。毕竟,顶着发射盖起飞的导弹,怎么看都难以被归入“高超音速”时代的行列。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