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包装得再用心、再仔细,虚假的东西始终是虚假的。
什么?网红名媛的赛道卷进联合国了?
这两年,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联合国精英,有的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各国旗杆下拍照,有的在空荡会议大堂合影,有的对着话筒演讲。有的人干脆包架私人飞机去联合国开个会,开完会享用午餐,然后再出席比尔·盖茨的晚宴,近距离观看NBA比赛。
标题往往很凡尔赛:《到联合国领个奖》《到联合国开个会》。
这类精英人设的内容往往能吸引无数粉丝,接受来自评论区的粉丝仰望。猛然刷到,还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顶级上流圈子。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联合国的打卡内容很相似,相同的打卡点,相同的文案,相同的视频风格,甚至连剪辑的节奏都是相似的。
没错,目前的联合国,已经成了一个贴满了学霸和世界精英标签的博主空间。打卡联合国已经成为网红圈粉的流量密码。事实上,博主们所谓的“开会”,是联合国总部提供的一种公开参观服务。网红只需要购买门票,即可实现拍照、演讲等。
26美元即可参观联合国?网红立精英人设
笔者梳理发现,去联合国开会的价格比想象中的要便宜、亲民得多。
就拿在联合国大会议室拍一张照片来说,小红书上随便一搜就是各种攻略,打开联合国官网就能看到巨大的“BOOK NOW”键。“门票钱”从儿童到成人单人费用15-26美元不等,BOOK后联合国还会专门给你匹配专业导游为你讲解、带你参观。
过程中还有贴心导游专门带你去那个最经典的大会议室,教你打卡出片,如果你再多花点钱,还可以在联合国吃饭,整个过程不需要你有什么关系和背景,只需要预订、付钱、自己到地方。这套流程就是《去联合国开会的一天》。
记者查询发现,联合国官网有着预约参观的入口,成人价格为26美元,13岁以上学生凭学生证支付18美元,5岁-12岁儿童支付15美元,60岁以上老人支付18美金,现场还提供多国语言的导游服务。相关预约已经到了2025年1月份。
联合国名媛风的视频,最早起源于一名为“Shirley林”的短视频博主,凭借在联合国开会、吃饭的一条视频,该博主在30天内涨粉百万,一举成为该赛道的顶流博主,现有超700万粉丝。社交媒体上,这种看似光鲜的精英形象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被批量生产。
巨量星图显示,“Shirley林”是MCN机构SC翰星文化旗下的达人,1—20秒广告报价18万元,21—60秒广告报价21万元,超60秒广告报价25万元。除了“Shirley林”外,该机构旗下另有多个百万粉达人,涉及生活、影视、时尚等多个领域。
一位从事留学服务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事实上花钱参观联合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除了花钱参观,在国外很多留学生还会申请成为联合国官方实习生,虽然录用比例较小,但只要通过了就能以实习生身份进入联合国工作。其中一些人会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后来这一模板被网红学去了。”
笔者以为,网红涌入联合国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主义的体现,通过花钱购买看似高端的经历来包装自己的身份,以满足虚荣心。这些名媛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一条广告25万元,本质上是流量渴望
这让笔者联想到,前不久,名媛培训班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那些高大上的名媛培训班,离普通人很远,但花几百块钱就能拍摄的名媛风格照片,成为另一条快速靠近名媛的方法。
根据小红书相关笔记,“名媛体验”就是以豪华酒店套房为摄影棚,让你穿高定,被大牌首饰和奢侈品包、万朵玫瑰花环绕,由摄影师指导,摆出“名媛”经典姿势,拍下专属于你的“千金人设素材包”,美其名曰“花小钱干大事的新奇体验”。
而实际上,四年前就有“上海名媛群63人拼单一条丝袜”“10人拼单下午茶”。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是拼单者之间自发凑钱组局。拍照也得互助,一个人坐在桌上,另外九个人就举起手机帮忙拍。其本质上都是对流量的渴望,有了流量也就有了商业化的动力。
不管是哪一种名媛速成模式,有一点是肯定的,名媛人设几乎不需要硬技能和对某类产品的持续投入。纵观各大赛道,旅游、美妆、家居,无论哪一项,多少得有点不同于常人的技能,还要真金实银地砸新品、砸体验、砸创意,才能博得一点流量宠爱。
但名媛博主就少了很多类似忧虑。一旦立住了“名媛”的人设核心,做工粗糙的vlog也可以变成值得艳羡和窥探的“真实人生”。
比如,自诩京城第一名媛的“田田小阿姨”在抖音揽获600多万粉丝,视频内容大多是类似“二叔从三亚回来,我给他打个电话”这样的情节,照样维持百万级的高观看量。可见,“立名媛人设”就成了网红博主降本增效的不二之选。
但问题是,即使包装得再用心、再仔细,虚假的东西始终是虚假的。
网红博主利用虚假和伪装换来的名利地位,终究只是过眼云烟。当真相揭开,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禁让人啼笑皆非。笔者认为,一个闪耀的人,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演员张颂文在《狂飙》中精湛的演技获得大众喜爱,钟南山院士凭借妙手回春的医术受到大众的爱戴。而他们,都是用真实获得认可的人。这样的认可不是包装出的虚幻的泡沫,而是闪耀的金石,经过时间的打磨,越发历久弥新。狄更斯曾说,“任何东西敌不过真实”。当虚荣演变成虚伪并成为常态,真实才显得更加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