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近期的强势反制裁,就是以美国人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给美国立规矩。”
“中国一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一次的反制裁,足以表明我们有这个实力。”
“中国的反制裁,是否会引起制裁与反制裁之间恶性的循环?应该如何做去打破这种局面?”
前段时间,拜登在总统任期即将结束前出台了一大批对华出口芯片的禁令,中国政府马上出台反制措施。现在“反制裁”这三个字,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在东方卫视1月2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汪涛先生,共同探讨中国对美国的强势反制裁。
《这就是中国》第269期
张维为:
四年前,拜登上台伊始,我们节目做了这样的预测:“拜登的执政很可能就是一个过渡阶段,四年后的美国可能还会回到‘特朗普时代’。四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今天制定的所有对美政策,应该未雨绸缪,应该考虑四年后的美国会是什么样的美国。总之,我们务必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时间在我们一边,历史在我们一边。”
回望过去这惊心动魄的四年,我们政府和企业的思路与我们的思路高度一致,大家都未雨绸缪,做了充分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科技等领域内,今天甚至可以说中美之间开始“攻守易形”了。
拜登政府在退出历史舞台前夕的2024年12月2日,居然还出台了一轮大规模的对华芯片出口禁令,直接涉及140来家中国实体单位。但这次中国不再惯着美国。美国发布禁令的第二天,中国商务部就宣布严控对美出口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相关的两用物项。路透社评论道:“中方的迅速回击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升级行动”,“中国利用其在关键金属领域内的主导地位,针对美国对其高科技能力的攻击进行相应地报复”。
中国商务部同时还宣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法追究责任。”彭博社是这样评论的:“中国开创了禁止他国企业向美国出售产品的先例。”“治外法权”几乎一直是美西方国家的特权,但今天“寇可往,我亦可往!”我们绝不再惯着美国这个泥足巨人!
2024年12月2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文坦承:与中国在美国的打压下加速实现芯片自给自足不同,美国企业面对中国的关键矿产禁令几乎“无招架之力”。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对美国关键矿产的出口禁令,将影响美军所有军种的武器生产,涉及1000多个武器系统、超2万个零部件。2024年12月17日,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分析认为,尽管中国近期发起的一些反制措施是针对拜登政府的,但这些迅速的举措已经为中方将如何应对特朗普为首的下一届美国政府提供了“线索”。
其实,理论上美国可以通过其它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等,获得一些关键矿产,只是其成本将大幅升高。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如是说:中方此次迅速反击,对美国关键产业造成“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若美国继续升级贸易争端,中方的报复行动可能也会随之扩大,因为“中国手中还有很多‘王牌’”。
确实,中国手里还有很多“王牌”,除了政府部门发布禁令外,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也于2024年12月3日,跟商务部发声的同一天,分别发表声明。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声明内容,那就是:美国芯片不再安全可靠。换言之,由于美国发动的对华科技战,美国恐将失去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
紧接着,中国市场监督总局又于2024年12月9日宣布,对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立案调查。英伟达股价立即暴跌。一般认为,英伟达是GPU(图形处理器)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王者”,在全球AI芯片领域内的占有率超过90%。但随着美国政府颁布一条又一条对华芯片销售的禁令,英伟达只向中国提供“阉割版”的AI芯片,中国许多企业反映英伟达滥用垄断地位,使这些企业无法获得必要的技术服务等很多问题。
不少分析人士曾认为中国AI产业有求于英伟达,中国可能不会正面惩罚英伟达的违规行为,但他们想错了。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条款清楚地规定:在正常贸易中,不得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在定价和供货上歧视中国企业等。
当然,中国自己的AI芯片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不久前,中国深度求索公司发布了DeepSeek-V3模型,它采用开源模型,性能达到全球顶尖闭源模型GPT-4o的水平,而成本只有它的百分之三左右,这可能是中国人重塑全球AI格局的开始。
对英伟达的违规调查尚未结束的2024年1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又针对美国同意向台湾地区提供5.7亿美元军援等行径,决定实行反制,对向台湾地区提供军事援助的英斯图公司、哈德森技术公司等七家美国军工公司和相关高管实行制裁。它们的产品覆盖无人机、雷达、航空航天、潜航器等许多领域。
2025新年伊始的1月2日,商务部又发布公告,将参与对台军售的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火控公司等10家美国企业采取《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包括一、禁止这些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二、禁止这些企业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三、禁止这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入境;四、不批准并取消这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中国境内工作许可,停留或者居留资格。
同日,商务部又发布2025年第1号公告,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向这28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受制裁的公司包括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波音防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导弹与防御公司等,把多数美国军火工业巨头几乎一网打尽。
这些反制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军品方面,美国海陆空各种无人平台的供应链几乎都陷入困境甚至接近停工。在雷达、航空航天和导弹领域,中方的原材料、元器件等也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公司经营的民品业务也受到重创。
不久前,即将离任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坦言:美国试图限制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的努力没有能够阻碍中国的进步,在芯片竞争中“企图阻挠中国是白费工夫”。她用的英文表述是“A fool's errand”,直译就是“一个傻瓜干的活”。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急先锋”,雷蒙多以这样的措辞为自己的工作画上句号,实在是太有讽刺意味了。
美国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一贯做法是“攻防并举”,“防”就是对华出口管制;“攻”就是鼓励投资美国,特别是拜登政府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企图通过补贴和产业政策,激励美国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和外资企业入驻美国,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这里美国的“防”,对中国来说就是“攻”,只是随着“东升西降”,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攻守易形”,我们近期的强势反制裁,就是以美国人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给美国立规矩。
2024年年末,中国国防科技喜讯频传:先是被广泛猜测为“第六代战机”出现在成都和沈阳的上空,接着是全球首艘拥有电磁弹射器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又称为全球首款无人机航母正式下水,还有空警-3000预警机也登台亮相,这些都是遥遥领先美国的尖端武器,国人为之欢欣鼓舞,也震撼了全球的军事专家。它们的出现等于宣告美国对华科技战的破产。
许多中国年轻网友在网上晒出我们《这就是中国》节目的许多画面组成的表情包,还配上我讲过的话,形成了许多轻松诙谐幽默的排列组合,令人忍俊不禁,如看到中国最新的革命性国防科技突破,军迷的反应是“我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也是一种自信”。接着是对“台独”势力的态度:“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最后是美国军方的反应:“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这些表情包或多或少地表明了许多年轻人对我们节目的青睐。我们之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
不久前,我接受泰国媒体采访,被问到美国如果老是不接受中国崛起怎么办,我笑着说:“如果美国还不接受,我们就迫使它接受吧!”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谢谢。
汪涛:
刚才张维为老师谈到2024年底中国在国防工业里面一系列的突破,事实上去年还有非常多的科技突破,我今天给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
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200项展品,里面有150项展品都是首次亮相,新品的占比居然达到75%。在这次航展上展出了非常多技术远超美国的新的军品,例如歼-35A,还有双座版的歼-20S,这是可以实现“忠诚僚机”的作战体系。
除了刚才张维为老师提到的一些,还有事实上很早就已经公开亮相的攻击-11无人机、无侦-8无人机,还有彩虹-7、天鹰无人机,这些都是三角翼布局。攻击-11无人机事实上就是六代机的气动布局,无侦-8实际上已经是七代机的气动布局,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大型反隐身的无人预警机WZ-9“神雕”。另外很多公布的新技术,航天六院北京11所研发成功的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稳定运行,这是七代战机要用到的技术。
反观美国,它的六代机却在去年暂时停止了。为什么会遭遇这种挫折?因为美国航空工业存在“心脏病”,发动机的技术突破不了;还有“风洞病”,难以有效获得相应速度下的气动布局的实验数据。
此外,450公里时速的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时速上千公里的超音速胶囊列车也在研发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李道京研究团队,利用高能微波合成技术产生极低频叫ELF的电磁波,可以有效探测几百米深的潜艇,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幽灵雷达技术。
厦门大学的上官明佳教授发明了可以探测一千米深的潜艇新型激光雷达技术。中国在潜艇探测领域不仅获得了颠覆性突破,而且一下突破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可以说就是终结了美国所有核潜艇,包括常规潜艇的优势。因为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隐形,一旦它不隐形了,被发现就等于被消灭。美国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中最重要的核潜艇这一环,可以说一下子就被中国完全废掉一大半。核潜艇一般被认为是核能力中的最后一个保底环节,所以这两项技术突破的战略意义之大,可见一斑。
CR450AF动车组样车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我们还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水,还有宇树“机器狼”的性能远远超过波士顿的“机器狗”。此外,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快速增长,反超欧、美、日、韩的车企。2024年12月比亚迪成为中国市场总量第一,新能源车的销售全球第一。世界最大的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工程在江门建成。经过40多年的持续努力,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长达285公里的空白区域顺利实现“锁边合龙”。在沙漠里面种水稻、种小麦的这些技术,都不断获得突破。世界最长的天山胜利隧道在2024年年底顺利贯通。投资上万亿的墨脱水电站获得批复,马上就会正式开工。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电站,但墨脱水电站建成以后,发电量将是三峡大坝的三倍,毫无疑问在水电建设领域将会创造一系列世界之最。
前不久,美国第一枚实用化的高超音速导弹“暗鹰”,叫AGM-183A,宣布试射成功,准备装备部队。需要注意到的一点,美国宣布“暗鹰”试射成功以后,美国主流媒体很自豪地宣称这是美国版的东风-26,可以媲美东风-17。过去中国获得什么技术突破时,往往宣称可以媲美美国的什么什么技术,但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就明白了,说“你可以媲美谁”意思就是跟随、落后且不如谁。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宣称已经实验成功,那我们该怎么办?它刚刚宣布要实际装备,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就公开了可以反高超音速导弹的红旗-19。
谷歌发布Willow量子计算,在量子纠错能力方面的确是有所突破。美国媒体马上开始大肆炒作,但没炒作几天,中科大就发布“祖冲之3.0”量子计算机,这是具有105个量子比特。
中国另一个团队研发的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2024年1月就已经上线运行,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工作的量子比特是72个。到2024年底,实际访问量已经达到1800万人次。客观地说,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与美国在技术上应该是处于同一水平的,但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已经投入使用了,当然目前只是进行一些特定计算的应用。
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都给出了演讲,张老师一开始说到了反制裁这个概念,之所以现在美国敢制裁我们,我们就会去反制裁它,是因为我们有了相当的科技成就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成就,我们可能在反制裁这个动作上会更谨慎。
张维为:我们多次提到过澳大利亚的一份ASPI报告,就是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这个所的背景有点复杂,非常反华。但它的报告,在科技产业方面,明确说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64个领域内,中国领先美国的是57个领域。后来我问了好几个专家,包括汪涛,我说它这个判断有没有言过其实,因为很多人说是捧杀。汪涛也说是靠谱的。我就说这些领域内我们都可以反制裁,我领先你了,对不对。现在你看第六代战机我们一飞出来,美国不吭声了。
主持人:我也可以举个例子,我前段时间采访的一个案例,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脑机接口技术,大家一般认为这个技术美国是比较领先的,但是上海的一个科技团队跟华山医院非常有名的神经外科合作,让一名瘫痪患者通过脑电波,用一个气囊手套举起杯子喝了水,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动作。当时我问科学家,我说您总结一下,中美两国在这个科技领域的不同,他说在基础研究方面,中美两国没有代差,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一说到基础研究,往往大家认为基础研究美国领先,但在脑机技术这一块没有代差。他的第二句话,是系统集成美国会强一点,第三句话是应用层面中国非常强。所以,三个要素放在一起的话,可以说综合水平至少打个平手。这打破了很多人的概念。汪先生您再分析一下,比如最近一系列的中国的反制裁措施,有没有一些渠道已经反映出效果?
汪涛:事实上,美国刚开始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制定这些政策,制定完以后,很多人觉得怎么没有用?
我想说第一点,我们制定这些反制裁措施,并不希望像美国那样,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到处去招惹别人的工具,它一定是要达到一个很理性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选择镓和锗呢?这是非常巧妙的,因为我们要用这种制裁措施的话,就得让它真正有效;而且它可能有副作用,因为你这样做,别人就可能会找别的渠道。万一没达到效果,就会变成“偷鸡不成蚀把米”——事实上美国大量的制裁,造成的是这种结果。
主持人:从一年多前的管控到现在严禁,毕竟是隔了一段时间,有观点认为美国是不是也可以悄悄做很多因应的准备,储备一些材料。
汪涛:对,它是在应对,极力地想找别的渠道,但是镓这种材料是一种电解铝的副产品,你要提炼镓,得建大规模的电解铝产线。而生产电解铝极其耗电。再来,这个生产本身在国外就是下降趋势,因为都被中国占领了,中国的电力供应非常充足,这又涉及到新能源的问题。找这个切入点,是很巧妙的做法,它有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一定要长期有效,不能你制裁,别人找到其他渠道就能解决,是吧?所以我们现在的反制裁,这三个金属镓、锗、锑,是我们的占有量很大,别人很难替代。就像稀土几乎全产业链都在中国,我们不是漫无边际地找所有东西去进行制裁,因为有些你做不好的话,有可能导致产业链外流。所以我们的制裁是为了反制裁,并不是主动惹事,我们是为了让美国明白,他们很多人不了解今天的世界大变局,包括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还沉浸在黄粱美梦之中。
张维为:我们的决策,比美国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我们是民主集中制,做大量调研,最终的成果是“刀刀见血”,真是厉害。关于镓,我看90%是中国生产的,它是生产电解铝的附产品,铝产业非常耗电量,占中国整个发电量的6.5%左右,这个产量其它国家是不可能复制的。但美国没有这个东西,它所有的跟军工有关的半导体产品几乎都受到影响,这个反制裁是很厉害的。
你仔细看,我们当时也做了一些调研,几乎所有中国被美国制裁的企业,或将要被制裁的企业,或者可能要被制裁的企业,上面都有指示的,全部排查自己产品里面多少零部件,是哪个国家生产的,全都排查出来,然后推进国产替代,这是被逼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反制裁了,而美国没有什么办法。我们讲实事求是,这是非常宝贵的原则,中国的崛起就是靠这条原则,我们弱的时候、有很多不足的时候,我们承认这一切,同样,当我们取得巨大进步,很多地方超过美国的时候,我们也把成绩确定下来,这也是实事求是,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
汪涛:因为美国逐步去工业化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它有很多供应链能力确缺失,包括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为什么它的研发一再受挫折?是因为相应的大上游配套的产业链,基本都不在美国了。
主持人:所以大家现在经常听到一个概念,叫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链,它其实是整个工业生产能力的集大成者,一个综合体现。
张维为:我就补充一点,最近马斯克和美国“红脖子”们开始争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是是个很明白的问题,那就是美国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哪怕初级的技术工程师,现在找不到。怎么办?他说我们给签证,请外国的来,“红脖子”说不行,这个不能开放给外国人,不能给外国移民,这就成了争议焦点。这样的工程师,我们国内非常充沛,美国则严重短缺,导致美国即使有最好的图纸、最好的设计,也做不出来。
主持人:回到反制裁这个话题,其实最初的时候,大家听到“反制裁”这三个字很不习惯。但现在大家觉得就应该“以战止战”,就应该以这样反制裁的方式去遏制对方随随便便挥起的制裁“大棒”,从我们不熟悉这个工具,到我们学会用这个工具,到现在还用得挺好,这一路,我们的变化也挺大。
张维为:由量变到质变,这次很厉害,你看美国12月2日发布,我们12月3日就开始一连串反制裁,非常厉害,我觉得就应该这样,我们节目里早就讲过了,要给美国立规矩。
汪涛:实际上中国的实力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是为战而战;中国一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这一次的反制裁,足以表明我们有这个实力,包括生产设备、产业链我们都有所掌握了,才敢这么做的。
主持人:我们在解读反制裁这个动作的时候,其实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科技实力和这么做的底气,但归根到底它是一个工具。我们不是为反制裁而反制裁,而是我们自己在科技领域和产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问答环节】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想提问的问题是,制裁与反制裁是属于零和博弈,还是双输行为?既然每一次对中国制裁最终都是美国自食其果,那为什么特朗普、拜登每一届美国政府都迫不及待地制裁中国,这么做对美国获得短期利益是有帮助的吗?谢谢老师。
张维为:总的来说,西方选举政治的特点是短视政治,每个人一般就看自己的任期四年,这导致什么呢?就是它的许多政策都是短视的,比方说它最终没有效果,但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从中国的进口减少了,但它不看长远,不看中国的全球贸易还在迅速发展。
另外在局部范围,它的选区内的关键选民群体可能获益,而对其他人、对整个国家是不利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时候,曾经对中国的钢铁和铝制产品征税。我们做了一个分析,钢铝产品是中间产品,美国各个产业都需要,所以这对美国整个工业界、企业界是不利的,但对“铁锈地带”是有利的。因为美国的选举政策是赢者通吃,我只要拿下这几个关键摇摆州的选票就可以了,他就这样做了,但对整个美国整个国家的利益他不管。
即使你讲博弈论,博弈论里面,英文叫long game,一个长期的游戏,他应该会看清楚他的损失,但美国政客现在都玩短期游戏,结果就看不清楚,或者就不愿意看清楚。
汪涛:这也是美国的一个习惯性做法,它过去一直这么干,一直有效,所以就成了路径依赖。现代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是很难想象,到今天可以说处于一种茫然无措、昏招迭出的状态。
主持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从美国的综合实力来说,它依然非常强。我们节目里也经常讲,美国还是有不少地方比较优秀,但因为原来它觉得世界上只有它,现在它要面对世界上包括中国还有其它的一些国家、一些文明,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这是它需要面对的。可能对它来说还不习惯这么强烈的反制裁,甚至可能对很多普通中国人来讲,也是一个心理关要迈过去,我们敢于亮剑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今天想问的问题是,中国的反制裁是否会引起国际上对中国更大规模的这制裁,甚至是制裁与反制裁之间这样的恶性循环吗?如果会的话,我们该如何做去打破这种局面?谢谢老师。
张维为:我们专门做过一期节目题目就叫《条条大路通中国》,实际上产业链、供应链,最完整的产业体系都在中国,所以制裁中国、孤立中国,就是孤立你自己,这个判断不会错。我可以向全世界提供四次工业革命的几乎所有的产品,没有其它国家可以做得到,这是最关键的,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所以我们到东南亚,到非洲,到中东,都问美国能够向你们提供什么,就问这个简单的问题。
担心其它国家制裁?整个西方世界根本团结不起来,现在特朗普上来就更团结不起来了。所以不用担心,多数国家甚至包括欧洲国家,包括美国的很多盟友,心里都希望中国替它们出一口气,这是真的。
资料图 中国日报网
汪涛:刚才这位朋友提到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前面说的博弈,因为制裁和反制裁就是一种博弈。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把一切推向极限的一种方式,你这样打了我,我就要想办法来打你,要进行反击,一旦陷入这种状态,肯定是要打出一个结果;就是我们要这样进行反击,就意味着我们能打赢,你可以继续打下去,打只会输得更惨。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这是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可以说经过反复思考,因为我们也忍了很长时间,这种反制裁措施一直没有轻易动用;今天来动用它,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这样的实力。所以,对这个事情恐惧的应该是美国,但它不知道恐惧,所以为什么历史上会一再地发生战争,而且往往是那些挑起战争的人最后战败,就是因为它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巨大的误判。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中国现在在反制美国的制裁,但现在如何保证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和美国的博弈会不会使整个世界再次陷入一场“新冷战”的漩涡?谢谢。
张维为:实际上“新冷战”我们是一直反对的。美国有一些人想搞“新冷战”,但今天美国也没这个实力。
我们在节目中多次讲过,我说中美关系要经过四个阶段,和心理病人一样。第一阶段是否认,就是不承认我“病了”;第二阶段是愤怒,我怎么可能“病”呢;第三阶段是bargain,跟你讨价还价;第四阶段是接受。中美关系也会朝这个逻辑发展,第一步是中国怎么可能崛起,不可能;第二步是愤怒,中国居然崛起了;第三步就是讨价还价;第四步接受你的崛起。现在是在愤怒与讨价还价交替的阶段,一方面是愤怒,一方面是讨价还价,最后一定是接受。这是我对一个大势的判断。
汪涛:“冷战”主要是以当年苏联和美国的两大集团为主,但现在跟当年有非常大的区别。第一个区别是,当年美苏两大集团之间的贸易额非常少,几乎其本身就是脱钩的,不存在脱钩断链的问题,但现在中美之间是非常深入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是贸易战、科技战不断地打,但双方的贸易关系依然非常深。
第二个关键差异是,苏联当年还是有点穷兵黩武,但中国一直到现在,尽管国际环境危机四伏,甚至是面临惊涛骇浪,但可以看到我们的军费开支依然没有出现极端增长,很平稳地面对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的经济实力和我们的产业,包括日用品、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是很完善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事实上已经和美国处于一种较劲状态,就是张维为老师刚才说的讨价还价,等到这个阶段过去了,美国应该会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