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在中国那么难识别大众的ID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28660
帖子
328661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18: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美地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 | 温风

前几天,咱们 ACW 聊了聊今年车企不爱欧洲杯这件事,不过这个现象有一个例外,就是欧洲老牌的车企——大众。

开幕式上,一辆大众 ID.4 的遥控车载着比赛用球来到了中圈,成为了转播画面锁定的焦点,每场直播场边的电子广告屏上也时不时投出大众 "Way to Zero" 的广告,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迈向零排放的决心。

欧洲杯期间,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第二款 ID 家族的 MEB 纯电动架构车型—— ID.6X。最近刷足球类社群 App 时,还刷到了 ID.6X 投放的广告,看来这一波营销是呼应上了——打开电视有品牌广告刷存在感,看比赛战报的时候再吃一波产品安利,对球迷而言,想不记住都难。

虽然在这场足球盛宴期间,大众品牌的投放可谓是 " 中欧两开花 ",但是在两大主战场的销量表现却可谓大相径庭。在欧洲,大众 ID.4 四月销量突破 8000 台,ID.3 也获得了 5000 台以上的销量,位列欧洲新能源销量排行前两名。而在国内,南北大众 5 月卖出的 ID.4 家族两款兄弟车型 ID.4X/ID.4 CROZZ 共计 1273 辆,从市占率的角度而言,实属乏善可陈。

在中国市场,大众的电动车并没有泛起想象中的水花,反而有些泯然众人的味道,为何?

是 ID 家族的车不好吗?

开门见山说,不是。

续航数字看起来不算出彩,但是,北欧新能源 " 大国 " 挪威的官方机构 " 挪威汽车联盟 " ( Norwegian Automotive Federation,简称 NAF ) 做了一次把车跑到抛锚的 " 真 · 续航测试 ",ID.3 Pro S 达到了 564 公里的成绩,甚至比 539 公里的 WLTP 官方续航更好。

国内的媒体同行也和我分享说,ID.4X 的续航显示无比 " 真诚 ",甚至在表显降到 0 的时候还能再 " 附赠 " 十几公里的续航,绝不像是某些习惯 " 放卫星 " 的同行干出来的事情。关于实测的电池衰减率,大众同样也有很充分的实验数据研究提供信心。

NAF 夏季续航实测

连网上很多网友上来就喷的 " 减配换鼓刹 " 这件事,其实也是莫须有的罪名。媒体同行实测 ID.4X 的 100km/h 制动到 0 成绩最高可以进 33m 内,多次连续制动也可以保持 35m 以内的成绩,完全吊打市面上 90% 盘式刹车的产品。

鼓刹本身的转动惯量更小,制动效率更高,不易受外界环境污染,而且不要忘了,ID 家族的产品还有后电机这个重要的 " 制动器 ",用机械摩擦发热制动的机会其实少之又少。

凡是开过南北大众 ID.4 两兄弟的媒体老师,大部分对这两款车赞赏有加,认为这两款车具备了 " 好底子 "。那么,用户不买单的理由是什么?

大众电动车,峰值体验在哪里?

其实评价大众的 ID 家族,是一件 " 屁股决定脑袋 " 的事情,当我们买电动车的时候,我们到底在买什么?

用 " 鼓刹 " 去批判 ID 家族,就是用户在知识匮乏的前提下,拿着前朝的剑,斩了本朝的官。在用户的思维中,挂着 VW 标的 ID 家族只是改成电驱动形式的 " 油车 ",因此其他关于油车的一切 " 常识 ",都可以无缝移植。

试想一下,如果装鼓刹的是特斯拉,那么可能会发生的是:

懂车的用户认真研究,理性探讨鼓刹的优劣,然后得出结论:合理;

不懂车的用户觉得,特斯拉的重点是科技感,刹车的机械结构不重要,特斯拉自有它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只要特斯拉刹得住,用什么刹车,都不会成为负面新闻,当然,刹不住的另说 ……

为什么人们还会用油车的知识结构去评价大众的纯电动车呢?在我看来,不仅是因为大众品牌被视为不折不扣的 " 传统车企代表 ",更重要的是大众 ID 家族产品营造出的感觉。且看南北大众 ID.4 两兄弟——

车身不大,4 米 6 级别,主销 20-25 万,标准的合资品牌 A+ 级 SUV 定价策略;

加速不快,四驱 6 秒出头,略好于 2.0T 高功的探岳;

智驾不强,普普通通的车道保持 + 自适应巡航;

vw.OS 车机系统,初期有用户抱怨 Bug 多,长期看和普通油车体验相差无几;

强调 AR-HUD,但座舱整体没有做到奔驰那么科幻;

您瞧,依然是 " 水桶车 " 般标准答案,装上发动机变速箱,鼻孔开个进气,这就是下一代的途观呀!

两相对比,作为开拓私人消费市场的先锋,特斯拉从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持续给用户输出 " 峰值体验 " ——就是那个最大胆、最独特、最记忆犹新的体验瞬间,或是令人晕眩的加速,或是极简无痕的座舱设计,或是 " 自作主张 " 的 FSD。

其他销量表现出色的纯电动产品同样也是各显神通,比亚迪汉、小鹏 P7,各个都在搔首弄姿,撩拨着用户蠢蠢欲动的心。

于是你会看到,家里没电桩的用户也愿意买冬季续航扑街而且不带 FSD 的入门版磷酸铁锂 Model 3,但没见几人去买续航更坚挺、空间更大也更实用的 ID.4 兄弟。

对大众而言,过去驾轻就熟的平台化套路和产品思路,失灵了吗?

这批新能源用户,还只是 " 提前批 "

大众是传统外资车企里第一个大规模采用标准化纯电平台的车企,其转型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就像是别的同学还在浑水摸鱼打游戏时,第一个开始备战高考的学霸。

但是大众似乎预测错了 " 高考时间 ":事实上,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基本还处于 " 自主招生 " 阶段。此时大部分 " 考官 ",即用户,购置的是人生第一台新能源车。他们期待的不是标准化的答案,而是一个过目难忘的第一印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 ·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人的大脑有快慢两种决策方式," 系统 1" 围绕直觉做出决策,与情绪的关联性极强,相对比较果断;" 系统 2" 围绕理性做出决策,需要采集信息解决问题,决策周期较长。

前者才是 " 提前批 " 新能源用户典型的思维模式。

今年 4 月在特斯拉刹车门事件不断发酵之时,Model 3 的销量应声下跌 1.9 万辆,带动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相较 3 月下降了逾 2 万辆。5 月私人消费市场里取代性较强的比亚迪汉 EV 以及小鹏 P7 的销量增幅非常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了 Model Y 的销量。

从销量数字上看,用户仿佛购买的不是新能源车,而是 " 特斯拉 " 这块招牌。想当初特斯拉店里人群熙熙攘攘难有立锥之地,到车展期间用户对其口诛笔伐。潮涨潮退,这一切的背后,绝大部分用户还是处于 " 系统 1" 的思考逻辑中,令特斯拉成为私人电动车消费市场的绝对 " 纯增量 "。

如果进入 " 系统 2" 的理性逻辑,放弃特斯拉,大部分用户是用更便宜的新能源车做 Model 3 的替代品吗?销量数据恐怕不支持这种猜想,连小鹏 P7 和比亚迪汉 EV 都几乎没有分得这杯羹,更不必说那些看上去 " 平淡如水 " 的产品了。

在大众 ID 家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威马 EX5/EX6,比亚迪宋 PLUS EV,广汽 Aion V,爱驰 U5…… 从 15-25 万区间内,这些自画像比较模糊的纯电动产品比比皆是,最后的销量数字,尤其是私人用户的销量数字,也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如果你是以上几款车型的销售,面向一位私人用户,请听题:

在不限牌地区,同样的预算,请给 TA 一个无法反驳的、不买荣放 /CR-V/ 探岳 / 途观 L 中任何一款车型的理由;

在限牌地区,请给 TA 一个无法反驳的、不多加点钱直接买 Model 3/ 小鹏 P7/ 蔚来 ES6/ 沃尔沃 XC40 RECHARGE/ 宝马 iX3 中任何一款车型的理由;

无论是基于 " 系统 1" 还是 " 系统 2" 的思维模式,对于 " 平淡如水 " 的新能源产品而言,私人消费市场火候未至,大众 ID 家族也会陷入泥沼,头顶 " 神车光环 " 也没用。概括地说,大众 ID 家族目前的用户群体,基本上就是以下两大条件的交集:

在限牌城市生活且没有油车指标,要购置家中唯一一辆车,不局限于代步,要满足大部分的场景需求;

预算严格控制,完全不可能加钱买更贵的豪华品牌或新势力;

现阶段,这样的人,又有多少?

有人说,大众和别家不同,它有更成熟的经销商网络,比其他品牌有更强的先天优势。目前,南北大众都在依托之前的经销商网络,搭建城市展厅并设计全新的零售规则。但是,这只是大众 ID 家族走向终端用户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不妨再看一些事实:

中国大约 50% 左右的新能源车在一线 / 新一线城市销售,低线城市主销的新能源车是宏光 MINI EV,20 万以上的新能源车,销量基本集中于一线 / 新一线城市(尤其是限牌城市);

中国的乘用车大约只有 35% 在一线 / 新一线城市销售,可见,大众品牌在燃油车时代所积累的 " 成熟经销商网络 ",数量上并不集中于大城市,而是对低线城市有更强的渗透性,但这对于目前 ID 家族的销售,帮助微乎其微;

在一线城市,很多车企曾经的门店布局并不弱,但最后活得好的屈指可数。那些挖掘不出用户的企业,不太会因为门店增多而挖掘到更多用户;

大众的门店也从不缺人流,但是根据一线销售反映,主动咨询 ID 家族产品的用户,非常有限;

容我斗胆猜测,如果不考虑 B 端市场的机会,那么 ID 家族的销量数字,一时半会儿恐怕难有起色。

大众要为 ID 家族的销量感到担心吗?

如果在中国市场,ID 家族一时半会儿的销量难有起色,大众需要感到担心吗?其实不必,大众对 MEB 架构的布局不是落后,而是 " 超前 " 了。

大众 ID 家族在欧洲取得出色销量并非偶然,相比高性能、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这些亮点,欧洲用户更倾向于为电驱动本身的环保理念和成本优势买单,而大众 ID 家族提供的,是非常符合当地主流市场预期的产品。

在欧洲,开油车本身已经非常昂贵。经统计,去年欧洲 30 国 95 号汽油平均油价大约为 1.32 欧元 / 升(约合人民币 10.16 元 / 升),这还不包括开油车产生的其他额外税费。在环保大趋势的压力下,普通民众顺势而为选择纯电动形式,再正常不过,甚至连壳牌这样的加油站,也开始建设充电设施。

在国内,新势力企业长期把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做了强绑定,而一些传统的用户对这些新兴事物并没有强烈的感知,再加上充电基础设施的匮乏,也缺乏主动切换新能源车型的意愿。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用户会完全将电动车拒之门外,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油车的成本也会日渐提升——中国将于 2030 年完成碳达峰,2060 年完成碳中和,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地区开始了碳汇的示范交易。如果有一天,开汽油车的用户要为自己的碳排放额外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那么在成本的压力下,无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如何,无论限牌与否,大部分理性的用户还是会将汽油车淘汰,转投电动车的怀抱。

对于电动车而言,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次市场爆发机遇。届时,大众又能像汽油车时代一样,发挥平台化优势," 下饺子 " 似的开足马力推出新品,并快速交付至天南海北的用户手中,这就是大众提前谋篇布局的价值所在。

而现在,大众品牌更需要做的是,守住自己在燃油车市场的份额,让自己依然成为主流用户的几大首选品牌之一。

然后静静地,等油价涨。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