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多年朋友,却因为一场剐蹭事故而结怨。
整件事最令人乍舌的是,原本报价数千澳元的维修项目,刮蹭方找到“隔壁店”,花费150澳元便搞定。
那些严重的破洞损伤,原来是被“礼节性修补”......
球友刮蹭“私了”,“小孩子涂两下都比这个好”
6月初,悉尼华人王先生(化名)和一众网球球友聚餐。
球友R女士驾驶自己的“宝马X4”离开时,不慎碰撞到王停靠在路边的本田车,导致车身右后部被刮蹭出几道黑色印迹,还有三处破洞。
两人是多年网球球友,交情不错,R当下表示会负责维修。
粉色圈内为破洞(图片来源:供图)
她称,若维修费用超过1000澳元的保险垫底费,则“走保险”,如不超则“私了”。
王先生同意了。他咨询自己保险公司指定的车行,拿到的报价为2000澳元。不过,R咨询了其“隔壁店老板”,表示800澳元可搞定。
(图片来源:供图)
尽管心里有些“打鼓”,他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们认识了好几年,朋友一场,只要能给修好,我也无所谓。”他说。
不过,这场“私了”并未如预期中顺利。
“R从来不主动提修车的事”,这让他心生不悦。“这几个月一直是我找她,她总说自己忙,要不就是修理厂约不上。”
(图片来源:供图)
一拖再拖,直至近4个月后的9月底,R终于安排了维修,并于5天后修好。
看到“修好”的车子,王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可明显看出修补痕迹(图片来源:供图)
“那3个洞补的颜色跟车身不一样,看上去就像是用颜料随便填补上去的,还有鼓包。”
“800刀就修成这样?连小孩子随便涂两下都比这个好吧?”
途中红圈内为补漆后放大图(图片来源:供图)
“那些严重的‘洞’,也礼节性修补了”
车子被修得惨不忍睹,这让王先生很是恼火。
他后续收到对方以英文发来微信,对此次维修进行了说明。
R在微信中称,“‘专家’解释如下:1)我的轮胎表面柔软且平整,并非坚硬而锋利;2)我车子轮胎蹭刮你的车,留下浅的黑色印记;3)深黑色的破洞(4个在旁边,2个在后面)是由锋利且坚硬的物体直接撞击所致,是以前留下的损伤;4)你的车子历经多次事故,到处有损伤。”
“因此,较轻颜色的划痕已经修补如初,那些严重的‘洞’,也礼节性修补了。”
(图片来源:供图)
王先生看罢更加生气,他向记者强调,自己的车子此前并未损伤过。“他言外之意破洞不是她撞的,还‘卖好’帮我修好,我是不是该登报感谢她?”
而他认为,R急于撇清“破洞”的责任,是因为“修补‘洞’比较贵,刮痕相对便宜”。
他当天找到车行,要求出具发票及修车报告,后者表示R只支付了$150澳元现金,所以无法提供。
这时,他才得知真正的维修费用,距离800澳元都相去甚远,这让他感到被骗了。
他告诉记者,想重新启动保险流程,以维修破损,并要求R提供驾照信息配合“走保”。对方却表示,“你的车已经修好了,我没有义务提供给你”,更称今后只接受邮件往来和用英文沟通。
(图片来源:供图)
此后,R就不再回复王的电话和微信了。
他为此感到无奈又伤心,“曾经还是朋友呢,至于这么绝情吗?”
“开宝马的人,拿150随便刷层漆打发我”
针对今次纠纷,记者多次尝试电话、短信联络R,对方却始终未回复。
记者又联系了为王先生修车的维修人员Nat,后者表示,该车车身右后部的确是有3处破损,“但R只支付了150澳元,要求我不做深入修理,只对车子刮痕处做最表面的刷漆。”
针对R微信中所指专家提出的4点,他向记者否认是自己所言,“我看到的只是车子有多处破损,并不是到处都是。”
并称当时并不在事故现场,故无法判定哪处破损来自R的刮蹭。
R当日所驾宝马车车轮(图片来源:供图)
王先生却说,“我的Honda车矮,她的钢轮要是随便刮,能刮出几百个洞来。”
“如果她认为有些刮伤不是她造成的,当时就应该走保险,不该求我说私了。保险公司有inspector检查评估,不是你认为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他还表示:“走保险也才1000刀,你开宝马的人,现在拿150(澳元)随便给我刷一层漆打发我,然后就闷头不见,这人太恶心!”
事已至此,王先生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并想把此次糟心的修车经历分享出来,提醒在澳车友,车子被撞不要“私了”,而要第一时间走保险程序。
对于此次纠纷,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