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口药“消失”在公立医院 国产药真的不如进口药?(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0718
帖子
330719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进口药真的要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了吗? 这几年,中国药品市场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 2018年,国家实行集采政策以来,部分进口药逐渐淡出中国市场。 曾经那些耳熟能详的进口药,如降压药“络活喜”、降脂药“立普妥”、消炎药“希刻劳”、止咳药“复方福尔可定”等,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了。


这一变化引发患者和业内人士关注。 进口药的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什么?面对一个人口大国,未来医药企业又该如何定位市场?


医药市场发生历史性改变,是自实行集采政策开始的。 何为集采? 顾名思义,集中采购。 就是国家向各家医院征求所需药品名称和数量,然后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企业和医保局进行谈判议定药企价格,将价格压到最低。 当然,这些集采药居于公立医院之多,为的就是让普通人群能够看得起病。


到目前,医保局共开展集采药采购10批次,累计达435种药品,这一次的采购彻底改写了药价史。 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营养液,这是治疗食管癌的药品,曾经患者购买一袋要260元,在被列为第五批集采药后,只需要60元,其中50元还是来自医保。 还有像治疗糖尿病的阿卡波糖,集采前一片达到1块八毛六,集采后直接降为一毛二,下降幅度高达86%。 阿司匹林肠溶片也降到每片只需3分钱,每天吃一片,一个月也才1块钱。 这降幅直击民心,让不少患者体会到集采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让老百姓不再为吃不起药担忧,而且预计2025年要保证每个省集采药品500种以上。 但是,在这样棍棒夹击的环境下,部分进口原研药却是很难立足。 原研药,是原创新药,它耗时长、入驻资金多、研发过程复杂,一般都是吃专利期。 如果期限一到也就不值钱,但是在期限内,原研药价格非常高,当然,它的药效也是经得起市场推敲的。


但在集采的风口上,诸多进口原研药因高价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呈现出大规模撤离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的态势。 在2024年竞标中,默沙东先就舍弃了3个品种,而且参加报价的泊沙康唑肠溶片和泊沙康唑注射液,其报价也远高于国内仿制药,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还有许多原研药,皆因集采价格之低,无缘再出现在中国市场。


进口原研药淡出市场,仿制药迎来高光时刻。 中国是仿制药大国,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药品是仿制药。根据卫健委数据,全国17万药品中,仿制药占到市场比例95%以上。 当然,仿制药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在全球范围内,仿制药基本占据了整个市场。 这也说明仿制药是未来趋势。 2024年12月26日,医保局召开的集采座谈会上,就有专家指出,世界各国纷纷将仿制药作为供应患者的主流产品,美国市场仿制药占比高达九成。 但是仿制药的性能和效果如何,让不少人群开始担忧。 尽管仿制药也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通过一层层关卡的筛选,经过临诸多床试验,才能进入集采名单,而且医保局也为此做出过相对应的试验数据和样本,但仍旧避免不了消费者对于仿制药的安全性缺乏信心。


对此,北京大学科学院肖瑞平回应过:“仿制药还是跟原研药有一定区别的。很多仿制药在工艺流程上就达不到原研药的标准。” 工艺水平的差距,让仿制药打了折扣,像头孢类药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生都会先为其做皮试,而进口的原研药则不必如此,这就是过去我国提纯工艺无法严格控制药物的杂质含量的原因。 当然,在仿制药品中,基本做到成分一致,也会存在辅料不同,出现体内溶解性、药效的不同,这就让仿制药大打折扣。 另外,不少药企在仿制过程中,对于工艺、辅料、流程、晶型、异构等的不精细化,影响药物质量。


许多病患在使用仿制药后发现,其效果远没有进口原研药好。 一位网友称,自己的孩子患支原体肺炎,之前一直用的是进口的阿奇霉素,后来市面上不好买,就使用了国产的阿奇霉素,结果孩子高烧不退。 集采虽然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让部分进口原研药望而退却,令不少患者担心、焦虑起来,以后还能买到进口药吗?


人人都担忧未来进口药还能否出现在中国市场,有专家学者声称:“断言进口药退出中国市场,为时尚早”。 即便,集采政策给进口药带来一定压力,但现在许多的病患仍旧需要进口药维持,尤其是一些罕见病、肿瘤、神经系统之类的病变。 不得不承认,在药效这块,进口药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是却是不可代替的存在。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未来面对深度老龄化的问题,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面向复杂的人群,未来医保行业的发展之路,也注定不能只是集采当道。


在选择用药方面,医保行业或许可以建立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多重选择,在合理分配集采药品份额时,适当开放进口药占比。 或者提供相应的购买渠道,有经济能力、愿意支付更多金额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此渠道购买。 其次,像集采药一样,进口原研药也可以给予不同比例的报销。 当然,治标还得治本。 科学院肖瑞平指出核心所在:“多做原研药,做自己的靶点,才是未来中国制药工业的正确方向。” 在数智化发展的今天,中国药企应该向内深耕,创建原研团队,提升研发的投入和创新力。 未来面对老龄化群体,多维度研究原研药,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药物选择,同时也推动国内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盐财经:《进口药,越来越难买》 2、上观新闻:《药品集采面临三大挑战》 3、36氪:《进口药“消失”在公立医院,普通患者的出路在哪里》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