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5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元一朵 何惟芳同款”菏泽牡丹卖爆了(组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0810
帖子
330811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发自山东菏泽 编辑 | 赵靖含 “绿幕隐玉的价格跟去年相比涨了一倍。” 赵会敏弯身托起一朵绿色的牡丹花苞,告诉我。绿幕隐玉,在彼时热播剧《国色芳华》中,被称作“琼台玉露”。 这里是山东西南,鲁豫苏皖的四省交界,中国的“牡丹之都”菏泽。走进菏泽的地界,从高铁站飞机场的装饰,到路边的公交车和建筑物,甚至行政区划和道路名称,随处可见牡丹花元素。赵会敏是一位菏泽花农,他所在的牡丹区,经济支柱就是牡丹产业。 对菏泽花农来说,这是一个预期之中的腊月。“菏泽牡丹不愁卖”,是很多花农的底气,又逢年底,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是人们装饰新春的热门年宵花。


鲁西南花卉大世界的牡丹/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但今年春节,菏泽牡丹迎来了一个更特别、更惊喜的旺季。 开年第一个月,杨紫和李现主演的古装剧《国色芳华》播出。故事设定在唐朝,女主角何惟芳,小名牡丹,是种植牡丹的圣手。故事开始时,她作为商贾之女,带着丰厚嫁妆进入一场利益绑定的婚姻,在她的嫁妆里,就有母亲留下的一丛丛娇艳名贵的牡丹。 而菏泽为《国色芳华》免费供应了约2500株牡丹和芍药,借助剧的热播,人们开始注意到了这个低调的“牡丹之都”。


《国色芳华》剧照 牡丹与流行文化的结合,引发了年轻人对牡丹花的兴趣。剧中出现的品种或其原型,往年并不起眼,今年已成“爆款”;过去购买年宵花盆栽的客户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今年,为了亲身感受大唐风韵,很多年轻人到直播间里下单,买的是价格低、易摆放的鲜切花。 除了文化传播和购买习惯变化以外,今年的销量也“爆”了。菏泽市牡丹商会会长吴勇华预测,今年花农也许能够“提前放假”。南风窗记者抵达菏泽时,距离除夕还有一周,吴勇华介绍,往年到这时候可能全市还剩10万盆盆栽花待售,但今年,“花棚的花基本上都卖空了”。 春节至,《国色芳华》收官,花农休息。但在菏泽,牡丹的故事却没有停止。 牡丹是金疙瘩 赵会敏是菏泽赵楼的花农,祖辈种花。 冬日下午,花棚里存了一日阳光,温度上升,空气蒸腾,人与花一同舒展。 他穿着一件红色摇粒绒外套,在花棚里缓慢穿行,不时看一看某盆花的情况。走路时他会微微佝偻下去,这是日夜照看牡丹花的劳作,在他的肢体上留下的痕迹。 穿花棉袄的圆脸女主播,化着明媚喜庆的妆容,站在花棚中央,正好在讲解绿幕隐玉,直播间里,这个品种被问得最多:“我手里的这盆绿幕隐玉,就是《国色芳华》里名品牡丹‘琼台玉露’的原型,上世纪60年代由咱们菏泽的牡丹百花园培育而成……”


绿幕隐玉/图源:@央视三农 《国色芳华》前两集,何惟芳为了保住母亲留下的牡丹花,不得不装出贪财的样子,以市侩口吻说出经典台词:“牡丹可是金疙瘩!” 这句话,对菏泽花农而言,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不过,他们更愿意这样说:“牡丹是富贵花。” 在菏泽,记者先后去了鲁西南花卉大世界、绿美牡丹园,还有几个花棚和种植合作社集聚的区域,一路走下来,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封箱的胶带撕扯声。临近春节,这成了整个牡丹区的背景音乐——凡有花可卖处,人人都在忙着发货。这些装着含苞待放的牡丹的箱子,大多运往省外,以川渝地区、广深地区、云南省的订单居多。 在花卉大世界,“诚实牡丹”的穆老板告诉我,年宵时节售卖的都是催花牡丹,催花是菏泽每个花农都必须掌握的高科技促成栽培技术。自然生长的牡丹花期在每年4到6月之间,而年宵花的需求则在春节前后,于是花农就需要把培育好的牡丹提前放进冷库保存,到需要的时候,他们再通过人工调节温度湿度环境,让牡丹误以为春天来临,达到“花开遂人意”的效果。早在清朝年间,菏泽花农就开始有意识地为人为控制牡丹的开放,到上世纪80年代,菏泽的催花业全面展开,技术和市场都如火如荼,催开的牡丹南下北上,一季能给一村的花农挣几十万元。 商会会长吴勇华同样忙得脚不沾地。在牡丹园,他一面惋惜又一面欣喜地告诉我:“花都清空了。”参观者如我,已见不到枝叶接天的盛景,但对花农来说,现在的牡丹园越空,他们的钱包就越鼓。


鲁西南花卉大世界的牡丹/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吴勇华提到,今年的菏泽牡丹,已经形成了“卖方市场”,他预测,利好的情况未来一年还会持续,“甚至更好”。除了提前清空10万盆的库存,让很多外地花商早早地“无花可买”,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鲜切花市场被打开了,“供不应求”。 催花牡丹的受众以中老年群体居多,无论是厚重的花盆还是艳丽的色彩,它更符合“大人的审美”,盆花运输产生的高昂邮费,也让很多年轻受众望而却步。 然而,出现在古偶剧里的牡丹,让很多年轻人领略了国花的雍容气度,与此同时,随着中式审美的复兴,穿汉服、化唐妆成为风尚,手里捏一朵最具汉唐风味的大牡丹,自然也会成为流行的“标配”。年轻人对牡丹花的兴趣,促动了鲜切花市场的蓬勃。不需要臃肿的花盆,也不需要动辄几百元的价格,10块钱一朵的鲜切牡丹,买回家插进花瓶,就可以瞬间穿越回唐朝,拥有“何惟芳同款”。 吴勇华还提到,鲜切花的市场,不仅满足年轻人对牡丹花消费的需求,对花农来说,也是利好。尽管现在菏泽花农掌握的催花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催花牡丹的成花率仍然不是百分之百,那些只能发5、6朵的盆栽花,照以前的标准只能便宜处理,或者干脆积压下来,但是现在可以把这些花切下来,以鲜切花的形式售出,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在直播间里,也有主播会推荐用户下单鲜切花,因为催花牡丹也只能开一季,如果不是对盆栽有特殊要求,只为观赏,鲜切花更划算。 观赏牡丹带来的利润之外,让牡丹成为金疙瘩的,却不止是鲜花市场。 牡丹根入药,牡丹籽炼油,牡丹蕊制茶,牡丹提取物可以做化妆品护肤品……“牡丹浑身都是宝”,菏泽已经形成了以观赏牡丹、药用牡丹、油用牡丹为主的一整条牡丹产业链条。


牡丹/图源:菏泽文化旅游 因《国色芳华》一跃成为今年年宵花爆款的“绿幕隐玉”,开花之后花冠大,花瓣肥,赵会敏告诉我,绿幕隐玉还能食用,“可以生吃,油炸着吃,蒸着吃。”苏轼也曾在诗文中两次提到“酥煎牡丹”,可见历史闻名的吃货苏东坡,也对这道风雅美食怀有浓厚兴趣。 赵会敏在一株白色牡丹花旁边停下,他告诉我,这种牡丹的花瓣可以直接吃。我们分别扯了一片花瓣细细咀嚼,微微清苦之后,是丝丝回甜。这株牡丹所属的品种“凤丹”,是江南牡丹的代表品种,也是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在下午阳光的照射下,它的花瓣像雪白丝绸一样泛着光泽。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研究院的副院长曹养乾说,“菏泽人像种庄稼一样地种牡丹。” 牡丹也像庄稼一样,回馈着菏泽人。 牡丹就像我们的孩子 说起今年借《国色芳华》在洛阳和菏泽之间掀起的牡丹之争,吴勇华觉得,“像种庄稼一样种牡丹”,恰恰是将这两个不分伯仲的“牡丹之都”区分开的关键——“洛阳牡丹是自觉的,而菏泽牡丹是自发的。” 洛阳十三朝古都,名胜众多,牡丹是一种文化底蕴,其种植培育更多在政府扶持下开展;而菏泽是因花农自发种植牡丹并以此维生,才有了更专精,更具规模,也更生活化的牡丹产业。如果说洛阳像欣赏书画一样爱着牡丹,那么菏泽,是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牡丹。 但归根结底,吴勇华说,菏泽牡丹,洛阳牡丹,都是中国牡丹。这场文旅之争,与其说相互争抢,毋宁说相互造势、彼此受益。


归根结底,菏泽牡丹,洛阳牡丹,都是中国牡丹/图源:图虫·创意 王红赶在降温之前清空了花棚,提前给自己放了假,已经去“串门子”(山东话,指走亲访友)了。她在28岁的时候入行,在此之前从没有学过园艺或者农学,种花的手艺都从长辈那里学来。种花需要耐心,也需要体力,王红提到,每年春天牡丹抽出枝条,她就需要紧密观察每个枝条的长势,剪去发育不好的,“要么趴着,要么跪着,要么蹲着,一棵棵地去检查,去修整”。 “像种庄稼一样种牡丹”,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是种花跟种庄稼一样辛苦。 第一年培育的“一年苗”需要悉心照料,待它长大到第二年,只需锄草施肥即可,等到花苗长到4-5年,就是“成品苗”,可以出售了,这个时候的牡丹,王红称之为“定性”了。定性的牡丹比较“懂事”,不再那么娇气,客户把牡丹买回家之后,管理起来就比较简单。 因为有这四五年看管牡丹等它长大的光阴,很多花农说,牡丹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赵会敏是菏泽市赵楼村人,400余年前,赵氏先祖来到这里,把种花的传统种了下去。赵会敏的祖辈父辈种牡丹,妻子周振华祖上也种牡丹,到他们组成家庭,两口子为谋生,还是种牡丹。


周振华在打包/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周振华和赵会敏一般要从8、9月份开始准备年宵花的催开,腊月前后,他们更是像牡丹一样长在了花棚里。花棚一进门的地方,摆着一张大床和茶几,他们已经在花棚睡了40多天。周振华做花农的时间跟她的婚姻一样长,她对种花的感觉,跟婚育的感受同步,“种花就像看小孩”。她刚生了大儿子时,孩子不离人,花地也不能舍,就用襁褓裹着孩子,用三轮车把孩子拉到花地里一同照看,花像孩子,孩子也像花。 这是一桩磨炼心性的活计,心浮气躁的人,种不出好花;种花的人,有再急的性子也被磨得平顺。


在赵会敏家花棚拍的落日/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种花卖花虽然辛苦,但也快乐。我跟周振华说,南方人有句话,“今生卖花,来世漂亮”,就道出花卉行业与其他生计的不同。对菏泽人来说,种花除了是生计,也是一项有着别样浪漫和幸福的事业,牡丹开花时的绚烂雍容,每次看到,都能解劳作之乏。周振华说,生气的时候走到花地里,看到牡丹花,“马上就不生气了”。 在牡丹的赏花文化里,品种是一门学问。菏泽人种花也懂花,名品牡丹如岛锦和魏紫自然美丽而珍贵,但是对那些价格稍低的普通品种,像是鲁菏红、卷叶红、肉芙蓉,在花农看来,一样很美,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老话说“谷雨三日看牡丹”,每逢春至,菏泽市里,尤其是牡丹区,杨柳春风,姚黄魏紫,美不胜收。汪曾祺在散文里写菏泽牡丹春季开花,是“花的盛宴,蜜的海洋,一次官能上的过度的饱饫”。很多当地人对我来到菏泽的时间点惋惜不已,王红、穆老板、赵会敏都在采访结束后邀请我:“等明年4月再来,那时候牡丹开得正好!” 这是菏泽人对牡丹的自信与自豪。


赵会敏办公桌上插了鲜切花/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牡丹之外,还有芍药 在菏泽的几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在花农口中:芍药。 菏泽的芍药种植同样历史悠久,如今它已有全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共种植芍药约460个国内传统品种和170个进口品种。吴勇华说,以前菏泽是牡丹“一枝独秀”,现在的说法,是牡丹和芍药“双花齐放”。 培育一株牡丹到它成苗,需要4-5年的时间,要想保证收益,还要保证在这4-5年里培育和管理不出差错。我问赵会敏,这么长的周期,有没有过把花种坏了的情况?赵会敏表示,因为菏泽当地种花育花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少会出现不成花的批次,牡丹年年开,真正的失败是“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就意味着4-5年的投入成本不能及时地回流。因此,当菏泽开始在花农当中推广芍药种植的时候,最先吸引大家的,是芍药相比牡丹更短的生长周期。从种植培育上来说,芍药的管理更为粗放,它“更好养活”,于是,种芍药对擅长种牡丹的菏泽花农来说,“没有什么技术门槛”。


打包花的快递箱/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以前的鲜切花市场上,国产芍药品种有限,花色不受年轻人欢迎。2015年开始,菏泽批量引进荷兰切花芍药,大幅提高了菏泽芍药的品质,其一经投放市场,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芍药和牡丹均属芍药科,花型看起来也相似,可以说是“花中姐妹”,但芍药是生长周期较短的草本植物,牡丹是木本植物,这是它们的最大区别。 进驻赵会敏家花棚三天的直播团队,笑称自己在给“花农大哥”打工。请直播团队来帮忙卖花,是赵会敏今年的新尝试。团队里的徐腾是菏泽本地人,不种花,却也懂花,他更了解市场行情,在采访中,他同样提到芍药的崛起。他问我:“假如现在我手里有一株三头的典雅香槟(从国外引进的名贵品种芍药),你猜猜我能卖多少钱?” 徐腾揭晓答案,行情最好的时候,一株典雅香槟可以卖到1200块。他指一指我们身后正在打包的快递员工,包括物流运输、电商运营、直播行业在内,感叹道,一朵鲜花,“带动多少就业!” 2023年,菏泽的芍药鲜切花产量破亿,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约5亿产值。四月牡丹,五月芍药,牡丹花开之后,芍药紧随而来,延长了赏花期,也延长了花农营收的周期。


赵会敏家花棚在直播/南风窗记者 赵淑荷 摄 不过,吴勇华也提到,芍药利润高周期短,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在短时间内将资金和精力转向芍药,这是发展的需要。尽管如此,很多花农还在坚持种牡丹,“主要是有一个情怀在”。王红也在采访中表示,芍药回钱快,种的人多,但是“牡丹我们也没有丢下”。 菏泽人还在感恩牡丹。 牡丹是中华传统名花,以其富丽娇艳的雍容之貌得到“国花”之誉的同时,在诗文书画当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在花卉大世界,穆老板曾告诉我,牡丹有种习性,叫“舍命不舍花”,指的是牡丹一旦开花会消耗根部储藏的大量养分,宁愿植株枯萎,也要不顾一切地盛放,将美丽回报人间。 牡丹与菏泽的缘分,何尝不是一场持续千百年的舍命保花呢? 好在,牡丹在济水之畔遇到了自己的知己,这座北方小城里,人人懂牡丹。 (王红、徐腾为化名)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